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计划总结 > 语文计划总结

《昆明的雨》听课心得

所属栏目: 语文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3-03-2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李丹老师的“三步上篮”课堂设计理念:一语立骨“雨”;版块建构“知雨——宏观看篇”、“喜雨——中观看段”、“品雨——微观看词句”,灵活手法更是体现在比较意识、支架意识、学法意识、授渔意识、再造意识、语用意识的循序运用全力助学,宛若甘霖漫洒润物无声。

  首先来看初读中的比较意识:

  (1)比较朗读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非关键词,指向内容把握;

  (2)昆明的雨与本地的雨比较,指向体验激趣;

  (3)直接写雨和间接写雨的比较,指向文法;

  (4)开头结尾比较,指向结构把握和情感领悟。

  运用比较法来充分解读文本把握意旨和结构,是李丹老师的慧心所在。

  其次,来看再读中的版块建构和灵活手法的运用。

  第一个版块“知雨——宏观看篇”,李丹老师的设计运用语言支架助力学生表达,由信息的检索分类整合,到文本变形再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领着学生在语言的运用中漫步好雨,欣赏生命,走进人群,观察社会,领悟人生,爱上生活。

  李丹老师创造话题,以三个同中有异的语言支架支起这个版块任务的完成。

  第一个支架是“我不仅想念昆明的雨,还想念雨中的——(物)”,要求圈点批注后运用支架表达信息检索的结果,通过同类信息整合比较,梳理意象并归类。第二个支架是“我不仅想念昆明的雨,还想念雨中的——(人)”,引领学生关注雨中人,走进人群,感悟不同的人生姿态。第三个支架是“我不仅想念昆明的雨,还想念雨中的——(情)”,预设四个方面“新奇的风俗”、“淳朴的人情”、“平淡的生活”、“过往的时光”。

  三个支架,三段阅读发现之旅,由物及人及情,步步深入,探幽明质,又润物无声,可谓抖起了语言的雨,滋润了学子的诗心、哲思、深情,达到了“四两拨千斤”“一线连珠串”的课堂设计艺术境界,艺术地避免了课堂的“碎问碎答”。

  第二个版块“喜雨——中观看段”探察段落展开的奥秘,体悟段式结构美。如果说第一板块重在检索信息积累语言感悟内容和主旨,那么第二板块就是通过聚焦“段”的结构研究来教给学生解析文本的具体实操方法。

  请看李丹老师如何巧运斧斤劈开段落铺排奥秘的。

  她先以一个问题“本段写了什么”带出同类词语整合比较,让学生发现“横式并列展开”的段式奥妙。再运用“旁批式”读书法启发学生用“点评式”“质疑式”“赏析式”来批注,针对三处位置不同、作用不同、信息相关的句子——“中吃不中看”、“这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分析表达侧重点,从而得出三处写“不中看”一处写“中吃”的结论,三“抑”一“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使学生透彻理解段式结构的“纵式递进前行”,揭开段落文法之谜底。这个环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丹利用对段首中心句的敏感和巧拆,发现作者表达机枢,牵一发而动全身,有管窥见豹之妙。

  尤为令人喜欢的是,李丹老师在破了段法之谜后,又以一首格律整齐的小诗总结写作技巧,课堂显得妙语连珠落玉盘,色味俱全烩文章,语文味香飘满室。

  第三版块“品雨——微观看词句”。李丹老师设计了两步走。

  首先,自主选择赏析句子、词语、标点后,聚焦赏析重点词句,运用改标点对比朗读感悟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标点味道有不同,运用词语有顺序,这一切都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从而参悟生活的滋味决定了语言的滋味,事理的顺序决定了语言的顺序。这个环节真是叫人馋涎欲滴,爱不释手,齿颊留香,不得不感慨,语文课就是生活课,语文味就是生活味。

  其次,聚焦“文中为何偏偏提到《夜雨寄北》这首诗”的问题,通过讨论,争辩,让学生领悟汪曾祺语言“点而不说、提而不透”的含蓄典雅之美。

  李丹老师的课例结语也极富语文味:“汪曾祺先生的语言就像昆明的雨一样,顿号淅沥,逗号滴答,下下停停,停停下下。”

  李丹老师的课堂将整篇《昆明的雨》净瓶微倾,雨瓣飘洒。她巧设台阶,巧搭支架,慧心引领,雨中探幽,不也正像昆明美丽而从不让人压抑的雨,淅沥中滋润心灵,滴答中启悟哲思,下下停停,停停下下吗?好爱这简洁灵动又高效实用的设计。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美丽的颜色》听课心得    下一篇:听《西游记》名著导读课《踏平坎坷成大道》心得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