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

《教室里的心灵鸡汤》读书心得体会

所属栏目: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3-11-0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当代美国著名作家艾斯特?莱特编著的《教室里的心灵鸡汤》中一个个来自于普通的生活琐事但又美丽的小短文,读过几篇后才发现自己已经被一个个事例所感动,感动的不是作者精彩的描述,而是作者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了一个个温暖的故事。

  最令我感动的是书中每位老师在每个孩子身上学到了许多优秀的品质。我想只有把孩子平等的当做朋友,才能发现他们的观光点,我们常常会说换位思考,那作为教师我们是否也应该和孩子换位思考呢?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小故事:有一位母亲很喜欢带着五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这是一位很细心的母亲,她及时地领悟到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这是多么重要!撇开“教育”这个大话题,教学,也同样需要我们“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

  后来我开始尝试在与自己的孩子对话的时候“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这种感觉很好,因为和他的视线在同一水平线上的时候,我觉得我感受着他的世界,快乐着他的快乐。这种方式,同样也被无形中带到了我的课堂中。无需“蹲下来”看看这些大孩子们的世界,只需走下讲台,亲切地叫一下他们的名字,不经意地对着她们微笑一下,我就从她们的眼神里看出她们有多渴望获取知识,多渴望获取我走在她们前面的经验…… 拆除师生之间那堵无形的墙,是教学成功进行的关键,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获取成就感的关键。只是,那是一堵什么样的墙?

  让我们首先来描绘一下这堵墙吧。有时,我们会听到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老师不够尊敬,课堂教学无法按教学计划进行。有时,我们也会听到学生抱怨有的老师上课很乏味、无趣,上课听不进去,只好混日子。这种抱怨让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渐行渐远,最终也许会导致一种不乐学,也不乐教的现象。不可否认,教学之间的这堵墙,其形成因素诸多,例如中国国情下的教育体制中的某些弊端等等。既然个体无法改变整个制度,我们只好抛开这些客观因素,去寻找“我”的原因:“我”是如何帮助形成这堵墙的?首先,“我”站在讲台上,俯视讲台下一张张仰视的脸,“我”满脸的严肃暗示讲台下的听众:“我”——是老师;其次,“我”按照“我”的逻辑来讲授,“我”觉得“我”讲的很清楚了,台下的人应该认真听,并听得懂;然后,“我”还会对不符合“客观规律”的行为进行教育和说服,语气可能有点家长作风,但都是为了他们的好……

  平心而论,作为老师,只要有着一颗善良、向上的心,一心为公,以上种种谈不上错与对,只是有时候我们感觉“效果不大好”,于是又返回去投诉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端!其实,也许,我们差的只是:蹲下来看看孩子们的世界!看看当我们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时候,他们是不是满眼看到的都是我们“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教学,除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制度以外,更是一个不断地通过师生间的换位思考来建立一种和谐的教学关系的过程。我想: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的教学生涯充满了快乐、幸福和希望。也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的眼里没有一个不可爱的学生,每一张脸,当我微笑着面对她们的时候,都会有更灿烂的微笑回报给我……

  那么该如何换位思考呢?

  首先,应当尊重每一个孩子,这是我们蹲下身子和孩子一起看世界的前提。学生有优差之别,但是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责任不是在于一个孩子,一部分孩子,而是所有的孩子。作为差生,他们的心理本来就有些自卑倾向,如果我们老师再不能将他们和优生一样的对待,那势必让他们与老师及其他同学之间产生极大的隔膜。所有为人师者,一定要记住:尊重每一个孩子。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品德。在中国教育中,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既要注重道德品格的培养,又要注重传授文化知识。然后不可否认的是,德育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的力度越来越小,而社会的影响、父母的爱护已经使学生的学习越来越注重分数高低,往往忽视在道德品质方面的完善。因此我们老师一定不能忽视对学生品德的教育,要循循善诱,培养孩子的完美品格。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促使我们老师蹲下身子去发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孩子自动自发的去体会,去学习,自我的不断完善道德品质。

  要想和孩子一起看世界,老师就必须真正做到“蹲下来”,就需要老师能“改变”自己,在心态上成为一个孩子。这样老师才能做到凡事从孩子的心里出发,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寻找最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法子内心的接受老师、尊重老师,与老师发生共鸣。那么我们老师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接受老师,走进孩子的世界呢?我想老师应该保持一颗童心,就能很容易走进孩子的世界,成为孩子的朋友,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用孩子的思维来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充分想象,这样才能真正和孩子有共同的生活,那教育就必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等待与希望——读《基督山伯爵》有感    下一篇:当代如何做教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