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人文精神在数学中的渗透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浅谈人文精神在数学中的渗透

小池镇第一小学    邹华勇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人文精神对各个学科的渗透。所谓“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主”。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则体现为: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说到发展,我们强烈地感到,在新课标中处处传递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改革信息。落实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就是要把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落到实处。反思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数学知识,而忽视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其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造成学生心目中的数学是枯燥的、冷冰冰的、没有情趣的。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生命,他们同成人一样有体验生命价值、提高生命质量的权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健康成长,重视学生情感的需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和谐、融洽、平等的人文氛围,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彰显个性发展个性的过程。

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精神的。

一、变革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意味着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教师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我在教学“十几减9”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问题情境,引出13—9,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解决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接着发挥引导作用启发学生用学具代替桃子,摆出13个,讨论怎样减去9个,自己动手试一试,并在组内发表意见,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组织组间交流,将各种不同的方法呈现在大家面前,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计算十几减9,实现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算法上的个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们,教师扮演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展。

二、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亲历情境”。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我在教学“比一比”这个单元时,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客厅、厨房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比较其中一些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在课堂上唤起生活经验,积极主动进行比较。延伸到课外,启发学生联系身边的人或物比一比,把学习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在学习“和是

    

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时,有一个练习题是求“一队小朋友共有多少人?”“我前面有几人?”有一定的难度。我就组织学生分组模拟“排路队”场面,由于学生每天都要排路队,课堂上再次亲身经历具体情境,激活生活经验,理解这一队小朋友被分成哪两部分,再结合加、减法的意义,解决问题就水到渠成了。让数学知识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学生自然就会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激起探索的热情。在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时,有这样一个练习:桌子有40张,椅子才4把。有48人来开会,还要再搬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教学时,我组织学生成立“后勤组”,为会议做准备。首先提出问题:“要组织这样一个会议需要准备哪些东西?”各小组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有的说要一个话筒,有的说要48份会议资料、48只笔,有的还说要一台投影机供民言人使用,有的说还要准备茶杯、水……学生的想法真多。这些都是平时的生活经验,如何将它转化成数学问题呢?我又提问:“如果已有30份资料,8只笔,还差多少?”引导学生照这样再提出其它数学问题,自主解决。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数学意识与创新意识从中得到培养。

三、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精神,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应由居高临下的地位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将真诚的微笑带进课堂,将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你愿意说一说吗?”“你可以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想请别人帮忙吗?”“你是……想的,我是这样想的……”“这节课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等等。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话,却蕴涵了解放学生个性,渗透人文精神的思想。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气质、性格、兴趣、智力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对其将来生存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人文精神中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的维护。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其体会到做人的喜怒哀乐。

翻开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一股清新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拟人的卡通人物,现实的生活场景,有趣的童话情境,无不显示出浓浓的人性化色彩。“夹三角板的豆角老师”“戴眼镜的白菜老师”“爱动脑筋的小蘑菇”“聪明的小萝卜”……让学生感到有这么多的伙伴和自己一块学习多快乐。插图设计新颖,色彩明快、柔美。所有人物的表情都是积极健康、愉悦快乐的。这些都给学生以感染和激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

      

0的认识”时,教材上有一幅插图:没采到蘑菇的小兔耷拉着耳朵,闭着眼睛。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尝试着用一个词形容小兔的神态或心情,然后又让学生模仿小兔的样子,嘴里说“唉!一个蘑菇也没采到。”学生兴趣非常高,争先恐后学小兔的样子。在体验这种情感中理解了“一个也没有时,可以用0表示”教材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关键是我们要善于发掘这些情感因素,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学数学。记得有人说“假如为了促进学习,必须把要教的东西包上糖衣,那么你不应当吝惜糖”。我们的教材没有“吝惜糖”,大量的游戏和活动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象“小鸟回家”“送信”“小猫钓鱼”“看表演”“套圈”“找朋友”“荡秋千”……都是儿童喜欢的游戏。作为低年级教师更要学会“把要教的东西包上糖衣”。当然,我们还应本着“用活教材,活用教材”的原则,才能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

人文精神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远远不止这么简单,它涵盖了很多内容。在这篇文章里,我只是试图用点滴做法表达我对学科中渗透人文精神的追求。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学生应用题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中的心理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