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07-1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李妙婷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们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便会使大脑产生优势兴奋,表现为注意集中,记忆深刻,思维敏锐。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使他们更好地投入数学活动中去呢?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能快乐学习,创造学习,关键在于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

  爱想象是人的本能。精彩的问题情境对小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1.提供思考素材。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有了显性的物化媒介可以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思路。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以课件出示“一大一小”的两个三角形,通过它们的对话引起学生的关注,进而通过问题(您同意哪个三角形的说法?为什么?)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同桌互说,从而引出新课的学习,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就这样,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2.留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和时间。老师向学生展示学习素材后,教师不能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老师先课件出示“一副三角板”,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初步得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再通过“折”“拼”的活动,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刚好拼成了一个直角”,从而进一步验证了“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老师巡视,有针对性的点拨、辅导,收集信息。)通过学生的“画”、“量”、“算”、“撕”、“折”、“拼”等一系列的活动,发现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最终推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定理。就这样,给足了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空间与时间,学生有了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就能对所学知识有较深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迎合了新时期的教育理念,效果还是挺好的。

  3.指导猜测方法。善于猜测是学生进行创造学习的重要环节。教给学生猜测的方法就显得很重要。根据经验来猜;猜测不能凭空想象。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来猜。例如在教学“四边形的内角和”时,由于有了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经验,所以老师首先出示一个四边形,让学生先猜一猜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然后再让学生探究、验证,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的真理。 二、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XX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2.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

  教师的感染力就是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得真不错”,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开展数学游戏或竞赛;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学习;低年级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编插童话故事等来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三、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教学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在对学习方法(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情感(鼓励学生对旧知识掌握的情况)两方面准备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旧知识找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用10分左右的时间在小组中经过充分的讨论和研究、达成一致后,把小组的研究成果写在黑板条上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主要有六种方法。(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凑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沿梯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3)沿梯形的中位线剪开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在梯形的下底上找一点,把梯形分割成三个三角形;(5)沿着梯形的上底的两个端点画出两条高,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6)沿梯形的中位线向下对折,再沿两腰中点向下作垂线,把两个三角形向内所变成两个长方形。因此,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2、让想象张开翅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特殊法宝。

  “创新”就要建构眼前不存在(或对创新者来说是不存在的)事物的设想,这需要想象。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方式,创新活动需要创造性形象思维能力,它是人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记忆中的表象,经过重新组织加工而创造了的新形象、新概念的思维活动。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分数的再认识”的教学时,老师出示了一张长方形的纸,告诉学生这张纸是一个图形的,原来这个图形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摆出原来图形的形状,然后贴在黑板上。同学们的摆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长方形可以是不同图形的,从而体会分数的抽象性,并且对于将来学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有了一个感性的基础。

  3、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形式。

  发散思维是指一种沿着各种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思考从各个不同方面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在寻求多种答案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成分。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八册P29例8的(1)“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时,老师启发学生用不同的算法来解决,学生最后得到了这五种不同的算法:

  ①12×25 ②12×25 ③12×25

  =3×(4×25) =12×5×5 =(10+2)×25

  =3×100 =60×5 =10×25+2×25

  =300 =300 =250+50

  =300

  ④12×25 ⑤12×25

  =(20-8)×25 =12×100÷4

  =20×25-8×25 =1200÷4

  =500-200 =300

  =300

  从这五种不同的算法来看,学生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解题策略也就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只要碰到有多种解法的题目,老师都能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策略来解决的话,长此以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大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散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

  4、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目的。结合平时的作业,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自己发现问题、挖掘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听了一节一年级“100以内数的加法”课,感触颇深。教师在上课时,首先出示一幅同学们去春游的图画。画面上每班学生的代表举着各班人数的牌子。画面上还有大轿车和一个思考问题的小朋友:每辆车最多能坐80人,哪两个班的学生在一辆车里比较合适?对于这个题,每个同学都能找到一、两种搭配方案,每个人对解决问题都有贡献。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于各种搭配方法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大家一致评出比较好的方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采用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教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新知识和技能,使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实现自主化,合作化和探究的良好的互动模式。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数学学具教学开展方法认识    下一篇:如何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合作学习的欲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