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物理论文

目标清晰,有序落实,全面提高——对提高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一点思考

所属栏目: 物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高中物理论文

目标清晰,有序落实,全面提高

——对提高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一点思考

箬横中学 王荣根

【内容摘要】习题教学效果的优劣,是衡量物理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然而,由于教师缺乏目标意识,在现阶段习题教学中出现的无序、混乱状态,严重影响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对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总目标的分析与各个阶段教学目的的论述,意在阐述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搞“一步到位”。

【关键词】高中物理  习题教学  目标 

一、物理习题教学现状与分析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是组织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题教学效果的优劣,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然而,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1、教师层面:⑴总觉得学生很笨,讲解过多次的习题仍然不会做。⑵发现学生较多的错误→花更多的时间评析→让学生做更多的习题→发现更多的错误→……,然后加班加点,身心疲惫。特别是高考前的复习,习题教学中的出现的这种恶性循环尤其普遍。⑶觉得高考前最后一个月做的是无用功:“会”的学生已经“会”了,“不会”的仍然“不会”,或提高得不多。

2、学生层面:⑴做得多,忘得快。⑵碰到习题要么束手无策,要么一做就错。⑶面带微笑地走出试场,垂头丧气地对面成绩。在一些学生的眼里,仿佛物理习题本身就是“邪恶”与“魔难”的代名词。

3、原因分析:⑴客观因素:物理习题本身就比较难,不同学生能力发展有差别。⑵主观因素:除了教师忽视习题讲解中的过程展示与方法指导外,其中最重要的是不明确习题教学的目标,不明确习题教学各个阶段的目的,导致习题教学陷入针对性的、无目的性的混乱、无序状态。其主要特征是:①忽视了习题教学目的的全面性:把新课、阶段性复习、高考复习等不同阶段的习题教学,都定位在“理解知识、熟练各种试题类型”这单一目的上,在日复一日的机械操练中,丧失了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功能。②忽视了习题教学目的的层次性:把新课、阶段性复习、高考复习等不同层次的习题教学,都定位在“高考水平”这个层次上,企图“一步到位”。

所谓“方向比努力重要”,要摆脱这种无序、混乱的习题教学现状,教师必须明确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目标,以及不同教学阶段习题教学的目的,在每一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展开,方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目标

1、习题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我们知道,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认识世界的途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另外,高考卷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大致可概括为对某知识的全面、抽象理解、以及抽象知识和具体情景的转化能力——理解能力;对多知识点联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准确审题、清晰表达、审视答案等基本能力——基本素质。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题教学的目标也应该包含三个维度。

⑴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本身就是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它们,能力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物理习题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构建知识。

⑵过程与方法:利用习题教学培养学生对物理状态、物理情景、物理过程分析能力,同时还要进行方法的渗透与指导,包括借助草图抽象物理模型,包括借助数学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等等。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审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审视答案的习惯,实事求是对待数据的态度以及养成寻求一题多解的探究精神等方面也都应该是习题教学的目标。

2、三维目标的达成不能搞“一步到位”。

习题教学的这三个维度目标的达成并不是一促而就的,需要各方面的积累,教师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在习题中搞“一步到位”,是一种非常不切实际的做法。还有,如果在新课的习题教学中搞 “一步到位”,将会严重妨碍新课练习目的的落实。比如:

压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一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升降机运动状态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将压敏电阻平放在升降机内,受压面朝上,在上面放一物体m,升降机静止时电流表示数为I0。某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在此过程中(   )

      

A

0

I0

I

t

        

2I0

m

图一

A、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B、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C、升降机一定向上匀加速运动

D、升降机可能向下匀减速运动

 

成功求解本题的核心方法是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动力学问题,电路问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果把它当作欧姆定律新课后的练习题,将冲淡新课内容的巩固与构建。

教师应该明确不同教学阶段的习题教学目标是有所区别、有所侧重的,只有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上,一步一个台阶,才能达到最后的总要求。

三、不同习题教学阶段有不同的目标

1、新课的习题教学目标。学生学习了新的概念、规律、方法后,要通过解决具有针对性的具体问题,使所学知识的理解得到深化和扩展,方法的应用得到迁移,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最终达到能灵活地解决更多的问题,物理能力得到培养。所以,这个过程的习题教学目的应侧重于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建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落实双基”。以突出本课内容为主,应避免不适当的综合,避免对高考要求的“一步到位”。比如人教社物理室编写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科书同步训练》(物理套餐),其中《万有引力定律》新课后的习题是由以下这组习题链组成的:

⑴在研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跟它们之间距离的关系时,有一个如下图的推导过程。请观察下列方框图的线索,按照方框图说明的要求,把推导出的关系式填在空格上并回答问题。

 

 

消去v

        

得F、m、r、T的关系式:

(      )

 

 

消去T

得F、m、r的关系式:

(       )

 

得到:

 

讨论

为什么由左式能得到右式?

          

        

图二

 

 

 

 

 

 

 

 


 

⑵ 由上题,质量M 的太阳对质量m 的行星引力F 的关系式是        : 

①对关系式中F 来说,m是施力星体还是受力星体的质量?

②如果用“施力星体”或“受力星体”来概括关系式中两星体间引力F 跟 m 的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猜想?

③行星对太阳也有引力,由以上猜想,该引力F′跟太阳质量M 有何关系?为什么?

⑶由第1、2题结论:     ,     ,F 和F ′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因此可以得出F大小跟太阳质量M、行星质量m的关系式是什么?

⑷我们通过行星运动的规律,可以推导出太阳和行星之间的引力跟太阳质量与行星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太阳与行星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自然界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引力跟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两物体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以上结论的形成,有没有不科学的地方?

⑸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9.8m/s2,地球的半径r=6.37×106 m。已知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3.84×108 m,周期是 27.3 天。请证明:地球吸引月球的力跟地球吸引地面上苹果的力是同一种力。

学生如果系统地解答上述习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这一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解读教科书的目的。而且其练习题是按照知识结构的线索进行设计和编排,而不是“东一枪西一炮”。再比如浙江省教研室编写的《作业本》(物理),其中新课习题设计是以反映教学内容的主题为线索,而不是以题型为线索,其目的也在于此。

2、高考第一轮复习习题教学目标。在这一阶段里,其教学目的的侧重点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陈述性知识的理解,同时要非常重视对基本解题方法与技能等程序性知识的掌握。

⑴通过习题建构知识网络。目前复习课常见的一种模式是:教师先向学生揭示某章节的知识结构(网络),然后对照此结构逐点分析、讲解和练习。其实,这种看似条理清晰、有序的教学,效果却并不最佳。究其原因,学生对任何知识的构建都需要一个体验的过程,而教师一开始就把知识结构揭示出来,没有给学生同化的时间,结果“清晰”的只是教师自己的“知识结构”,而学生却没有多大印象,他们的认知仍然处于模糊与混乱的状态。如果程序颠倒一下,先让学生做一定量具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在潜意识里对这一部分内容产生寻找 “规律性”的冲动,然后师生讨论,形成知识网络,效果可能会更好。比如复习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可在学生做定量的习题后,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网络(见下图),学生的理解就会更透彻。

………………………………点击下载浏览全部点击下载此文件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几个电感、电容对交流电影响的实验设计    下一篇:重构高中物理教学 应对“学生发展为本” 课程类获奖论文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