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生物论文

生物教学中问题教学的应用

所属栏目: 生物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本文阐述了生物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的意义、创设问题的原则以及实施问题式教学法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问题教学    生物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教学方法,即“问题式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小组讨论和自学为主的学习形式[1、2],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的特点,科学而巧妙的设计问题情境,尤其适合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它不仅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欲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问题式教学法已成为国际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
  一、 问题教学的意义
  1、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问题式教学法克服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增强了学生学好生物学的愿望和求知欲望,真正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灵活地掌握知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独立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获取信息,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培养了学生发言的勇气和胆量,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3、 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并能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这些都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 创设问题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问题的创设过程中,首先应遵循科学性原则,考虑问题是否经得起科学的检验和实践的检验。
  2、 适度性原则
  教师在问题的创设时,必须注意把握分寸,难度适度。如果创设的问题太难,会使大部分学生对问题茫然失措,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果问题太容易,会使学生感到生物学简单、无味,从而影响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问题的设计要与学生的思维相符,要遵循适度性原则,面向全体,照顾大多数学生,以增加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3、目的性原则
  设计问题时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学难度、重点,把问题设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因此,问题的创设应服务于一定的教学目标,应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生物知识的掌握,还应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4、有序性原则
  问题必须依据教材的知识系统,逻辑顺序和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与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由狭而广,循序渐进地提问。问题的形式设计必须有一定的顺序性,与学生的思维想象相符合,使学生形成全面而系统的认知。
  5、探究性原则
  所谓探究性原则是指问题的创设应富有探索性,这样有利于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只有具有较强的探索性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使学生不受定势的影响,而产生独特见解,提出新颖的解法、提出新观点、标新立异的问题。
  6、趣味性原则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在生物教学中问题的创设和表现形式必须新颖、生动,对学生能产生吸引力,引起学生的关注。要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最关键的就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们所设计的问题要力争开阔、新鲜、奇特,给学生带来意外之喜,以此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新授课的内容上和某一特定的问题的情境上;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问题教学的启示 
  1、 问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必须贯穿问题教学思想。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回答问题,要求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答案亦不相同。这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品质,一个人的发激性思维能力的大小是创新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应尽可能注意开放性。
  2 、问题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都不是教师硬性灌输给学生的,都是由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得出的,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充满乐趣,充满激情,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因为它们来源于学生的直接经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加以适当的干预,起领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3、 在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教师在问题教学过程中只是问题的设计者,探究时的参与者,结论的共同形成者。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力求设计的问题准确、精练、针对性强。在讨论时,教师应注意自己只是一个参加者,不能包办代替;但当学生遇到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你还得充当点拨者的角色,对有关问题加以适当的说明;在问题讨论结束形成结论的过程中,教师更应放手让学生进行,但由于学生的知识面和经验有限,对问题的总结往往不全面,用词不当,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形成科学的概念,以免给学生留下模糊不清的或者错误的概念。
参考文献:
 刘利平,方定志.PBL教学方法的调查和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95~96.
 蓝星莲,于龙顺,潘龙瑞等.问题式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6):1136~1138.
 马建辉.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5):1~3.
 徐仁静.中学生物创新教法[G].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8.



作者简介:赵慧芹:(1978—),女,硕士,助教,主要从事高校生物学教学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情境创设    下一篇: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几点做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