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高中合唱教学的探索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高中合唱教学的探索

行知中学  

“通过多样化的审美体验,使学生能够主动体验审美过程,养成自觉感受艺术的习惯,掌握艺术表现、鉴赏和创造的基本方法,具有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是上海市《艺术课程标准》提出的普通高中阶段《艺术》课的主要目标。 “艺术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艺术学习领域,其中“演唱歌曲”是学校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主要音乐表现形式。在演唱活动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使学生人人有事做,合唱就是最好的艺术实践活动。

作为宝山区的合唱特色学校,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校园里广泛地开展合唱活动,把合唱活动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陶行知美育思想和行知中学艺术教育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弥补了目前高中教材中纯艺术欣赏的不足,使学生充分体验、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所在。

一、合唱的审美教育功能

合唱,以其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为社会各界所接受,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艺术活动。高中阶段的学生是人生观逐渐形成、思维方式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合唱——作为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无疑将起到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健全人格的作用。

1、合唱是培养团队精神的最好方式

社会的安定、进步,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分工合作,这在合唱活动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合唱是一种用人声音色编织起来的立体艺术,它的最大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协作。即个人服从集体、个性服从共性、群体服从指挥、指挥服从音乐的复杂调节过程。合唱活动中的“和谐”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团员之间、团员与指挥之间、各声部之间,合作无处不在,和谐是成功的保证。合唱教育并不旨在合唱本身,而是归结到培养有机的、整体的反应方式的教育。学生在合唱活动中能真切地感受到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2、合唱既是音乐创造,又是音乐欣赏

合唱可体现一个群体乃至民族的精神风貌,它是人们的心声,也是时代的强音。古今中外五光十色的合唱作品,它们的形式美、内容美,必然要通过演唱才能反映出来。在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队员们要运用理性、感性知识去解决一系列技术和艺术的问题,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这就是二度创作。古人云:歌欢则声与乐谐,歌戚则音与泣共。每个声部的学生必然受到音乐整体的熏陶,身心受到锻炼,心灵的境界常常同音乐一起得到升华。因此,一次次好的排练或者演出,往往成为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很多同学总是怀着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且,嘴里不时地会哼出作品的旋律。这正是参加合唱“身临其境”进行创造和欣赏的双重趣味的结果。

二、我校的合唱教学实践

我校在日常音乐艺术教学中以及课外艺术活动中,非常重视合唱教学。针对我校的课程安排,合唱教学分为两大块:

1、艺术欣赏课中的合唱教学

(1) 合唱的欣赏

欣赏优秀的合唱作品,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对合唱的鉴赏能力。如电影《放牛班春天》中天籁般的歌声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在观看他们的合唱音乐会(录象)时,爆发出阵阵掌声,还有的同学趁他们来上海巡回演出时,自己购票去东方艺术中心聆听了他们美妙的歌声……由此可见,优美的合唱音响能激发学生对美好合唱声音的向往和追求。

(2)合唱的实践

班级合唱选材必须得当,要讲究艺术也要讲究科学。在实践中我慢慢寻找、积累,选择一些外国的童谣或民谣进入,有的还要进行简化,像《多年以前》、《故乡的亲人》等,因为西方作品有丰富的和声,简单的音程、大小三和弦的过渡,和声的哼唱能让学生一下子就被合唱的美所吸引。高中欣赏教材中的歌曲《故乡的亲人》以赞美诗般的音乐风格展现了作曲家思乡的情怀以及对亲人的无限眷恋的情感,这种立意与情景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作班级合唱练习时我们对四部合唱进行了简化,采用无伴奏三声部合唱(女高、女低和男声)。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在庄严肃穆的宗教和声中找到平和点,从创造美妙和谐的合唱音响中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再如我校的高二(四)班,由于学校在高二开设美术欣赏课,班级合唱的机会没有了,但是在班主任的要求下,他们每周抽空进行一次合唱排练,演唱《长征组歌》等优秀作品。一开始,学生对班主任的做法有点想不通,对演唱的歌曲也有一些看法。我们降低了演唱的难度,注重歌曲的情感处理,通过几次排练,学生的投入程度大大提高,基本能以相对优美的声音进行多声部的演唱,还说这首歌曲越唱越好听。他们从不理解,到认真投入,再到积极参与,不仅歌声越来越美,班级凝聚力也随之提高。

通过实践,更多的学生逐渐地认识合唱、参与合唱、最终热爱合唱,对普及合唱艺术起了推动作用。

2、合唱选修课

我校为学生开设每周一节合唱选修课。参加合唱选修的都是热爱歌唱且有一点演唱能力的学生,因此,我们以合唱团的要求进行较为严格系统的训练。

持之以恒进行气息训练

合唱队的成熟与否,体现在合唱队的气息是否顺畅,是否能控制自如,乐句表达是否完整。呼吸是一个缓慢的训练过程,决不是立竿见影的。

由于我们的学生没有扎实的声乐基础,因此在气息练习中,可先进行自然单纯的气息练习:

(1)先以嘶声吐气,待气全部吐光后快速吸气,此时的吸气动作便是正确的腹式呼吸。

(2)吹小纸片:让纸片维持同一角度,看能吹多久。                                

(3)吹蜡烛:让学生想像要吹熄一根蜡烛,但要求气息平稳,持续10秒才吹熄。

训练时要注意:吸气自然而缓慢,吐气要均匀;内口打开,音量不可太大,轻声唱;半音进行,多用元音u 、o 。

除了上述方法,还可进行带音高的呼吸练习。

音色要统一、音量求平衡

声音的谐调统一,是一个合唱团最重要的问题。高中阶段的学生尽管基本经过了变声期,但是声音还不很成熟。这个年龄段的声音不能以成人合唱的音色为准。要使合唱团的每个声部和谐如一人,声部之间又浑然一体,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而且必须有科学的方法。

合唱团的声音统一,取决于合唱团员歌唱方法的统一。如果合唱队员在歌唱方法上相差太远,比如声音位置有的高有的低;有的靠前有的靠后;在口型上,有的太横有的太咧;还有的学生学成人唱歌,声音产生不自然的抖动,这些都会使合唱队的音色难以统一。

   

为了求得音色的统一,大家都要用高位置的声音歌唱,在口型上都有近似的微“竖”状;在声音大跳或向上连续级进时,声音的位置不变动,在大跳处或连续级进的高音处都进行相应的提位演唱等,尽量做到声音方法的整齐一致。此外,音质的刚与柔;声音的连、断;起音时的硬起或软起,都应做到统一。声部内的统一是首先应解决的,因为这直接影响着合唱团音色的谐调统一。                        

所谓音量是相对的。只有一定程度的轻,才能衬托出一定程度的响。如果没有轻的存在,响也就不存在了。首先要注重同声部间的音量的平衡,不断地提醒学生既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同时也能听到两边人的声音;如果只听到自己的声音,而不能听到两边人的声音,说明音量太响,反之则音量太轻。其次要注重声部与声部间的平衡,各声部都处于轻响自如的状态下自然就平衡,有个别声部不在最佳力度区域时,就需要发挥指挥的调控作用。

音准是求得合唱谐和的关键

由于声部之间合理的音准、音高关系构成了协调中的谐和,因此音准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对于初步接触合唱的高中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难题。自己演唱时只有一个声部,音准不成问题,进行合唱练习时,同时有几个声部,音准就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分声部已经练得很熟练了,合成时还是会出现音准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在合唱中告诉学生彼此倾听、相互靠拢,培养学生的内在听觉可以事半功倍。

内在听觉不是天生的,它来源于我们对外界音响的感受和积累。训练时循序渐进,从横向的音程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纵向的音程以及简单的和弦进行,而且尽量采用无伴奏形式,让学生根据固定音高学会彼此倾听,自己调整音高,达到谐和的状态。采用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的无伴奏合唱训练曲,对于训练学生的内在听觉和掌握音准有很大帮助。

求得合唱中的音准、音高的谐和并不是很容易的,必须根据作品的要求加以新的理解,有了艺术内容才能决定音高、音准,有了合理的音高、音准,才构成协调中需要的谐和,我们必须不断地努力。

三、高中合唱教学中的困惑

1、学生流动性大与合唱能力提高的矛盾

参加合唱的学生只是相对喜爱唱歌的普通学生,合唱能力起步低,进步慢且流动性大,加之高三阶段因高考而一般不再参加合唱训练,如何在短暂的两年时间里使学生的合唱能力有较大提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学习的功利性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

合唱活动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但是与目前的学校升学率产生着极大的对抗性。学生在参加合唱活动的同时,还要受到来自家长、社会乃至部分主课老师的压力,每当学生的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就会联想到是由于唱歌浪费了时间而造成学习成绩下降。

3、合唱曲目与高中学生年龄特点的矛盾

高中合唱以混声合唱为主,但是我们现有的混声合唱作品大多是成人作品。高中学生还处于变声后期,声音不是很稳定,很难达到成人合唱的要求。因此,非常需要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合唱作品。

 

 学校合唱是艺术教育的一个平台,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审美修养,培养合作意识、和谐精神和健康情感。在合唱活动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力求取得统一的音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对作品的再创造;配合校内外的各种活动,演唱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歌曲。使学生在合唱艺术实践活动中,感受艺术之美、和谐之美、生活之美、人格之美,感悟个人在艺术小舞台乃至社会大舞台中的角色位置,感悟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是我们进行合唱教学的一贯追求。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致乐以致心——歌唱教学中的五个怎么办?    下一篇:让歌声伴随学生成长——中学班级歌唱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