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音乐课堂环境的实践研究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与发展,够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那么什么是课堂环境?良好的课堂环境是怎样的?我们应如何去创设令人满意的音乐课堂环境呢?本文对此试作探讨.
【关键词】 课堂环境   个性差异   能力差异  创设
一、 课题的提出.
课堂环境又叫班级环境,课堂气氛,班级气氛,是指学生或教师对所处班级或课堂的知觉和感受,是决定学生发展的潜在因素,是任何一位希望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者都不能忽视的因素,在这方面,国外已经有了很多研究,得出富有影响的结论,并且已经开始应用于教育实践.如:西格勒提出的教学格式塔结构,指出教学结构中应该包括课程,学习者,学习环境和教育者四个独立因素;威尔伯格和威勒都提出教学应包括三个领域:教学、学习者的先天能力和学习环境;哈尼斯费格和库勒认为学生的成绩与教学过程和背景变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其中教学过程相当于课堂环境,背景变量则包括学生的先天素质和课程的特点,这些研究者不约而同的指出课堂环境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差别之一就是所营造的课堂学习环境不

同.国外已把课堂环境评价作为教学评价的一个方面.比如: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改革后的教学评价体系中主要包括4个纬度:学习环境,备课境况和评价(教学方法,作业和评比),行为管理,复习和强化.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与教育科研的深入,音乐教育越来越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应有的地位.那么我们将以怎样的眼光和观念来看待课堂环境,我最理想的课堂环境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该怎样创设呢?
二、 课堂环境的内涵.
现在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但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怎样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环境.这里的教学环境就是课堂环境,它包括客观环境和心理环境.
客观环境包括教室内的设施、媒体、空间以及自然形态等.其中设施指的是课桌椅,讲桌,教室内的陈设,而其排列形态又影响到教室内的空间.媒体是指教材,教具,特别指电教媒体以及由此提供的各种信息.自然形态包括的范围则异常广泛,温度,湿度,光线,气味,通风条件等都是影响课堂环境的客观因素,在一般认识上,客观环境被作为隐性的课堂教育手段对课堂教学的开展施加着影响,其实客观因素的转变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深层次的变革.比如:课桌椅(凳)的排列形态近年来受到了一定关注,这是因为传统的秧田式排列无形中暗示着教师的中心,权威地

位,这一形态最有利于“授一受”式教学;教师在讲台上高高而立,学生挤挤挨挨地“整齐”地排列着,只能看见前面同学的后脑勺,从而使得课堂上的交流与沟通仅限于“师—生”之间,更多的时候这也是一种形式上的沟通.正因为如此,许多课堂教学改革的前言理论呼吁改革单一的课堂设施排列形式,因应学生的特点及课堂教学实际需要设施课桌椅的排列形式.媒体是课堂教学实施的决定因素,其中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其他的媒体,诸如挂图、范画、教具、窗帘、电教媒体等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育目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包括网络化教学的实施,使得电教媒体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不仅仅是手段和工具,甚至直接演进为教学内容,媒体因素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对媒体的研究一直就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它也是课堂环境的重要因素.相对来说,自然形态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则是间接的,它通过作用于师生的外在感受影响其内部运动,从而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良好的自然形态不仅可以使师生心情愉快,精力充沛,而且还还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增强,创新的灵感不断的闪现.相反,在诸如光线、气味、温度等与人的适应能力极不协调的情况下,比如过度闷热或阴暗等条件下,课堂也会走入一个糟糕的氛围.
心理环境是建立在客观环境之上的,它包括课堂上的人际

交往、心态、情感、评价、舆论、观念等.心理环境丰富复杂,而且易于变化、产生于人、作用于人,与个体的心理和集体风气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心理环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具有隐蔽性和不可测量性,如果说客观环境是课堂主体的外在表现,心理环境则是课堂主题内部的支撑,客观环境的改变往往是从量变开始,而心理环境的变化则是一个质变过程.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心理环境受外在影响而变化,往往产生于人和客观环境,在具有一定的效果之后又将反作用于人,即作用教师和学生,从而影响课堂教学.也就是说,心理环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自身也是不会主动发生变化的,但它是引起课堂教学主题----教师和学生内部动机变化的源泉,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和表现事实上是其心理作用的结果,因此,对心理环境的把握,关键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理解人的精神意识,情感观念等因素的内涵,寻找有效调课堂心理环境向良性轨道运行的途径,使其对教学的影响只存在于积极的层面上,避免产生消极的影响.比如师生心态问题是课堂环境的体现,自由开放的心态和封闭,压抑和心态所产生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再如观念,教师不同的教学观或价值观将导致不同的教育行为,如果教师的价值观建立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上,那么教师将因循学习的实际组织教学,力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教学,实现个体的发展;相反,教师的价值观如果仅仅建立在完成课程教学任务,那么它将永远

无法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的教学行为也将限于知识的传递和面对教材的招本宣科.心理环境作为一种课堂环境的特定领域,与教师和学生是无法分开界定的,它将作为一种课堂必然因素与课堂的进展共存,其内涵及变化规律是课堂环境研究的主要方面和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课堂环境的各种因素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和制约,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将给课堂带来某种变化,把握这种种的变化,寻其内在的关系,是创设良好课堂环境的前提和基础.     
三、 良好课堂环境的外在特征.     
1. 课堂环境的和谐自然.情境是指对人引起情感变化的具体自然环境或具体社会环境. “情境”作为课堂教学中富有感情色彩的场景和氛围,在完整意义上分为人文情境与科学情境.人文情境是感性的、具体的、情感化的、强调想象与迁移、审美与思辩;科学情境则是理性的、抽象的、简化的、实在的,强调的是理智与逻辑.两种子情境和谐自然地存于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这也是良好课堂环境的首要因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突出强调一种科学情境的营造,即课堂教学崇尚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以及整体性,以理性为核心,其目标指向科学知识本身.在这一情境中教师往往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按照自己所理解,预设的知识目标规范学生的学习,在有些学生偏离或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往

往会采取强制的措施来约束学生,课堂上经常呈现出严谨,严肃,严格,严厉甚至于严酷的气氛,在我们的一般认识中,这一情境是不被称作“情境”的,而长期以来它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课堂教学中,当前“情境教学” 、“情境教育”受到了普遍的关注,许多专家极力倡导“人文情境”的教育,即强调课堂教学的独特性,意外性、复杂性、创造性、情感性、以感性为核心,其目标更多地指向于学生本身的发展.在这种情境中:师生关怀问辩、亲密无间、循循善诱、相互熏陶、教学相长、使师生处于一种丰富、和谐、光明、温暖、纯洁、疏朗、博大的氛围之中.是一种纯粹化了的人文关怀理念的体现.显然,这样的情境更有利于学生的自由发展,个有利于学生的实践创新.

    

2. 师生心态的自由开放.课堂上师生心态的存在状况有封闭压抑和自由开放的区别,师生心态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而这一问题并未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封闭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是僵化而开放则易于发展和搞活,师生自由开放的心态可以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机制得意形成,从而显示出课堂环境的生机于活力.影响师生行为的力量有外部需要和内部力量,当然,外部需要最终也是激发内部力量来作用于人的行为,而内部力量即心理因素,心理因素的非实体性,往往使师生都易忽视,或者不被自觉意识到,但他们都具有很大影响力.这对课堂教学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充分关注师

生在课堂上的心态状况.
3. 学生个性的充分张扬“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的这句至理名言带给人们太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事实证明在自然界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也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从这点上说,教育面对的学生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这些差异更多的体现为学生的个性,也就是说学生是有个性的,所谓学生的个性,指的是学生个体不同于其他同学的较为稳定的特征之和.由此概念可知道学生的个性并非某一方面的特点,而是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所具有的综合特征之和,课堂上把握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实施完全意义上的个性化的教学显示是不切实际的,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实施统一性的教学则预示着课堂教学的失败,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从二者的断裂处寻求一种可供操作的理念,实现学生的个性张扬,为课堂教学的改革,特别是为课堂教学的创新提供依据.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显然已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同归之途.创新的基本要义是突破自我,突破一般,只有这样才能扬弃传统,创新未来,也就是说,创新必须是个性化的,具有普遍性的认识或发展是不具备创新价值的.课堂教学的创新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还学生个性张扬,维持学生良好的学生状态.    

 
四、 音乐课堂环境的实践建构.
1. 布置教室.教室教学活动的重要背景和基调,如果室内杂乱无章,布局零乱、色彩分差、刺激强烈、都可使学生的情绪波动,注意分散,影响课堂气氛.心理学研究证明:教室环境布置要坚持三个适宜:首先是采光适宜,即光线强度适当,切忌阳光直射或树叶遮窗;其次是布局适宜,即教室布置要对称整齐,保持墙面整洁,切忌乱贴乱画,杂乱无章;再次是色彩适宜,即颜色要协调和谐,切忌红红绿绿刺激过度,集会了以上三条标准,就会形成一个整洁幽雅的教室氛围.
所以学校音乐教室要选位好,还要注意我们的课堂是有声课堂,注意与其他教室要分开来,室内的门窗墙壁,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始终要保持它洁净,完好的面貌.其次要装饰布置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以利于对学生的感染和教育.比如:音乐教室的墙壁可以布置一些音乐家的画像,除了正面的黑板(屏幕)右侧贴上一份放大的《音乐教室守则》之外,在不分散学生听课注意力的原则下,然后在挂两条有感染力的条幅.只要布置相宜,安放得体,往往会因此砥砺师生的志向,深化师生的思维,激发师生的情感,它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2. 座位安排.座位安排是利用空间位置表示个人地位和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 “从家庭到社会场合,从餐厅到会议室,座位的选择都可显示人的地位与人际关系”(胡文仲,1999).音乐课堂上

3. 师生位置的安排虽不像外交谈判或国际会议的座位次数安排那样事关重大(弄不好会造成意见分歧,构成障碍),但它在保护或伤害参与者心理方面,意义也非同小可.因为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空间位置无形中都表示着该生于其他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地位和人际关系.如果该生感到在这种地位和人际关系是相互平等的,没有压抑的那么在他的潜意识中,他就会认为这个课堂轻松和谐,有利于他与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交流.这时,该生所置身的课堂环境是积极的,对他有利的.反之,如果学生处在一个他看来别人(包括老师)对他构成心理难受的空间位置上,那么,他就会从课堂环境那里得到如下信息: “这个座位不适合我,老师高高在上,同学们与我的距离太近(或太远),我无法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到与他们的交往之中.”实际上,他的这种心理难受源于他个人在课堂上的空间和领地受到了他人的侵犯,个人行为自由受到了妨碍,因此使他产生一种被隔离发孤独或者一种被包围的拥挤感,在情绪上表现为无激发性,不愉快,受约束,从而变的不知所措,无法交往.
那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那种师生位置更有利于学生发展呢?这需综合分析具体情况才能确定.
(1) 田字形,这种摆放法是将学生分成四个组,座位成“田”字形摆放,教师可以站在田字中间,这种类型座位摆放法适合于音乐欣赏和评论为主要内容的课.

(2) 圆形,这种摆放法是没有课桌,只摆放凳子,并将凳子摆放成圆形,椭圆形都可以,教师可以站在中间,与学生更近的交流.更有利于学生站在中心表演.
(3) 扇形,这种摆放法是将学生的座位扇形或梯形,这样的造型象个舞台,激发学生模仿明星表演的欲望,从而使课堂更加富有活力.
总之,音乐课堂师生位置的安排,既要有助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又要便于教师走进每一位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对于教师监控整个课堂也没有影响.
4. 课堂规则:课堂规则是良好课堂环境的先决条件.定立规则的目的是能将课堂上的一切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新生入学,将意识着原来的课堂环境被打破.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的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的不同.从而导致他们的性格特点,社会修养,遵守公德法规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是导致课堂失败的重要因素.
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课堂气氛过于松散,到处是吵闹声以及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闲聊,学生边很难集中精神去听课.因此,比较好的办法是第一时间设定课堂规则,当课堂规则一旦确定,学生是无条件执行的.而教师在阐明规则重要性的同时,也应该向学生交代清楚什么时候可以适当放松,什么时候应该保持一种有利于认真听课或作画的寂静氛围.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你应该遇到过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在听讲课时戴着耳机听音乐;有的学生离开课堂十分钟甚至更久;有的学生和同学聊天影响到其他同学听课;有的学生在听课时随便议论和交头接耳;有的学生迟到旷课;有的同学起哄发泄自己的不满;有的学生上课睡觉等.面对这些问题,该如何处理呢?应该清楚在某些情况下,怎样执行课堂规划往往比怎样设定规划更为重要,大凡威严的,严格地按章办事的优秀教师是得不到所有学生们的尊敬和好评的,那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就应注意方式方法了,我的做法是对出现问题在课堂上及时严肃批评纠正,在课后我会主动找那些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用心交谈,这种做法效果很好.
5. 尊重差异.一个班有多少个学生,就是多少个差异的个体.如果对班上的学生进行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他们在年龄、相貌、社会经济背景、文化背景、性别、身体素质以及其他众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能发现并能记住这些差异对每个教师来说非常重要,这就需教师进行必要的自我反省和深思, 避免有意地对某些同学作出个别的偏袒和偏见.比方说,在欣赏音乐时,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我们不能否定某些学生的看法,要积极鼓励他们接近主题思想.我门在口头上说的话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反映,不能将某些人排斥在外的假定,这些是我们教师要引起注意的地方.

      

另外,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方,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学习环境,个人对事物的顿悟以及原学习学校对音乐的重视程度不同,因而导致他们的理解能力有较大的差别,有的同学理解能力较好,有的则较一般或差一些.作为教师,你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否则,对能力较差的学生将造成很大的伤害.比如在引导学生,或是评讲学生的看法时,对能力强的学生一味表扬,肯定,而对能力差的学生总是批评和责备.这样做,你或许是不经意的,或者你认为你是在鼓励差生奋发图强,其不知这样却适得其反,在能力差的学生眼里,他已经无法进步,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进步,无论怎么努力成绩也跟不上,这就演变成一个恶性循环;能力较差,越不想学习;而越不学习,能力就越差.每当上你的课或遇见你,心理总不是滋味,认为挨批评,责备的时候又到了;漫漫的你在他心理的形象,威信完全没有了,他不愿见到你,更不想上你的课,这是何等悲哀的事啊!因此,意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能力差异,在课堂教学总体目标与发展性目标中,更强调发展性目标的达成.对于学生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制定相对较低的目标,使其分层逐步达标,以此激发学生外在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6. 适度的放松.对于枯燥无味的讲课、评点、教学示范来说,幽默是营造课堂气氛必不可少的一环.尝试把幽默注入到讲课,评点示范的过程中去,你将会发现你跟学生的情感距离在接近,枯燥

7. 乏味的,机械的上课模式被打破,课堂被轻松愉快的气氛所笼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听课学习,你也会发现原来你的讲课是那么有感染力,那么受欢迎.当然,幽默要适度,不要唯幽默而幽默,幽默多了或很牵强的幽默,会使课堂环境变的松散随便,正常的上课次序很难控制.这样下去,你的课堂环境会很混乱,不严肃,学生随意出入,随意迟到,早退,随意嬉闹,你布置的作业学生不按时完成或随便应付.在学生的眼里,你是一个很严肃或没有威严的老师.因此,适度的幽默才是紧张,枯燥,乏味的课堂环境的施缓剂,减压剂.身为师者,你必须得到并保持学生对你的上课将很有帮助.例如:有一次我正在上课,窗外突然飞来一只小鸟,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许多同学的目光都被它所吸引,影响了上课.但是,我没有训斥学生,反而幽默地说:刚才大家上课很认真,把小鸟都震撼了,它在高兴的说:多好的学生啊,上课真专心啊!经我们这样一说,学生门意识到刚才精神溜号不对,很快集中精神学习了.
8. 网络教学: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局域网,校园网,因特网给学校的教学环境带来了新的变化,电脑网络化和交互性,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参与式的教学环境.
在多媒体电脑网络环境中教学,教师可将教师机的屏幕传播给全班,进行演示指导,教师可以监看,,控制每位学生的屏幕,进行个别辅导,每位学生的屏幕可以分别传给全般同学,进行作业交

流和点评,学生有问题,可以通过电子举手,及时得到帮助,人机交互的功能在这里充分的发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参与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应用电脑进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音乐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声,象的动态演示,形象地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概况,并能通过其他学科知识与本节课穿插起来.如,在中国地图上找出每一个地区的民族特色音乐,了解在这个地区的音乐特点.学生通过对电脑功能的讨论很快找到了应用电脑指出地图中的各个位置.并在网络中找到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及特色,并运用电脑网络的传播给学生讨论结果,借助屏幕直接显示出来.学生甚至可以自行打开老师的多媒体课件(教师机共享),进行再学习,研究.人机的交互实现了教与学的双向交流,针对学生是个别差异,在操作电脑进行制作的过程中,方法也更加灵活,有的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找到答案,把具体民间特色的民歌下载并与同学们共享,其他人会再网络上找与其不同的民歌,这样大家可以省时间,多共享,多体会,多感受民族文化,这样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信心,教师通过网络交流监看学生屏幕,及时的进行个别辅导,组织学生学习活动,调控教学过程.
  有些课程,如:节奏学习,我们可以改变课堂环境,把学生拉到户外,坐在草坪上,大家围成圆,用音响把音乐播放起来,先不去

讲理论,让同学们随着音乐跳动起来,这样学生会放松,并积极的融进学习中,在不知觉中掌握的节奏,并换方式来比赛,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觉得很快乐.这样,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成为学生知识的主人.
五. 结束语:
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是单靠音乐教师能完成的,它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特别是音乐教学设备的配置,在很多地方还不尽人意,甚至很简陋,当然,我们音乐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深入研究与探索其中的奥秘.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清.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M].
(2) Howard Gardner (美)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
(3) 王魏平. 《课堂教学气氛及其优化》. 《教育研究》2002.10. 
(4) 孙美亭. 《也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0.
(5) 吴康宁. 《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 》. 《教育研究》2003.4. 
(6)  保罗•弗莱雷著. 《被压迫者教育学》.顾建新等译,2001.
(7)  甘民.《试论教学中加大学习自由度的作用》.1998.1.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运用构件主义理论,让音乐教学在动态中生成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提高鉴赏能力,培养丰富想象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