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小学音乐开放型专题想象课的内容优化与组合研究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小学音乐开放型专题想象课的内容优化与组合研究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蕴涵着无穷的创新因素。去年萧山区实行了小学音乐开放型专题课的实践,正是当前音乐课程改革重大的举措,它以满足学生主体发展需要、尊重学生主体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推广实施开放型专题课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现行音乐欣赏教材内容的设置,严重限制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开发。现行小学音乐教材的课程设置及内容也很难反映音乐发展的最新成果,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教材很多内容都已老旧。而且选择的面非常的小,已不能适应现在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了。我设计了一个调查表,在学校四、五年级学生中作了一番有关音乐欣赏课内容喜好的调查,对于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的态度调查如下:
欣赏评分 非常有趣 有趣 一般 令人讨厌
四年级 19.8% 18.9% 34.8% 26.5%
五年级 10.2% 18.6% 35.7% 35.5%
从以上调查中,不难发现不管是四年级学生还是五年级学生,对于课堂上所欣赏的音乐都抱以“一般”的态度,同时“令人讨厌”这一项所占的比例也不得不引起人的注意。
另外我又增加了一项——请写出1至2首你想在课堂上想欣赏的歌曲,从交上来的情况看,着实令我大吃一惊,学生对于课外的各类通俗、流行、古典等音乐显示了太多的兴趣。是啊,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唱片、磁带、CD、VCD等传递音乐信息设备的日新月异,音乐欣赏已不仅仅局限于音乐课堂上。实际上,小学生每天从家里和社会沙锅内所接受的音乐信息,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要比音乐课堂上多得多。
这给我们音乐欣赏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拓展音乐时空,正确选择课本外合适的教材,那么应该拓展选择哪些音乐呢?开放型专题音乐欣赏课的内容设置与优化组合的探索与研究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研究设计
小学音乐开放型专题欣赏课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选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欣赏内容,设置相应的、个性化的欣赏主题,以促使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认知能力。它可以涉及到歌曲、创编、舞蹈、合课等等的众多内容。因此它的内容就带有一定的“随意性”,需要音乐教师寻求、组合、优化教学内容。
二、研究内容和措施
(一)研究内容
小学音乐开放型专题欣赏课的内容设置可以丰富多彩,但是它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个体所具备的相应的音乐鉴赏能力。因此我们把开放型专题欣赏课的内容设置和组合分为四大块来进行研究。
1、审美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优美的音乐可以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乐趣。优秀的音乐作品还能让学生的情感在欣赏音乐的联想中得到美的熏陶,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的目的。此类开放型专题欣赏音乐课的功能是,教师通过优秀的作品,正确的引导,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
2、互动型。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通过信息的传递和转化,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过程。互动可以是学生自主欣赏、合作欣赏为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因为欣赏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感受创造音乐美,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教学双向互动中得到教学相长。
3、实践型。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音乐教学要重视音乐实践。其实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也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同样音乐实践创造了音乐美。因此实践型开放型专题欣赏课的功能就是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从音乐欣赏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提高感受力,发展想象力,开发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4、综合型。狭义的开放型综合专题欣赏课指的是上述三种类型及其内容的综合,这也是用的较多的一种。广义的综合开放型专题欣赏课则提倡学科综合,学科综合是体现音乐课程的人文性,体现了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音乐开放型专题欣赏课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在教学中应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欣赏教学中。其功能是通过音乐欣赏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以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学科门类的联系,帮助学生更直观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二)研究措施
如何在浩瀚的音乐海洋中寻求适合自己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音乐作品,以及与之相关的素材。这需要教师有比较好的音乐艺术修养和艺术鉴别、鉴赏能力。
1、设计审美型为主要内容的开放型欣赏专题,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音乐欣赏教学的审美功能是最具音乐艺术本质性和价值性的功能。因此审美型音乐开放型专题欣赏课的内容应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审美型音乐从类型上可分为阳刚性和阴柔性的美。从情绪发展上可分为悲剧性和喜剧性的美。阳刚性的作品包括反映人类与自然斗争与命运斗争的作品,它能让学生的意志变得坚强;结构宏伟、气势彭湃的音乐能让学生胸怀壮阔、坚毅刚强;热情乐观的音乐有助于学生奋发向上的性格。阴柔性的作品包括宁静柔和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心情安定、气息平和;欢娱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学生摆脱冷漠、孤寂的心境,精神焕发;委婉细腻的音乐能使学生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具有悲剧美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更注重理性;具有喜剧美的音乐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乐观的性格。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可以学生受到不同的美的熏陶。
根据不同地区的地方差别,还可以选择当地的乡土音乐进行欣赏。因为乡土音乐学生一般都比较亲切和熟悉,能受到很好的审美教育。如我们萧山地区绍剧和越剧较流行,可以本地音乐欣赏为主题开设专题课。
    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可以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与品格上产生广泛的潜在的影响与作用,使积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肯定和发展,消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转化与改变,促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2、设计互动型为主要内容的开放型欣赏专题,突出学生的主体
音乐审美的非语言性使得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必须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即非学生学习的教导者而是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引导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文字欣赏、图画欣赏和舞蹈欣赏等内容的结合,达到学生、欣赏材料和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想象力得到发展,从而提高主体的创造性思维中的连动性、多面性和跨越性能力,并使人格在“高峰体验”中获得升华,促进个性更好实现自我完善。音乐的审美功能与教化功能正是在这种互动中交相辉映、溶为一体,起到综合的促进作用。

    

3、设计实践型为主要内容的开放型专题,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欣赏教育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培养其表演意识,提高对欣赏作品的感受、理解、鉴赏、审美能力,从而增强对音乐作品的表现力甚至创造力甚为重要。
    在开放型专题欣赏课中,老师的示范对学生来讲,是一种形象的感性的认识活动。然而,更重要的还是学生自身的音乐实践活动,才能将感性的认识变为内心趋动,上升为理性的本能。让他们在活动中培养正确审美观和审美能力。我们知道,音乐表现力的形成和发展,对音乐实践活动有着绝对的依赖性。而实践活动是一种主体活动。主体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是形成和发展音乐表现力的重要前提。那么,似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设置内容,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参加一些音乐实践活动,使他们的音乐鉴赏、表现意识从中得到培养,从而提高其音乐表现力,如:
    ○1歌词朗诵。在一首课外歌曲欣赏过程中,欣赏歌词对于小学生来讲是比较具体,较易把握的一种技能。这里可将语文学科中“读”的因素渗透到音乐课的读诵歌词的环节中,这样可使学生对歌曲思想感情具备初步感受和理解。在此环节中,要培养学生“诵”的技能。要把作品中所蕴含的美通过“诵”表达出来。在读诵之前,可先请学生读(他们往往会平淡地念过去),然后老师用饱满的激情,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和表情、体态“朗诵”而不是“朗读”示范。使之在学生心灵中形成鲜明对比,产生感染和共鸣,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作品的浓厚兴趣,产生学习和表现的欲望。之后,可适当安排一段朗诵表演时间,让学生,特别是平时不太善于唱歌跳舞的学生利用这个比较熟悉的方式和表演机会充分展示他们的朗诵表演才能。从“朗诵”这个方面培养其表演意识。
    ○2演唱。唱,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所占的地位也是相当重要的。那么怎样利用好这个地位,如何使学生在“唱”中欣赏到美的熏陶,进而得到心灵的滋养,提高其表现力呢?据观察,许多小学生唱歌都会不自然地喊唱,甚至有时提出了“不许喊唱”的要求,他都仍然直着脖子,闭着眼睛“喊”,到头来自己喊了些什么,唱了些什么他都不知道。还有就是和尚念经似地毫无表情,毫无生气地“念唱”。究其原因,都是对作品不理解,没有感受所致。对此,首先当然要从姿势、气息、发声方法等知识技能方面去纠正不良歌唱习惯。还需要老师对欣赏作品的力度、速度、音色、语气、情感、口型等等富有感染力的声情并茂的示范,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对欣赏作品有所感受、理解,从而产生表现作品的欲望。继而老师创设情景,启发、引导学生在歌唱实践中去亲身感受、理解作品的美,表达其中的感情。所以,应该多安排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参与演唱比赛(如规定曲目和自选曲目演唱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其音乐表现意识,进而提高其表现力。
    ○3创作。在欣赏教学中,举一反三是实施创造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如欣赏《二月里来》一课时,我请学生联系实际该编歌词,学生兴致高涨,填出了一首首好词好句。小学生的音乐创作是一种发散思维活动。这对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理解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4演奏。欣赏器乐作品时,给学生提供演奏的内容,指导学生演奏中的姿势、气息等问题,有针对地加上表情、眼神、体态等艺术感染因素,予以示范指导的前提下,组织多种形式的器乐演奏比赛或表演,是培养学生欣赏音乐,感受、理解、表现音乐的有效实践活动。
    ○5文娱表演。我们农村小学校里,各个节日庆祝、少先队会等一般都要开展文娱节目表演,在这些节目排练、修改、指导的活动过程中,对学生音乐表演、表现意识的培养、锻炼是相当有力和有效的举措。
   4、设计综合型内容专题开放课,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的一大趋势就是学科合科教学,尤其是音乐这门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与文学、绘画、舞蹈、建筑等等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因此,设置与之相关的开放型欣赏专题,是大势所趋的。
○1音乐欣赏专题与文学欣赏专题
音乐欣赏不仅是一种技术技巧行为,它生活在传达音乐中丰富的内涵,它和文学密不可分,音乐通过音响组合达到表现的目的,文学通过文字的组合达到目的。音乐的乐谱和文学的文字表达都可以化为特定的声音来表达。我们近代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提倡艺术生活,一切诗化“困难诗比、所以有趣;痛苦诗化,所以可例;危险诗化,所以无畏,”这时诗化即诗歌化。所以音乐欣赏可作为实现诗歌化的重要工具。
○2音乐欣赏专题与绘画
“音乐是由色彩和拥有时间的节奏形成的”,这是现代音乐印象派大师,法国杰出作曲家德彪西的一句名言。而有人说音乐中的旋律是以时间为画笔在不同音高位置上勾画出来的线条,是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因为音乐中的旋律一方面体现在纵向的音程关系上,(即音的高低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横的时间关系上,两者缺一不可,假如只有音程关系又体现不出线性过程,假如只有时间过程,而又体现不出起伏的线条。线条可以说是音乐中的最重要的绘画性因素,正因为音乐欣赏具有某些绘画性的因素,所以它中也只有表现某些字体画面的可能性。
○3音乐欣赏专题与建筑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巴洛克时代德国伟大作曲家巴哈认为“如果没有装饰音,再好的旋律也会显得苍白无力”这句话可以说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巴洛克音乐和建筑的共同之处。
从另一方面来讲,音乐的风格和建设的风格都与一定的时代和民族息息相关,正如巴罗克时代的建筑风格使我们想起巴哈,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也可以使我们联想起不同时代的音乐,古罗马的音乐雄壮、华丽,这种风格也体现在罗姆广场的凯旋门和纪念柱上,哥特式的教堂垂直挺拔,奔放耸立的造型以及从沉重,凝惰中取得轻盈,飘渺和清澈的建筑特点,与当时音乐中的圣咏一样给人以一种神圣不可及、严肃而虔诚的感觉:18、19世纪的欧州建设,从各种国会会议大厦,大型公共建筑中,可浪漫派音乐的风格,如同一首首雄伟壮丽的交响乐丰实多采而充满生机;著名的悉尼歌剧院不仅有雕塑的艺术美感,同时又展现出音乐般和谐与音律韵律;所以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一点不夸张,每一首真正的乐曲如同每一幢建筑一样的结构独特,音乐欣赏与建筑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4音乐欣赏专题与舞蹈
音乐欣赏是听的艺术,舞蹈是视觉艺术,它们虽然是“视”与“听”,但是又存在内在的联系;乐感——它对于一个舞蹈演员极为重要,有的舞蹈家在台上有时反复做同样的动作,但随着音乐的层层叠加,舞蹈动作也越来越剧烈,有力,动作幅度越来越大……事实上很多著名的舞蹈家都具有相当高的音乐天赋,舞蹈虽属视觉艺术,但其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视觉与听觉的综合效果。如果好的“芭蕾”离开了好音乐,它还叫“芭蕾”吗?《胡桃夹子》如果不是柴可夫斯期的作曲,你会对“胡桃夹子”有美的综合感受吗?所以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完全应该接受一些舞蹈的基础训练,如果听到同一首圆舞曲,有舞蹈基础的同学就肯定比没有学过舞蹈的同学更具有“韵律感”和“乐感”。

      

○5音乐欣赏教学与科学
音乐欣赏专题课不仅与其他姐妹艺术息息相关,而且与科学有关系,如发声原理,音乐与噪音,音的强弱,共鸣……不少科学家都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如大物理学家爱因期坦是著名的小提琴手;物理学家普兰克是钢琴手;英国前首相希思,曾经是交响乐的指挥,我国汉代蔡邕是文学家,书法家,又是古琴家……
○6欣赏中的心理素质
我们时常提到这个学生心理素质好,那个学生心理素质不好,前者在考试、演出、上讲台等,任何时候都能保持自己的最佳状态;而后者则在还琴时手指颤抖,练得挺熟的曲子不能完整的弹下来,歌唱时脸红、气促、忘词、讲课时前言不搭后语……即我们通常所讲的怯场现象。这些不良心理素质的形成,除“天生”因素外,大都因为学生所处的环境,如家境困难而导致自卑,学习压力,惧怕老师以及实际锻炼少等。在开放型专题欣赏课中,我们能很好的解决这种问题。首先对于那样的学生,我们应该提醒他们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这是人性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学习过程中必经过的阶段,只要他有很小的进步都及时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指导其放松紧张的心理,对于欣赏因该抱着一种放松的,享受的心情去面对。因为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容易产生刺激,从而在心理上引起反应,同时欣赏教学中的知识性、趣味性,也宜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并积极地利用每一次实践锻炼机会,这样良性循环下去,学生就能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5、重视开放型欣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灵活性、多样性
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欣赏课似乎形成了一种标准教学程序:①介绍作者生平;②介绍作品时代背景;③介绍主题;④介绍作品结构;⑤完整地欣赏全曲;于是学生的学习变为尽在体验导师的体验之谈。为此具体到欣赏其一作品,老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教法,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像同学们不太熟悉的作品,最好别讲先听,只有首先通过官能的欣赏,才能使学生进入到情感的欣赏,再通过学生的理解,老师的综合,进而进入到理智的欣赏中,最终对作品的形式、内容、民族性、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等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对于学生较熟悉的且旋律感强的作品,最好不仿先唱一唱,先体验,再听一听,经过讨论后再作总结。总之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切忌一听到底或一讲到底。与其同时要努力把听、唱、饼、奏、做等教学手段交织在一起,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加了吸引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大家较熟悉的乐曲《春江花月夜》,是首典雅优美的民族管弦乐曲。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特点,在上课时,我先组织学生把涉及到的有关历史知识及内容先展开讲述、讨论。由于老师的引导,学生由被动听转为主动探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大家迫不急待地想知道这首名曲是怎样的一种境界,美在何处,特点又是如何变化的。当欣赏时,课堂静极了,典雅优美的曲调,把春天静静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的摇动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听者眼前,给人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仿佛同学们已被带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之中,尽情漫游。同时穿插唱、视、讲、做画等教学手段,这样同学们不但想听,会分析,还能根据情感的联想绘出美丽的春江月夜图呢。无疑学生已进入到迷人的艺术境界,领略着音乐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三、研究的成果
所谓“教无定法”,说明音乐欣赏课也同其它学科一样,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问题在于随机应变,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地探索,充分考虑到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设计,发挥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其思维能力,并积极引导,参与学生的讨论,音乐欣赏课的质量和效果,就会明显好转。
我们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同学的思维也随着时代而变,他们敏感新事物,关心伊拉克战争,关注科索沃局势,观看奥运会比赛,思考“反物质”,他们求知欲强,他们对教师的教学,不仅又学又问,而具追根溯流。他们的这些独立性,多向性,综合性的思维特点,促使我们的教学,不仅要继承传统更要突破封闭的旧思想方法。通过一年的开放型专题欣赏课的研究,我们获得了全面系统的音乐开放型专题课教学内容的典型案例,填补了这一教学内容中的空白,探索出一套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内容设计的方法。学生在音乐课中各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实实在在的表现为:
(1)通过专题课的设置,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通过开放型专题的内容设置,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3)具备了对一些音乐作品进行独立分析、欣赏的能力。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才艺表演为学生搭建梦想舞台    下一篇:心随乐舞——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