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科学探究——让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走向实质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指出:“要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笔者多年来,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了有益的尝试。1 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现状与分析:笔者对本校228位同学作了一份自主探究能力现状的调查发现,科学课堂很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这一环节,但并没有进行过真正的探究。2 科学课堂教学中以自主探究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实施方法:2.1 乐中学——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结合教材实际,创设情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开展探究活动。2.2 想中做——注重引导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当学生对课中的内容提出问题后,教师再抓住其中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广泛探究实践、交流、讨论、辩论,大胆设想等,从而达到释疑的目的。2.3 研中探——注重分享小组探究的成果。3 结果及问题分析:科学课堂中以“自主探究”这一核心来实施教学,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重点,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学生继续搞科学探究型课堂的希望。

关键词:自主探究    乐中学    想中做    研中探    创新能力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指出:“要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一纲要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人才,尤其是创新型科技人才。”不谋而合。作为小学科学教师,笔者认为:小学是人的一生中积累知识、增长智慧、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小学生热爱科学探究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是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充分利用学校这个阵地,开展好青少年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具有良好科技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笔者多年来,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现状与分析

在2010年2月份,笔者对本校高年级段实验班的228位同学作了一份自主探究能力现状的调查,调查内容与统计结果如下:

 

 

表1  实验前本校实验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情况调查统计

问题

选项

百分率

你在科学课上会提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吗?

8.8%

有时会

30.2%

不会

61%

当对科学教材中的“任务驱动页”中的问题能提出自己的猜想假设吗?

一定能

3.5%

有时能

13%

一般不能

83.4%

你在科学课上有动手做实验吗?

39.5%

较多

16.7%

很少

43.9%

你在科学课上动手操作实验的目的主要是?

好玩,别人做我也做

26.3%

想在动手实验中解决问题

11%

老师要求,为完成学习任务

62.7%

当科学实验时遇到结果与理论不相符时怎么办?

问老师

52.6%

填上其他同学的结果

40.8%

找原因,重做

6.6%

从这份调查表中可以看到:可喜的是,课改后的科学课堂很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这一环节。但遗憾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多的只是按照教师的设计把实验操作了一遍,并没有进行过真正的探究。可见,传统教育下的“科学探究”,并不是真正的“自主探究”,更多的只是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习惯和操作技能,而学生的创造思维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科学课堂教学中以自主探究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实施方法

科学课堂中的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充满创造性思维的活动。笔者认为:仅仅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是不够的,应当使学生在活动中做到手脑并用。因此,我校科学教研组在近年来,就如何让学生通过参与“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过程,在亲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和内化,培养创新能力,对实验班学生作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2.1  乐中学——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科学探究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会想方设法结合教材实际,创设情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开展探究活动。例如:“研究自行车”这一内容,学生对“自行车”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他们几乎人人都知道自行车是由踩动脚踏,带动车轮转动这一特点。可是学生往往忽视了自行车本身所应用的简单机械组合,对自行车的动力传递的研究并不深刻和全面。故在研究这一内容时,我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在课始,即让每个小组准备一辆变速自行车,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放手让每个小组的同学“玩一玩”,找一找自己的发现,并用图表形式记录下来。在小组交流时,学生很快发现,自行车的动力传递过程:踏脚板→大链轮→链条→小链轮→后轮,而且不同类型的自行车跑的速度不同的。此时,学生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产生质疑,进而提出了自己探究的问题: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应用了哪些简单机械?怎样的齿轮搭配能使自行车跑得更快?在这节课中学生学会了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所有学生都充满了探究的欲望,能积极、有效地投身到课堂探究中去,很自然地激发了创新思维。

2.2  想中做——注重引导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科学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信息量大,综合性强,联系性强,很多问题的解决都需用发散性思维来解决。笔者认为:当学生对课的内容提出问题后,教师再抓住其中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广泛探究实践、交流、讨论、辩论,大胆设想等,从而达到释疑的目的。让学生全程自主参与科学的问题、猜想、体验、发现的整个过程,学生的探究才更为有效,学生才能更好地获得探究的结果,更好地发展创新能力。如:在教学《燃烧的秘密》这一内容时,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生活体验,先将燃烧的蜡烛用玻璃杯罩上,过一会儿燃烧的蜡烛熄灭了,然后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说自己的疑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物体燃烧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燃烧过程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为什么燃烧的蜡烛会熄灭?”……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让学生都参与提问,哪怕学生提出了很简单甚至是可笑的问题,也给予鼓励。然后围绕学生提的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并说出猜想的简单依据。接着组织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猜想。最后,根据学生的设计,确定最终验证方案,实验一:把一只干燥的玻璃杯罩在火苗上,观察杯壁上的现象。实验二:把杯子擦干,将石灰水倒进杯子,晃一晃倒出,再罩在蜡烛上观察。学生在不断猜想、验证、探究中学习提高。

正是有了课堂教学中快乐、生动的探究实践,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学们不仅为科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培养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2.3  研中探——注重分享小组探究的成果。

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品质是开展科学探究的需要,更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未来科技人才的必备条件。笔者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分享小组探究的成果,并力求在分享的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生成,推动探究活动向更深层次展开。如在教学“有趣的磁现象”这一教学内容时,学生结合要求,先把磁铁吊在绳子上,用两块磁铁的S极互相接近;再将两块磁铁的N极互相接近。通过探究,有几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相同的两个磁极靠近时互相排斥。但有一组学生在试验探究时惊奇地发现,当一大一小两块磁铁的N极互相快速接近时,相互吸引。在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时,其他小组的学生被这一小组的发现所吸引,有的还表示了怀疑。我自然地引导学生再开展一次探究活动,在第二次探究中,学生认可了那一小组同学的发现,并产生了新的问题:①为什么只有一大一小两块磁铁同极快速接近时才会互相吸引?②两磁铁的磁性强弱相差多少?学生对此展开了实验与交流,明白了弱磁性的磁铁遇到强磁铁的磁场会被磁化的道理。正是在分享探究成果中,学生的探究逐步深入,学生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对“磁现象”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结果及问题分析

3.1  结果

2011年4月,笔者又对本校高年级段实验班的228位同学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与统计结果如下:

表2  实验后本校实验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情况调查统计

问题

选项

百分率

你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是否有所提高?

有很大提高

57%

比较大提高

39.5%

没有提高

3.5%

你在科学课上动手操作实验的目的主要是?

好玩,别人做我也做

0%

想在动手实验中解决问题

91.2%

老师要求,为完成学习任务

8.8%

你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究并解决问题吗?

90%

有时会

7.9%

不会

2.1%

你认为自己有创新能力吗?

很强

57.5%

一般

37.3%

不知道

5.2%

3.2  分析与思考

从调查结果显示,科学课堂中以“自主探究”这一核心来实施教学,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重点,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课堂的自主探究中,同学们的收获非常大,许多同学在反馈中也提到自己在科学探究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建立了问题意识,学会了质疑,并能科学地释疑,挖掘了潜能,展示了才华。同时,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学生继续搞科学探究型课堂的希望。

值得思考的是,对于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评价也不容忽视。为了科学课的探究性学习得以持续和长足的发展,笔者认为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①参与探究性科学实验课的态度;②掌握知识、技能、方法等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③创新精神和实施能力的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1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牛灵江主编.创新之路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  戴起勋  赵玉涛 编著.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 《科学教师教学用书(3—6年级)》.广东: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5 袁远芳  主编.教育生成的空间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拓展学习资源,让科学教育充满乐趣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