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创造性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9-04-0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科学教学中渗透创造性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为此,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探索,提出了创造性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并对创造性课堂教学的意义,科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科学教学中的创造策略等方面作了论述。

  一、创造性教学的意义

  1.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开展创造性教学。

  有人把二十一世纪称为“创造世纪”,预示着国际竞争将是国家、人群间的创造竞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需要具有“高创造力”的大批“创造型人才”。中国要走在世界的前列,必须要开发人的智力,开发人们的创造力。纵观美、日等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经济强国,归根到底是依赖了它的几百项重大发明创造。显然要把中国建成一个经济大国,也必须使中国成为一个发明大国,必须拥有大批发明家来从事发明创造,因此,开展创造性教学是关系到我国能否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事。

  2.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必须及时在教学中渗透创造性。

  只要我们认真培养、善于培养,那么,我们的儿童都有可能成为具有较强创造力的人才,但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思维束缚少,在这个阶段对儿童及时地进行创造性教学,对培养“创造型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无数科学家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到发明创造的成果大多是成年以后取得的,而发明创造的人才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

  二、科学教学中必须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1.根据“大纲”要求,我们应该进行创造性教学。

  科学教学大纲指出:科学教学不仅是知识教学,而且还包含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去认识科学事物和运用获得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索和运用知识。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利用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启发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认识新领域,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样有利于促使学生成为“创造型人才。”

  2.科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适合渗透创造性教学。

  作为科学启蒙教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创造性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

  科学教学的内容涉及到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卫生、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涉及到古代的、现代的各项先进科学技术和重大发明创造,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造教学。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亲自参加考察活动,进行观察和实验,开展栽培、制作、饲养等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三、科学教学中的创造策略

  在小学阶段,创新教育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它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渗透于所有教育活动中,在科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重视科学启蒙,丰富实践活动。

  小学科学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科学启蒙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态度和方法,促使学生对科学和科技现象、科学成就的关注,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和运用科学技术打基础。

  大量研究表明,儿童时期最富创造力。而创新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广泛的实践活动。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让他们更多地接近实际,对自然的体验学习以及各种劳动实践将使他们受益终身。仅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角度看,丰富的实践活动能使儿童获得较多的解决问题的机会,拥有更多的独立和自由,有益于创造人格的培养。大量的科学实践活动又丰富了儿童的表象储备,为创新想象和创新思维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而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产生的新需要,往往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因此,在科学教学中,要充分解放儿童的空间和时间,努力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与人合作实验的能力,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那些爱搞小创造和小发明的学生,教师应提供必要的帮助。

  2.改变教学方式、营造创新氛围。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民主平等的气氛,鼓励学生自由探索、标新立异。

  在教学时,我们应重视学生的学法研究,以更大的宽容心和更热忱的鼓励精神去引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丰富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善于想象才善于创造。因此,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先进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有关研究又证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集中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结合,与个体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关系更为密切。在进行科学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做到:多尝试、多例证、多联系实际,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给他们广阔的想象空间,引导他们从多角度看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思维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思考的综合素质良好的创造型人才。

  四、科学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创造性教育理念,结合科学学科教学特点,我们总结出创造性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激趣──质疑──探索──创造。

  从科学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科学学习的规律来看:“激趣──质疑──探索──创造”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这样的几个阶段。

  1.激趣

  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心理行为,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激发学生学习探求的兴趣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达到主动发展目的的前提。

  (1)以形象化手段激趣。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他们往往易于直接或间接地为客观事物或某些科学现象的新奇性所吸引。在教学中,要从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形象化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实践性活动激趣。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常常不在于探求的结果或结论,而在于探求过程中操作实践的参与和对千变万化的客观现象的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一次又一次实验。学生在实践性活动中自行探究,发现规律,体会新认识新发现的快乐,增强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2.质疑

  在师生共同面对要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允许和鼓励学生做到:

  (1)乐于好奇。好奇心是知识的萌芽,好奇是求知的向导。只有当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具有积极的探究欲望时,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行探究的动机。因此,教师在提出研究课题时,一定要富有激励性,要把研究的课题,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愿望。

  (2)敢于猜测。要让学生猜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和动手探索的时间,要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师每提出一个课题或新问题时,可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各抒己见,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

  3.探索

  科学教学的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为完成某种实际任务而努力探索时,才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认识兴趣,激发学生发散的创新思维。为此,在进行科学教学时,教师应勇于摒弃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进行改革,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多样实验方法。根据教育的开放性原则,教师应开辟宽松的民主教育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在做“雨”的模拟实验时,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雨的模拟实验,看看谁的方法多?并指出哪些方法效果好?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2)大胆尝试实验。教无定法,但教可择法,也可创法。教学中教师要一改统一模式的实验设计,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操作活动得以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如在教学《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时,先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进行“推车”和“接车”游戏,并提出:谁的方法多?学生大胆尝试,提出多种游戏方法,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4.创造

  优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则是学生创新兴趣得以表现和发展的极佳时机,积极开展科学课外实践活动,将课内知识延伸至课外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鼓励学生勇于实践。给学生一个实践机会,他会创造出一些奇迹来,知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逐渐发现创造出来的。教学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通过实践获取知识,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鼓励学生创造、自制学具。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学具要求学生课外制作。教师在课内进行启发指导,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创造制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开展实践创新竞赛活动。课堂教学是根据教材规定的内容进行的,不可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差异。所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免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在课外科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则很少受到限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创造比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自然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路    下一篇:在科技活动课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