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摘要

  实践证明,在实际科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处理,能为有效的教学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有效地启发学生,能有效增强小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方法。同时,教师有效的指导,更为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结合发展的有效评价,更能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科学的信心与决心,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科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科学教师在科学课教学中,只有准确把握其核心,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科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提高,科学教学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但目前我们也发现当前的科学教育主要还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科学课堂中老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多;动手少,思考少,因而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理想,这直接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等重要方面,从观念上到对策上都有待提高。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能力,那么究竟教师如何实现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呢?

一、处理教材的有效性

学生花费学习时间、学习所取得的成绩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两个重要指标。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分析并处理好教材,既要把握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又要分析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能达到的三维目标。要实现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当地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处理,能为有效教学打好基础。

1、全面、系统地了解整套科学教材。

科学教师必须对整套科学教材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学科本质,并且要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得心应手。

有些知识在教学时可以为以后的教学作预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的第一课《光的传播》,教师可通过一首隐含问题的小时,突出光现象的主题,到处本单元四个课的学习任务:

星星眨着俏皮的眼睛,

太阳送来无尽的光明。

这来自远方的光,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径?

雨过天晴为什么常见彩虹的身影?

是否有了光才有这缤纷的美景?

告知学生在以后学习中可以解开答案,一些好奇的学生,课后他们就会查找相关的资料去寻找答案,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对学习科学兴趣,同时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如果教师不清楚教材中知识关联性,同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肤浅,不能融会贯通,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会有局限性,很难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必须对使用的教材作深入的研究,这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根本保障。

2、适当调整已有的教学目标。

要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效率,教师要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每一堂教学课是组成整个生命科学学科教学的一个细胞,每一堂教学课质量高低,也意味着生命学科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首先要明确课改下科学课程总目标。

不同的学习阶段目标不同,中年级和高年级不同,不同的教学内容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不同。比如对于学生实验,知识与技能中年级和高年级不同。中年级的目标是初步获得科学实验的一些基本知识与技能,而高年级得目标是通过一些训练,提高科学实验的有关技能,能完成较复杂的观察、测定、验证等实验,能自我评价实验过程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意见,初步学会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例如,三年级《气象小天使》只是通过对天气和气象尝试的探究学习,掌握表示日常气象的符号,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学会健康、安全地生活。而四年级《小小气象员》一课,需要学生能坚持记录天气的各种信息。

可见,同样是学生实验,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于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如果目标过高,学生要达到目标就困难,学生学习体验过程就没有一种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目标过底,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受到影响,学生重复已有的知识,事实上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实现预定教学目标时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是有预设的,但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课堂教学中生成是永恒的。不注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反应,忽视生成性问题,没有师生的互动,课堂的有效性就会降低。因此,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关系到课堂有效性提高。教学中教师有时一个很不起眼的提问或点拨,学生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1、有效地创设情境。

(1)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不得要领的,但却是他们独立思考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让他们先学会提一般问题,在学会提探索性的问题,逐步培养其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品质。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例如,在教学《 镜子》一课时,上课一开始,先向学生展示一张投影片,然后用投影仪的镜头,在天花板上投射出一幅倒立的图像,学生发出一阵阵惊叹声。然后我适时地提问:“这是怎么回事?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创设的有效情境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问题的提出立即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2)有效地创设游戏活动

在科学教学中,我还经常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各种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第16课《摩擦力》,我让学生做一个“拖人游戏”:

A组:在粗造的地面上拖人。

B组:在光滑的地面上拖人。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指导学生做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可让学生思考一些有关摩擦力的问题。

(1)    在不同的路面上拖动向东的同学时,所需的力有什么不同?

(2)    在相同的路面上拖动不同的同学时,所需的力有什么不同?

(3)    在光滑的路面上,直接拖动同学与拖动坐在滑板上的同学,所需的力有什么不同?

    学生对这样的活动是熟悉的,但是对这种现象的了解就不一定清楚了。我让学生重温这些活动,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拖人游戏,去感觉拖人时需要的力有多大,发现问题,与同学讨论交流,并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解释这些现象,使学生初步形成摩擦力这种概念。

就这样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愉快的情境中,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他们在玩中学,玩得愉快、学得轻松,大大地提高了科学课堂的有效性。

2、有效地指导交流。

课堂是教与学的过程,教师教的效率高,才能有学生学的效率高。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学生会少走很多弯路;教师高质量的教学归纳和小结,学生的思路就会清晰。

科学课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但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个主导作用指的是教师适时、适度、有效的指导。从指导的时机上说,要做到适时。介入过早,会使学生失去解决问题、发现答案的机会;介入太迟,也有可能使学生因为问题难以解决而失去探究的兴趣。从知道分寸上说,要做到适度,指导要做到恰如其分,能让学生说的,教师决不说;学生能观察到的,教师决不提示;学生能自己得出的,教师绝不告诉。

对于一些探究主题、探究方法、探究过程较复杂的探究活动,例如,在教学《温度计》中,我们同一个实验模式需要反复操作,要求学生尽量克服误差,得出数据,从而找到物体变化的规律。这一切对于小学生而言,要做到尽量完美这的确有点困难。我采取的是先同学指明了学习的方向,明确了学习的任务,这便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成就感。再在巡视同学们做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能力较弱的小组或个人,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再次指导实验过程,并向学生提出要求:除了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还要细心、耐心地对待每一个步骤。因为把握好指导的度,就能把握好学生的自主性。同学们就能有效地收集详尽的事实材料,来证明事物真正的内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的有效性

从新课程改革看,新课程《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在改革与探索学生自主性评价的实践过程中,正是依据这一基本精神,把评价作为引领学生进步,促进学生发展,求得师生共同成长。

1、自我评价

把每一次的活动开展都看作是发展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生命质量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情况予以评价时,要求从参加活动的兴趣、动机、态度、与人合作的意识和程度、集体荣誉的维护、遇到困难时采取的态度和措施等方面,全面或重点针对自己最有优势的某一个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及时的自评反馈的信息,发现活动中的不足,使它就成为调节活动的指路“灯塔”,从精神上产生动力和满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尝到乐趣,在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2、他人评价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自评的同时,还实行他人评价,主要有教师评价、同伴评价等形式。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下激发自身努力动力,不断促使自己主动发展,向理想的目标迈进。

3、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1)更新理念,引导教师逐步掌握科学的、发展的评价理念,转变观念,形成“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努力做新型评价的引路人。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评价榜样,培养学生自主评价的意识以及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习惯,教给学生自主评价的方法,发挥“引导”的作用,点拨他们评价的方法和要领。

(2)探究教法学法,争做学科特色评价先进者

例如,在教学《物体运动的测量》中,我们同一个实验模式需要反复操作,要求学生尽量克服误差,得出数据,从而找到物体变化的规律。实验过程,学生除了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还要细心、耐心地对待每一个步骤。这一切对于小学生而言,要做到尽量完美这的确有点困难。我们采取对初步具备这种科学态度的学生树立起榜样的作用,多表扬、多鼓励。同时也给其他同学指明了学习的方向,明确了学习的任务。正因为科学课中的各种实验都是需要通过观察,收集详尽的事实材料,来证明事物正真的内因。而这些材料收集越详尽真实,对事实的加工、整理就越具体,越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评价的改革,使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更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学生的参与性,留出更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主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发展。

结束语

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也是新时代的要求。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要重学生的发展、重学生的研究、重学习探究的过程,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学生探究学习的最有效方式。科学探究就是从问题开始,并围绕问题解决展开的。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才能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才能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全体小学生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  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建平《中小学科学教育如何一路走好》《中国教育报》   2002
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艺术》                    邓泽华  戴素兰

4、《有效性是课堂教育命脉 》                   余文森

5、《优化课堂提问  提高教学效益》              孙咏梅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站在点子上,观看大课堂——浅谈在科学课里课堂观察的有效实施    下一篇:科学探究——让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走向实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