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试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三个“重视”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由扶到放,逐步进行。故在科学课程教学中,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体验,让他们在开展实验与调查、交流与分析和最终形成结论的过程中,进行科学课程的学习,同时,尽可能地给学生多点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教材内容的选择,要从便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出发,而不是从知识体系出发,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组织适当的开放性内容,让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关键词:体验 参与 创造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因此,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允许学生存有己见,敢于放手,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只有“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才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一、重视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获得体验的机会

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他们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教师要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展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和关注去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以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和体验科学。在教学《燃烧与灭火》一课伊始,我设计了一个小魔术:“烧不破的手帕”。我把酒精和水按2:1比例配成“清水”,再用手帕在“清水”中浸湿,将火柴点燃对准手帕,可是手帕安然无恙。学生对这一不可思议的现象产生了疑惑,“手帕是湿的!”、“手帕里藏有不怕火烧的东西!”、“这块手帕是用特殊材料做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基础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很显然,孩子们天生的好奇心被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行为。

在教学《冷和热》一课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经历、体验由热到冷的过程,我首先设计了一个情境讨论: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让热水冷下来?你怎么知道热水变冷了?这些问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接着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充分感知由热变冷的过程。实践中,我发现每个小组都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并且能主动地使用温度计,自觉地做好记录来描述热水变冷的过程。学生的内心是喜悦的,这不仅仅因为他们从经历了“冷和热”的探究活动,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而且因为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冷和热的变化规律”。对于学生来说,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这将让学生体验到些许成功,体验科学知识的形成,并最终促进其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为了使学生对某种科学事物产生直接体验,人为地创设某种情境,由学生亲身经历一次防真性演习活动。如发生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性躲避和疏散演习、火灾自救及消防灭火演习、外伤自救互救演习;让学生蒙上眼睛,体会眼睛的功能;让学生敲击石块,模仿人类祖先打造石刀、石斧,用自制的石刀、石斧切割麻袋片等活动。在这些探究活动中,情境模拟刺激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对问题也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这些都是学生积极投身和亲历探究实践之后所获得的,应该珍视。

因此,要“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

二、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新问题,并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不能残忍地剥夺学生发表自己看法,提出自己见解,参与探究活动的权利。如果只是一味追求课堂秩序的井然有序,学生思维的集中一致,而不是根据学生的见解,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那增长学生的探究能力从何谈起?

探究作为一种天生的本能,并不是一种从无到有要去学习的事物——他们无需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表达他们的看法。一次公开课上,学生研究磁铁的性质时,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老师,我发现被磁铁吸过的铁钉也能吸铁。”此时,教师正全神贯注地听取学生的汇报,被他的“突然袭击”搞懵了,就没好气地说:“这不是我们本堂课要研究的问题!”这位学生极不情愿地坐了下来,老师也红透了脸。还有一次,在做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时,教师请学生讨论发言,其中有一位学生说:“在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以后,继续吹入二氧化碳,浑浊的石灰水又变得澄清了。”这位学生的做法是具有探究性的。但教师认为他没有按要求做,太顽皮。在以上的两个案例中,教师漠视了学生独特的见解,宝贵的发现,大大伤害了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和形成科学探究中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精神。

殊不知,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思维和认知常常更加敏锐、出

于自然,更接近真实,且在不受众多背景性的干扰的情况下往往具有独到的见解。只要教师稍加鼓励引导,他们将会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参与探究活动,而学生只有“主动”参与了,他才想做、想说、想思考。科学探究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奇迹,不断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见解,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培养。

三、重视开放性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造

开放性的探究活动它可以有很多种答案,能鼓励学生尝试、操作、思考。如:“反冲现象”、“分石头”、“生活中常见的力”等问题,这些开放性的探究活动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实验、制作等动手能力,更能促进学生创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日本教育家认为,开放性的科学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思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动手操作,展开联想,大胆创造。由于学生知识经验不同,运用的方法不同,学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相互的交流又使他们开阔了思路,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应提倡开放性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如在《物体的特征》一课中,学生在观察收集到的各种物体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比较、讨论、交流的方法,探究各种物体的特征,激励学生比一比,看哪些物体有共同的特征,哪些物体的特征不相同。教师这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来探究事物特征的要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的创造空间。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开放性探究活动中发挥着自己的个性,展示着自己的创造力。学生不但能感知物体的大小、轻重、形状、颜色等方面的特征,还能利用其他资源判断出物体是否导电,是否溶解,是否传热,沉浮性等方面的特征。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不仅仅是掌握了知识和研究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使他们从小不怕出错、敢于异想天开,为今后的科学探究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让学生以一种登山者的姿态投身科学探究活动,也使学生越来越自信,朝气蓬勃,在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提一个真问题- 科学起始年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的平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