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小学科学论文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所属栏目: 小学科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关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桐乡市石门镇中心小学  孔永海 13806716662

 

 [内容摘要] 在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下,合作学习正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科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自主、合作、交流中,重视培养科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从科学分组、制定规则、选择契机、建立评价机制和能力培养五个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美国科学家调查发现,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头25年,合作研究获奖人数占41%;在第二个25年,这一比例上升到65%;而在第三个25年,这一比例更高达75%。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合作可以说是一个人生存的需要。

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曾说过:“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因为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合作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合作学习成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重要突破和补充,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中。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要求我们的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在探究科学的同时更要学会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在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下,合作学习正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经过不断地自主、合作、交流,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从而培养科学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探讨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在目前大多数小学科学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自发阶段,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反思,大多数实践操作还处于经验的水平,从而抑制了其实效性的发挥。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科学分组是基础

在日常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因此,我们觉得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即: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互换或流动,可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提高新鲜感和合作学习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制定规则是保证

在科学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或者教师提供实验器材未说明目标、要求就让学生分组实验,或许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或分组实验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场面混乱;有的小组只是个别学生主宰“合作”过程;有的小组汇报积极,但未能表达小组的意见;有的小组心不在焉,一言不发。充其量是各行其是罢了,小组合作学习似乎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

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说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养成需要制定相关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只有建立了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才能使之形成习惯。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建立有序的合作交流的常规。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合作规则,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小组活动时愿意执行自己承诺过的规则。因为人们发现,由儿童自己制定的规则容易执行,而且执行这些规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种负担,也不需要别人时常提醒,对于他们来讲,活动规则和活动本身就如同睡觉时要闭上眼睛一样自然。如果规则遭到破坏,他们也有大家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处理办法。

(3)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三、适当契机是关键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在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科学探究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等等,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同时,还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我们认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千万不要为了小组合作而小组合作。

       

四、评价机制是导向

假如教师常常以“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来评价小组学习汇报中的“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那么学生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往往由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

在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中往往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三是偏重于对小组学习中的科学知识评价,忽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对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首先,要重视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其次,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为“合作学习”步入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剂。

五、能力培养是根本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往往是因为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须的有效技能。

在我们看来,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使之形成必要的合作技能。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等。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1、学会搜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内容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学会如何倾听。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和虚心听取的关系。在课堂观察中可知,学生比较多的注意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而不重视同学的发言。为此,教师要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要听完整,不插嘴;二是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3、学会表达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

4、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同时,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教师应该合理运用,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①《课程标准本体的研究》,小学科学网,http://www.xxkx.cn

②刘辉:《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及实施策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3年第4期。

③张行涛、郭东歧主编:《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④钟启泉,崔允郭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⑤陈喜燕:《浅谈对学生科学探究习惯的培养》,小学教学参考,2007年第12期。

⑥[M]罗星凯,李萍昌,吴贤等译:《探究——小学科学教学的思想、观点与策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8。

⑦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0-107。

⑧施良方:《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

⑨周若新:《小学科学教育评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⑩乔治·夏尔帕主编:《动手做:法国小学科学教学实验计划》,黄颖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把握科学探究的着力点    下一篇:挖掘科学资料教育价值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