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班主任论文

浅议新时代下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管理方式 中小学“师陶杯”论文选登

所属栏目: 班主任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浅议新时代下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管理方式

 

 中学   朱小梅

摘要:新时代下,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所处时代的特殊性及自身发展所处的特定阶段,给老式教育管理中的以老师为核心,以学习成绩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带来了冲击。一方面是充满活力的高中学生,一方面是班级以学习为主要核心的内容不能变,两者的冲突在现在的教育界引起的广泛的关注。如何让在班级机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班主任合理的引导学生,建立起融洽的生活氛围和自律的学习环境,对现在每个班主任都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本文将从班级管理对象及管理方式的特殊性方面,对班级管理内容进行一次粗浅的讨论。

 

何为管理,在百科全书中对管理的定义是这样的:管理(manage)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括4个含义:1.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2.管理的工作本质是协调;3.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中;4.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抓好班级管理,在整个学校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起着决定的作用。一个班级作为一个特定时间内的固定集体,有其独特的组成方式、特定的目标、特殊的组成成员,与社会上的大多数固定组织有着迥异而又相同的内在因素,如何能够协调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各种特殊性就成为一名班主任需要考虑和研究的问题,因此本文就班级中管理方面的内容提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班级管理对象的特殊性

1、班级管理对象心理上的特殊性。高中生由于当前所处的特定时代及自身发展所处的特定阶段,会在新环境下产生各种不同的思想波动。目前的高一学生,大多数出生于90年代后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通常一个家庭有4到5名家庭成员在照顾他们的生活,以他们为生活的中心。并且由于现今社会竞争空前激烈,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高考能考进一所好的大学,为将来进入社会争取一块“金灿灿”的敲门砖。所以自从孩子出生,一切为了学习而奋斗,从幼儿园便开始学外语、学奥数、学理化,只要孩子肯学习,所有家务一律不让孩子做,所有需要孩子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律由家长包办。因此许多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了十几年后,已经养成了依赖家长,不懂得自我选择的性格。进入高中后,不一样的生活环境,脱离了父母看管的学习氛围,都让高中的学生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变的束手束脚,而且在班级中的交际关系来看,许多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有了自己的固定的朋友圈,会在圈内交流一些自己的想法与发泄一些不满,到了高中的新环境,暂时没有形成熟悉的交际圈,难免会有一些学生会对将要开始的高中生活产生茫然与悲观的情绪。

2、班级管理对象生理上的特殊性。高中生一般年龄为16岁左右,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其身体的强壮程度、身体反映速度、思维的敏锐、注意力集中方面较初中阶段的学生们来说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很多高中生在这一时期有了叛逆心理,认为自己已经有足够的资本与成人们一较高下,对老师及家长也不似小学及初中阶段那般敬畏或崇拜。但事实上,很多学生尽管在身体的机能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学习过程中必备的自律性及耐心方面,这个阶段的学生又与成年人有着不小的差距,普遍反映为,好动,上课只有十几分钟的热度,在这十几分钟内,学生的接受能力,思考能力都极为客观,但只要这短暂的学习热情一过,或者说是他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到达极限,如果老师不能及时引导,那必然会导致剩下的时间里,学生的学习效果变的低下。另外现在这个阶段的学生,身体营养不良的情况已经极为少见,大多数学生体内激素在这一时期达到正常甚至偏高的水平,甚至有一些孩子有了早熟的迹象,因此这阶段的孩子,在激素的催动下开始在性格上有了一定的攻击性,一言不合动手打架的现象也偶有发生。

3、班级管理对象组成上的特殊性。高中班级内的学生往往已经不是由学区划分所组成,在小学及初中阶段,由于学校里的学生都是一个学区内的,往往班级内的学生都比较熟悉,无论是家庭情况还是自身素质都比较接近,因此互相视为同类,较为好相处。但在高中阶段,开始有了变化,首先是农村学生与城里学生的互相敌视。由于农村学生相较城里学生来说,体形多数较瘦小,皮肤黝黑,家庭经济也稍有不及,因此会有一些城里学生会对农村学生产生轻视的现象。而农村学生往往生活技能全面,学习刻苦,对城里孩子在生活中各种出丑,以及学习中的偷懒现象也极为鄙视,因此在新的班级生活中,往往是城里来的学生组成一个小集体,农村来的学生组成一个小集体,而且往往相处的并不是很融洽。

由于在班级管理对象,也就是学生的心理、身体及组成方式上的特殊性,必然导致日常的班级生活中出现各种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班主任在管理方式上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

二、班级管理的新应对方法。

在班级管理的方法上,目前普遍存在这么几种管理方式:

(1)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这一模式是官僚制社会体制派生出来的政治模式的一个变种。在这一模式中,教育者

在班级管理中是“行政官员”,是班级管理的中心,被教育者学生是按照某种社会要求被严格看管的对象。教育者凭体制赋予的“权威”,要求学生绝对服从,班级管理带有强制性,“不准”、“不要”、“不许”、“严禁”是管理的主要方法。在这一模式中,师生中存在着对立或对立倾向,甚至有产生尖锐的冲突的可能。笔者初为班主任时,所采用的就是命令法,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你们不能怎么样……”,“你们不许怎么样……,“如果……否则……”,然而事后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尤其印象深刻的便是班级一位学体育的男孩,在一次师生交流活动中说道“我就是讨厌你,讨厌你所说的一切。”这令刚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笔者来说十分的不解及委屈,笔者的出发点是为了改变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然而这样的教育方式非但没有取得想要达到的效果,还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了误解,产生了隔阂。因为这样的方法对于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高中生来说是他们不买账的,只有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想法,积极的引导,才能够让学生发自内心的赞同你的想法,主动的遵守班主任制定的规章。想通这一点后,笔者事后给这个叛逆的学生写了一封500字的信,结果不仅化解了矛盾,这名学生对笔者也更为的信任。对于这件事情,笔者认为有一首歌的歌词写的极为贴切:“每次我想更懂你,却更有距离,是不是都用错了言语,用错了表情。”

(2)以学习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这一模式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在这一模式中,教育者把知识承继型的学习和对这种学习中知识掌握的程度即学习成绩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从而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了主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意识得不到伸张,成为只会读书或读死书的“书呆子”,各种能力得不到发展。笔者认为,分数对于高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不要过于强调分数的重要意义,而要把重心放在如何养成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只要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主动且有责任心的进行学习,这样无论是在高考中,还是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上,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以制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这一模式是古典管理理论中科学管理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在管理中,订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量化管理目标,使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在这一模式中,种种规章制度的严格要求,使学生失去了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阻滞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能力。

(4)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这一模式是由社会体制中的层级制衍生出来的。在这一模式中,班级管理形成了鲜明的层级结构,由近及远排列着核心层(班级干部)——紧密层(小组长)——松散层(积极的学生)——疏远层(一般的学生)。这种集权制社会模式的变异,由于对人亲疏不一的不平等,应用在班级管理中,极易造成学生的人格障碍。这些目前在我国广泛流行的班级管理模式,虽然在完成学校教育目标,实现班级管理功能等某些方面发挥着作用,但在 21 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它们必然因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开发,生存能力的培养而存在着偏离人类教育目标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轨道的偏颇。因此,如何能够创新的将几种管理制度汇总创新出更加适合自己班级的管理方式,就成了重中之重。因此,笔者认为,在创建一个新式管理方式的时候,一定要将组织结构、管理目标、管理对象、及管理制度、弄清楚。

首先,建立组织机构核心。从笔者的自身工作经验来看,高中阶段的新生入学后,作为管理者的班主任应当尽量抽出时间来与班级学生进行一次“点对点”的交流。这既是高中阶段学生的特殊情况决定,也是班级管理的要求所致。首先,高中阶段的学生,刚刚离开家庭的环境,进入了新的学习环境,对一切都很茫然与恐惧,因此在这个时候如果班主任能及时的填补他们的精神空缺,给他们以安慰和鼓励,都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由于学生普遍对第一位走进他们生活的老师留有最深的印象,因此恰当的方式、合理的方法,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会让学生在接下来的时间愿意与班主任进行交流与沟通,这将对解决以后出现的问题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这也是班主任作为一个组织结构的核心,在对一个集体进行管理活动之前,树立一个准则和权威的必要过程。

其次,建立管理目标。对于一个班级来说,笔者认为有三个目标,分别为人生目标、学习目标、班级目标。

(1)、人生目标。

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以人为本”,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就是班级管理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思想,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以增强学生的自主、自律及民主参与意识为目标,对学生进行民主式管理,在允许的范围内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人为本”是坚持人本性原则是非理性管理乃至整个班级管理最重要的原则。

首先需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阶段的学生逐渐变的自我意识很强,并且现在社会上信息的来源很多,鱼龙混杂,如果不加强引导,学生很容易被一些消极思想所迷惑,轻则精神萎靡不振,重则引发社会问题。

其次,让学生在一定宽松的程度内,自我发现、自我学习、自我成长,通过班主任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比如有的学生喜欢体育,有的学生喜欢音乐,有的学生喜欢绘画,或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自己对英语更加感兴趣,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对物理实验或化学实验感兴趣,那么班主任就可以通过规章制度,让学生在完成必要的教学活动后,可以适当的参加一些兴趣班,兴趣小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积极的人生目标、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是靠空喊口号就能起效果,通过合理的管理制度安排,强有力的管理手段配合,让学生自发的远离不良信息,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才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班级中出现的思想问题。

(2)、学习目标

作为学校机构中的基本组成部分,班级这个单位的最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班主任作为班级机构的核心,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去,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需要制定相应的目标。对于个体的学生而言,如果没有将学习的动力以及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量化,就很容易让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因此班主任需要根据自己对班级学生的能力进行初步的评估,根据其能力制定相应的等级,并用分数的形式明确告知学生。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因此一味的给成绩优秀的学生进一步施加压力,给学习成绩普通或者差的学生动辄言语侮辱,甚至对某些所谓的“差生”不闻不问。笔者认为,合理的制定目标,能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高的目标,但也不会因为过分的严厉导致反叛心理的产生。对于一些成绩吃力的孩子来说,较低的目标,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一点点小成功都能够让他们体会到发现难题,解决难题并得到表扬的乐趣,这些反而会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学习热情。记得看有一档教育节目的时候,里面有句话使我印象深刻,那句话说的是“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学校而言意味着几千分之一;对于一个班级而言意味着几十分之一;但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则意味着全部。”因此,作为一个班主任,只有力争让所有的孩子成才,才能对得起“为人师”这三个字。

(3)、班级目标

班级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融洽的班级氛围,二是良好的自律学习环境。而这两个目标都是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的,因此制定班级目标时需要让学生参与进来,首先需要鼓励学生全面解剖自己和其他同学,从而对本班每个同学和班级整体的长短处有一个大致了解。通过这个过程还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小集体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第二步就可以让学生针对班级的优缺点.提出并讨论班级目标。班主任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学校教育的目的以及学生相应的各项任务开展讨论。学生参与班级目标的制定,能认识本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应该着手哪些方面的努力,对班级目标也有一个内化的过程.无疑进行了一次自我教育;在彼此了解和目标制定讨论的过程中,集体意识和班集体凝聚力在无形之中产生;这样由学生提出并经过学生讨论了的班级目标,得到了学生的认可,符合学生的实际和愿望,学生会自觉为之努力。这些对班级目标的最终实现都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班主任如果一厢情愿地定过高的班级目标.那么这种目标到头来只会成为泡影。并且由于现在学生普遍了解学校对于老师的奖惩制度,过高的目标必会导致教师为了完成目标对学生加大压力,采取激进的手段,这样反而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误认为这不是为了学生好.而是为班主任自己捞资本.因而采取勉强应付的态度。这样,班级目标反倒成了空中楼阁,镜中之花。

第二,班级纪律的制定。班级还要有针对本班特点的规章制度,即班级纪律。许多班主任从第一天见到学生就给学生立“规矩”,不是“不许……”.就是“禁止……”还要加上“违者……”,无非是“停课”、“请家长”等。这样的班主任只能给人“粗暴”的印象,而不能树立真正的“威信”.不能赢得学生内心的“敬畏”。这样的方法容易使得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能让学生心平气和、心甘情愿地接受。因此,班主任应让学生参与班级纪律的制定。第一步.让学生回忆以往犯了什么错误.产生了什么恶果。第二步,分析犯错误的思想根源。第三步、引导学生认识制定纪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告诫自己.使自己养成自我控制的能力。第四步,了解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后,再让学生提出并讨论一个班级应有哪些纪律、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制定出本班的纪律条款。这样就能够让学生自觉的遵守班级纪律,减轻班主任的工作量。

那么如何能够让以上两项制度得到具体落实呢?这就需要对班干部选拔作出精心选择。学生参与班干部的选举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新组建的班级可以不必一开始就定下班干部的全套人马,在最初的一两个月内,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档案和与学生的初步接触逐步的指定一两个值日的或值周的临时班干部。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学习和生活,学生之间有了大概的了解之后,班主任就可以进行班干部的民主选举了。由于学生对之前值日、值周的临时班干部的表现、工作能力有一个观察、了解的过程.对没有担任临时干部的某些同学在思想、学习、工作能力等方面的突出表现也有所了解,这样在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感知下选出的班干部可能更合适、更得力。他们的工作会得到广大同学的积极支持和主动配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也会轻松起来。

通过以上的步骤,可以让班主任建立起一个健全、科学、人性化的管理方式,通过组织核心的班主任的引导,内部成员(学生)明确了各自的目标,清楚所在组织的纪律,通过管理方式的创新化解了班主任老师与学生的心理隔阂,这样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学生找到了目标,得到了学习的乐趣,班主任也能腾出精力更好的研究教学内容,双方互惠互利,共同成长。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班主任引导学生走出早恋误区案例    下一篇:以己之长补己之短 -- 浅谈班级管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