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教版数学 > 八年级下册

17.1.2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教案16

所属栏目: 八年级下册 次浏览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1]
文本内容:
会知识。教学:利用勾股定理建等式,列程。教学难点:利用勾股定理建等式,列程。2.动点问题,存在性问题的处理思路。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抢答)(1)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用a,b,c来表示,若∠C=90o,则a2+b2=c2; 若∠B=90o,则a2+c2=b2; 若∠A=90o,则b2+c2=a2;(2) 勾股定理的文字描述: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和等斜边的平。2.导语入课 本节我们将深入探究如用勾股定理解决矩形的折叠问题。例1.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cm,在边CD上适当选定一点E,沿直线AE把ΔADE折叠,使点D恰好落在边BC上一点F处,且ΔABF的面积是30cm2.求此时AD的长。若此时要求CE的长,你会吗?ΔADE的面积呢?通过此题的引领,帮助学生梳理折叠问题的处理思路,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操作。一步一步的追问,引导学生思维向前延伸。反馈练习:如图,在一长形ABCD纸片中,一边BC折叠后落在对角线BD上,点E为折痕与边CD的交点,若AB=5,BC=1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的练习,可在第一时间反馈学生对此类题的掌握情况。例2. 如图,长形纸片ABCD中,AB=8cm,把长形纸片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E处,AE交DC点F,若AF= cm,则AD长为()A.7cm  B.5cm  C.6cm D.4cm启发学生发现此题中“平行线+角平分线 等腰” 的几结构。这是本题的关键点与“突破口”。 二、小结:折叠问题的解题思路;1.读题、标注,明确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2.通过折叠来转移边、转移角。3.设出未知线,表达关联线;把未知和已知线集中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等式,列程,求解。三、巩固练习1.两人一组,你说我作。看哪组折叠出的情形多;2.如果对某些线值,你会列程吗?比比看,哪组程列的快? 四、拓展1.动手操作:在矩形ABCD中,AB=3,AD=5,如图所示,使点A落在BC边上的A'处,折痕为PQ,当点A在BC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Q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Q分别在AB、AD上移动,则点A在BC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A.1   B. 2   C.3    D.4通过

 

17.1.2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教案16
上一篇:17.1.2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人教部编)    下一篇: 17.1勾股定理1教案
相关资源
本册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