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口算能力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5-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在很大的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在经历了这几年的课改后,才发现:虽然我们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主体需要,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但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却让我们担忧。一种错误的思想认为计算没有什么的,有计算机嘛。其实不然计算是学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尤其是口算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

  一、口算概念的界定

  所谓口算就是不借助计算工具, 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由此可见,口算不但是计算、简算和估算的基础。而且口算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对学生的注意、记忆、逻辑思维(特别是思维的敏捷性)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科学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合理地分配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合理计算的能力。

  二、影响学生口算能力的因素

  影响学生口算能力的因素来自多方面,以往我们往往把学生计算上出现的错误都归为“粗心”,我们在写试卷分析的时候,对计算题扣分情况分析一般都少不了说是孩子计算粗心,对孩子说:你看别的题都做得很好,就是计算粗心了,下次仔细一点。对家长也会这样说:这孩子不错,就是有点粗心,改了就好。

  这个粗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怎样改正,我们可能没有很好的探究过。其实口算能力薄弱是学生计算能力差的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书写方面的习惯和速度、口算基础、简便方法的运用 、心理因素(注意失调、记忆还原、表象模糊等等)都是影响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要原因。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难发现书写习惯差的,他们往往把“0”写来象“6”,“5”象“3”等等,影响口算结果,所以在平时要重视对学生的书写习惯的训练,不能只强调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同时要打好口算的基础,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口算的基础要求是不同的。第一学段要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些简单的运算顺序,而且从速度上要求达到每分钟至少8~10道。第二学段要求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同时还有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其实大家在平时的教学中都能注意对学生的良好口算习惯,口算基础和简便方法的运用方面的训练,但心理因素对于口算能力的影响可能没有很好的引起大家的重视,特别是小学生的注意失调是影响其口算能力的重要因素,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不稳定性和较差的分配能力是产生口算差错的重要心理因素。小学生注意不稳定,不持久,不容易分配,注意的范围不广,易被无关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在口算过程中,需要经常注意或把注意同时分配在不同的对象上。由于小学生注意力所顾及的面不宽,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顾此失彼,丢三落四。例如单独口算6×8和48+7等口算题,大部分学生能算准确,而把两题合起来时,算6×8+7,学生往往得45,忘记进位而造成差错。记忆还原也是影响口算能力的因素之一,记忆还原的目的不仅是信息的贮存,更重要的是能准确地提取。学生贮存信息的过程中,由于生理、时间、复习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贮存的信息消失或暂时中断,从而丢头忘尾,造成“遗忘性差错”。特别是连加、连减、进位加、退位减、连乘、连除等口算题,瞬时记忆量较大,如口算28×3时,要求学生能暂时记住每一步口算的结果,即20×3=60,8×3=24,并在脑中口算出60+24=84。而这类口算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中间得数的贮存与提取不完整或遗忘。表象模糊也会影响学生的口算能力,表象是感知向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运算形式看,小学生的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运算,再到抽象运算。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其思维带有具体形象性,表象常成为其思维的凭借物。特点是低年级儿童,常因口算方法的表象不清晰而产生差错。如一些一年级学生口算7+6、8+5等进位加法时,头脑中对“分解”→“凑十”→“合并”的表象模糊,想象不出“凑十法”的具体过程。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应该先分析其造成口算失误的主要原因。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另外,介绍我平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一些方法。

  三、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1、 加强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对数字特点的敏锐观察能力,是对口算中已知数字进行分解、分组、进而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例如:孩子刚入学认识数的时候,我们可以问孩子:教室里有几块黑板?花园里有几棵大树?学校门口有多少奖牌?等等;还可以教孩子写数学日记,将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记录下来;也可以请家长带孩子出去购物的时候,多让孩子算一算需要多少钱。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了解数字的特点,自觉主动的通过口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对口算的兴趣和持之以恒自觉坚持口算的好习惯。

  2、理解算理,掌握巧算的方法

  口算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大大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并形成口算能力。为此要重视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例如:在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中,学生要会正确运用数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口诀法等。在这里凑十法是小学低段比较常用的方法,所以,我首先要求孩子要会凑十,会熟练记忆哪两个或几个数能凑成十。还要教会孩子一些巧算的方法,例如:口算中常用的凑整法、凑十法、分解法,以及熟记一些常见的数据等。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于是,我就在黑板报的一角写下了25×4=100   125×8=1000,提醒孩子们能经常用它们作为口算的拐杖,有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分解法将题目转换成有25×4=100   125×8=1000的形式。同时我留一个版面给孩子们,让他们将平时发现的巧算方法记下来,大家分享。这样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口算的兴趣。

  3、变换口算形式,激发口算兴趣,培养口算习惯

  口算能力的形成,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才能实现,且训练要多样化。包括:分散集中结合练。每堂课上安排练。多种形式变换练。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

  我一般在每堂计算课前5分钟进行视算训练,视算的内容尽量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例如:在学9加几的进位加之前,我有意视算能凑整十的和10加几的加法,为后面的凑十法做准备。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前,我有意的听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练习课上开展抢答赛,接龙或对抗比赛。用孩子喜爱的计算游戏来提高他们大脑运算技能,从而提高孩子的速算技能。

  我还争取家长的配合,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首先,我利用家长会,给家长谈口算的重要性,教家长怎样给孩子听算。要求每天能给孩子听算20道题,可以是和教材进度一致的听算内容,也可以是学过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题各5道,要求每天把听算所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家长可以掌握听算的难易程度,有时故意降低难度,让孩子看见自己一天一天的用的时间变少了,错的题也少了。让他们感觉自己有很大的进步,有成就感,激发他们听算的兴趣,培养天天听算的好习惯。当孩子养成听算的好习惯后,家长就可以减轻负担了,给孩子买听算题卡。鼓励孩子与同学比赛,看看谁用的时间少,就给谁加小五星,完了后互相检查,错一题扣一分,作好记录,一周比一次,看谁的小五星最多,谁扣的分最少。以激励学生。

  总之,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借助口算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得到发展,所以口算不是单纯的口算,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训练,在新的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口算能力的训练。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口语表达能力    下一篇: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