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在品德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5-08-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品德学科是实施小学德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只有教师持之以恒地把握这个育人的契机,逐步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做人的最基本道理,才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将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和终生幸福产生深远的意义,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逐步克服不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教师要使学生知道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使每个学生逐步实现期待的条件,形成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这样的目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一般说来应侧重于以下几点:

  一、注意社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的作用。

  学生在社会中积极热情、思想活跃、情感丰富,每天接触大量的道德现象,容易接受正面教育的积极方面,但同时由于知识缺乏,社会经验不足,分辨力较差,有的学生把不道德的行为概以思想解放,新观念,予以肯定;甚至把自私自利个人主义看成合乎道德的;把制约不良行为的社会舆论和道德规范斥为落后保守反对。所以应对学生进行道德理论灌输和教育,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评价,使学生分清行为的是非,荣辱,美丑,善恶界限,来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道德问题的讨论,举办道德知识讲座和竞赛,还可以组织学生就生活中遇到过的典型事件或常见现象进行讨论,在生活中,教师应及时为学生做出道德评价榜样,这是引导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关键,同时通过有计划组织学生道德实践活动,比如为学校和社会做些有益的工作,加深学生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二、注重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培养孩子遵守纪律。

  孩子每天上学,放学都要与马路及各种车辆打交道。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这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烦恼和危险。在小学生中,交通事故时常发生的现象实在令我们担心,交通安全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所以,安全教育是儿童生活教育常规的,重要的,反复性的主题。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如在上《安全小黄帽》一课时,教师根据教材呈

  现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观看马路上不遵守交通安全行为的视频带来的危害以及情景表演等来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另一方面,还通过小黄帽安全之旅的情景表演,让学生知道有关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注重与学校生活相联系,培养孩子自信、诚实、求上进的品质。

  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成长的故事又是班级生活永恒的主题。孩子们在学校里与同龄人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玩耍, 因此,让学生感受并欣赏自己的成长进步,学会发现并欣赏同学的成长进步,是营造健康的班级氛围、建构良好的个体发展阶梯的重要内容。在这过程中,他们能够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享受着愉快、享受着自信,并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四、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从严要求,严格执行纪律。

  培养和锻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必须从严要求,严格执行纪律。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守则和学校有关的规章制度逐项分解,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具体要求和可供量化分析的考核评比标准。纪律一经确定,必须坚决执行,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使违纪违法行为得到应有批评和处罚,就同良好行为习惯得到表扬和鼓励一样。都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性。

  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恰当的行为方式,自觉用社会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为社会造就人才的必经途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下一篇:携手生活,打造“精彩”的思品课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