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班主任论文

高中学生早恋现象透视及对策

所属栏目: 班主任论文  更新时间:2015-12-1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近年来,高中学生早恋的人数相对增多,调查显示已近四成;也相对公开化,早些时候,高中学生早恋,可以说是极其含蓄,也极其隐蔽的,但如今谈恋爱除了对父母、老师等一些具一定约束力的人有所顾忌外,其它像一般同学、一般熟人等并不怎么避嫌,对于非熟人更不用说了。而网恋作为一种潮流,也逐渐波及中学生并有蔓延之势。调查显示,上网的学生有60.7%上网不是为了获取信息,而是为了找朋友聊天、玩游戏,而这当中又有超过三成的中学生是为了进行情感交流,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情感的寄托[。

  早恋危害性太大了。首先危害最大的是学生本身。早恋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在生活中时时处处被禁止,事情一旦败露,则倍受指责、批评甚至“制裁”,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早恋者只能是“偷偷摸摸”暗中来往。这样一来,他们尚未发育成熟的心灵就一直受到极大的压抑,久而久之,心理失衡、心理偏差等不健康的心理问题也就出现了。其次是给学校、家庭带来不良影响。学校里早恋现象的存在,如不及时发现、消除,学生们争相效仿,形成了风气,就会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家庭也不见得有个早恋的孩子而觉得这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家长有可能会因这事在左邻右舍、领导同事面前抬不起头来。

  高中学生早恋现象已不容我们忽视或回避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原因一:青春期间对异性产生好奇和爱慕。这是早恋最普遍的原因。

  原因二:缺少关爱。社会上大多数家庭都是幸福的。在幸福、健全的家庭中,孩子就像一个宝,父母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痛,这样的孩子不缺少爱。但就像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也有部分孩子在家中没有那么幸运。有的缺父少母,这样的孩子就有可能是根“草”了;有的虽然父母双全,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家中也没有得到应得的爱:有的双亲忙于工作、挣钱而无暇顾及;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不知管教;有的缺少爱子之心,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甚至有的整天冷眼冷脸、恶言恶语、棍棒不断。就是在学校中有的学生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关爱。可能是由于成绩差或纪律散漫,被老师、同学嘲笑、讥讽甚至歧视。以上种种学生由于缺少关爱,内心得不到温暖,心灵的天秤就会失衡,他们就会寻求弥补、寄托,他们中部分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把目光转向了异性,想在那里求得一点慰藉。

  原因三:环境的影响。现在的社会也非70年代以前的社会可比的,它开放、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外来开放思想观念的影响,影视、网络以及其它媒体夹杂着大量的情爱甚至色情,就是平时读者众多的报纸、杂志以及其它书籍也无不如此,有时街头巷尾光天化日之下也不乏开放的人士在进行爱情即景表演。孩子们天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甚至是“言”传“身”教,结果可想而知。

  学校环境也是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有的学生本来是没有什么念头的,但学校里早恋之风盛行,免役力稍差的学生就难免不被感染。有的人看到别的同学有了“恋人”,自己没有好像显得低人一等,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他们便产生了试一试的念头,没想到一试下来,便难以自拔;另外,学校生活太压抑、枯燥、沉闷,也是导致中学生早恋的一个原因。

  原因四:追求刺激。大多数中学生在学校中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追求目标,他们生活充实快乐,不易产生与他们的学习和追求相异的念头。但有的中学生正相反,他们目的不明、目标不定、态度不端、不求上进。对于为什么要到学校、为什么要学习,他们很少去想,对己、对人、对事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更缺乏远大的理想。他们整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纪律较为散漫,成绩也不理想,内心深处空虚浮躁。他们需要寻找寄托、寻求刺激。这时候,异性的倩影就极容易跃入他们空虚的视线,成为他们填补空虚、平静浮躁的替代品。

  当代中学生早恋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主要原因是这四个方面。如何应对呢?

  首先,加强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应是全方位的、多层面的。学生到校,除了学习知识以外,还应接受思想教育以及其它诸如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和生活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导他们从小确立崇高的理想并为之终生奋斗;让他们明白,中学是人生打基础的阶段,没有好的开端,以后的人生之路终究比较难走;让他们认识早恋的危害性。只有把他们的思想引上健康的道路,调动他们的内心认识,启动他们的心理机制,他们才能辨真假、认善恶、识美丑,自觉地抵制不良倾向和不好行为。只要学校、家庭对此常抓不懈、长期坚持,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中学阶段要加强青春期教育。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发生着急剧而大幅度的变化,他们对于这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化倍感紧张,又极想弄清其中的奥秘,以顺利地解决随之而来的诸多心理矛盾。这个时候他们非常需要指导。但综观现状,不能不遗憾地说我国在中学生青春期教育方面做得不尽人意。如果在中学阶段不认真加以引导,中学生们对于两性内容越想就越觉神秘,越神秘就越有吸引力,最后弄不懂,只能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来探讨、获取有关两性知识,因而极容易受到毒害。

  第三,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友谊观。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随着生理上的日益成熟,性意识的萌发,会对异性产生好感和爱慕,有一种与有好感的异性相接近、了解、交往并结为朋友的需要,这是正常的心理。但有的中学生对刚萌发的异性之情缺乏足够的认识,误认为“异性交往就是谈恋爱”,把正常的异性友情错误地理解为两性爱情,结果超越了正常异性交往的界线,把握不往自己的感情,过早地产生了对异性的情爱。这时候非常需要让中学生们明确友谊的意义与爱情的界线,让他们知道人不只有同性之间的友谊,也可以存在异性的友谊,男女之间可以建立起纯洁、真挚的友情。

  第四,实施心理辅导。高中学生由于缺乏异性交往经验和情感自控能力,在异性交往中常常会存在很多心理障碍和碰到很多心理困扰,但大多数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教育工作者要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在中学生中广泛实施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咨询缓解或消除其在异性交往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和情感问题,帮助他们预防不正常异性情爱的产生,纠正逐渐偏离或已经偏离情感轨道的不良关系。

  第五,杜绝早恋现象还应在优化环境上下大功夫。这里说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三个方面环境都需要优化。

  家庭是学生的“根据地”,父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家长首先要身正,注意自己的思想、言行,有些过于亲昵的行为不要在孩子面前毫无遮掩,那些喜欢标榜自己开放的父母尤其需要注意这一点;有些不适合中学生观看、阅读的影视、网络、书刊等也要严加限制、保管,如对家用电脑中中学生不宜的功能和网页采取加密措施等。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中心场所,他们上学读书期间,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度过,学校环境的好坏对他们的影响非同小可。因此,一个有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的学校对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生活其间,有正常的人际关系,有良好的舆论导向,有生动活泼的教与学,有兴趣盎然的课外活动,有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等等,学生们在这里愿学、乐学、好学,并且学有所得,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很难再生二心。学校应努力优化这样的环境。

  此外,社会环境更要优化。网络,不良影视,该整改的要整改,该取缔的要取缔,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一代健康地成长。

  以上仅是预防早恋的一些措施,对于已坠“爱河”的中学生又该怎么办?

  第一,教育工作者要有治病救人的思想和态度。对早恋,任何一推了之、一除了之的思想和做法都是不负责任的。尽管早恋行为不合时宜,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也严重影响中学生们的学习,并且还给他们带来种种烦恼和忧伤,但它却是中学生的一种情感活动。中学生思想尚不成熟,他们正待教育,对于他们的过错不能简单地上纲上线,而应待之以宽容、爱护之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天职,也正体现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存在的价值。

  第二,教育工作者做思想工作时要耐心、耐心、再耐心。学生们一旦坠入“爱河”就极容易迷失自我,哪怕有的人稍有认识,但已深陷其中,身不由己,难以自拔。感情问题最微妙最复杂,因而也最难解决,何况我们的主人公还只是个中学生,这就意味着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

  转化早恋行为,不论是就单一个体来说,还是就整个群体而言,都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复杂的工作,因此教育工作者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有足够的耐心。要耐心、耐心、再耐心,反反复复,不厌其烦。

  第三,转化早恋行为的过程和方法要科学化、艺术化、情感化。感情的问题是最微妙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何况事件牵涉到的当事人是个活生生的中学生,因此解决问题的过程要特别慎重,要有计划地、系统地、渐进地开展工作。在上文预防措施里谈到的科学的青春期教育、正确的友谊观指导、环境的优化、心理的辅导以及关爱的给予等是少不了的,此外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要精心选取。

  第四,启动学生内部心理机制,教育学生做感情的主人。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其中主要原因是人具有理智和意志。理智是人们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的能力;而意志则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自觉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理智和意志能够约束控制人们的感情和行为。教育工作者在转化中学生早恋行为时要注意启动他们的内部心理机制,让他们用自己的理智和意志来调节、约束和控制自己的交往心理和行为,即“用理智来管住自己的心”(苏霍姆林斯基语),做感情的主人。青春期间的中学生都会产生对异性的爱慕,但大部分的人没有超越正常异性友谊的界限,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内部心理机制,运用自己的理智和意志“管住了自己的心”。对于已坠“爱河”的中学生则更需要启动内部心理机制,加强意志锻炼,做感情的主人。学生内部心理机制的启动前提条件是他们对问题充分认识。如果对所做的事都没有充分的认识,则不可能形成内动力。对于早恋的中学生要让他们深刻认识早恋的危害,明白学习的重要性,知道中学阶段在人生历程中的重要地位等,他们的内部心理机制才能启动起来并最终发生作用,积极主动地运用理智和意志去约束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启动学生内部心理机制,还要教给一些控制感情的具体方法,例如:1、自我暗示法。感情失控时可以反复提醒自己“集中注意,不要想他(她)。”或“把他(她)忘了,认真学习”等。2、角色换位法。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着想,如“他(她)成绩退步了,以后考不上好学校怎么办?我这不是害了他(她)吗?”等。3、自我激励法。自我激励是一种精神动力,能使人振作起来,如用一些名言、警句来激励、约束自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4、感情升华法。树立远大理想,并时时、处处以此对照、要求自己,振作精神,跳出感情的泥潭。启动内需,并掌握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学生们就能够真正地做感情的主人了。

  最后,当上述办法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的情况下,只有采取 “冷冻”分离的措施了。也就是让当事双方中的某一方转学,离开原来的“是非”之地。当事双方异地隔离,距离拉开了,见面的机会也没有了,久而久之,感情自然日渐淡薄,继而冷却,最终消失。哪怕有的不能全部消失,但面对现实他们也只能深埋心底。当然这种做法是下下策,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的,因为它也很容易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何况有的当事双方虽然转学隔离了,但他们的感情冻而不结,藕断丝连,“浓情”不了,或鸿雁传情,或瞒着父母、老师暗中约会,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

  当然,不管采取何种措施,要想有效地转化当代中学生的早恋行为,杜绝早恋现象,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通力合作是个大前提,尤其是学校和家庭的默契配合更是不可缺少。

  中学生的早恋现象,以前有之,现在有之,也可以肯定地说,以后还是照样存在和发生,这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中生理和心理发展变化决定的,以后可能只是方式有所不同而已。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因而也是时时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需要面对、需要研究和需要解决的一大课题。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变化,及时发现和化解他们一切尚处于萌芽状态的“恋情”,引导他们顺利地度过中学这一“危险”时期,完成学习任务。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篇:班主任专业化的优势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