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不可忽视教学环节--自我修改作文训练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6-03-1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饶县第三小学 陈玉标

  我国广泛流传这样的成语“玉不琢,不成器。”它的意思是说玉石开采出来,必须经过雕琢、磨砺等许多道工序的反复加工,才能制成精美的器具。其实,不只是制作玉器,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果,都必须反复琢磨。写文章自然也不例外,初稿完成后,进行认真反复的修改,才有可能最终形成一篇好的或较好的文章。但是,当前有少数教师和学生忽视了自我修改作文训练这一重要教学环节。其原因是,少数教师错误认为培养小学生写文章无非多搞些审题训练、确定中心训练、选材组材训练等等,致于自我修改作文训练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学生每篇作文都作了修改,这岂不是多此一举吗?少数学生也错误认为,写文章只要围绕中心“一挥而就”,何必花时间去琢磨修改呢?以上两种看法都不符合实际。众所周知,鲁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他一生曾经写下几百万字的著作。可是他的作品很少“一挥而就”,不但动笔前精心构思,而且写成后也要常常反复斟酌修改,即使是一首短诗,也是如此。何况小学生学习写作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远远没有达到“天才”的程度,而且事实上小学生在写作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毛病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时,不能掉以轻心,  不可以忽视学生自我修改作文训练这一重要环节的教学 。

  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改作文呢?

  修改的目的是对已经初步完成文章做进一步的加工,使它的内容和形式更加正确、更加完美。具体地说,修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字、语句、标点和格式是不是有错误。

  写文章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一般地说,人们的思维速度快,而书写速度慢,书写赶不上思维。汉字数目多,笔画多,难认难写。这就使思维和书写的矛盾更大了。写文章时,作者的注意力大部分集中思考内容上,因此,对文字、语句、标点、格式难免有疏忽,留下或大或小的错误。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不强,命题作文又有时间限制,在这些方面出现毛病的可能性更大。请看一位同学作文中的两段:

  一阵清脆的拖拉机的响声从外传来,我急忙跑出去看,外边特别热闹,邻居李大叔坐在一台斩新的拖拉机上,好象一位出征的将军。他跳下拖拉机走到他儿子旁边,抱起来亲了又亲,高兴得脸上象开了花。

  人群里,说笑声不停,八十岁的张大爷,手里拿着拐杖,对大家说:“如今党的富民政策好!以前,买这东西连想也不敢想。”大伙都笑了。李大叔走到张大爷面前说:大爷您上车坐好,又叫我们孩子们都上车咱们斗一圈去,我们象猴子一样跳到车上。李大叔说了一声去,拖拉机象箭一样自己往前走了。我们迎着夕阳,笑得合不拢,非常高兴,李大爷也挑起了大拇指。……

  认真检查这两段话,发现其中有不少毛病需要学生自我修改:

  1、有错别字和漏字――“崭新”写成“斩新”;“兜一圈”写成了“斗一圈”;“合不拢嘴”丢了“嘴”字。

  2、有用词不妥当--“清脆的拖拉机的响声”,“清脆”不符合实际情况,改为“隆隆”;“八十岁的张大爷,手里拿着拐杖”,应改为“拄着拐杖”。

  3、有句子不通或不合理--“李大叔说了一声走了,拖拉机象箭一样自己往前走了。”这里有两处毛病。拖拉机刚起步,能“象箭一样”快吗?“自己往前走了”,难道拖拉机是李大叔用语言指挥的自动化拖拉机吗?“我们迎着夕阳……”,也不合理,“夕阳”是向西边落下去的,怎么能够“迎着”呢?

  4、有些标点用得不对--“急忙跑去看”的后面,应该用句号而不该用逗号;李大叔对张大爷说的话只用冒号,没有使用引号,使意思含混不清了。

  5、人称谓前后矛盾--前面说的李大叔(拖拉机的主人)和张大爷(八十岁的老人),后面又说“李大爷也挑起了大拇指”,这个“李大爷”是“李大叔”还是“张大爷”?

  从上面检查中,我们可看出,作文初稿写成以后,对文字、语句、标点、格式进行检查修改,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啊!

  第二,材料组织是不是合理,顺序安排是不是妥当。

  组织材料,安排顺序就是设计文章的结构。整篇文章是靠结构支撑的。如果结构设计不合理,就会使文章各部分比例失调,也就不可能准确地客观事物,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下面这篇文章的主要毛病,就是结构设计不合理:

  寒假里的一天,天气比较好,我到大街上去玩。我走到人民商店的书报亭,买了一本民间故事选,看了起来。

  这时,有一位大娘从马路这边走到马路那边,扶着马路边的铁栏杆,慢慢向前走。

  我看得正起劲时,对面马路边上,围了一群人。我急忙走过马路,看个究竟。原来那位大娘没注意,脚踩着一个小石子摔倒了。这时一位叔叔赶快从人群中走出来,扶起大娘,来回走了几次,大娘的脚腕不疼了,连声说:“谢谢你,同志!谢谢你,同志!”说完,就高兴地走了。

  检查了这篇短文,学生发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文章里零零散散地写了些和主要内容没有密切联系的话。比如第一段里的“天气比较好”,“我到大街上去玩”;第三段里“我看得正起劲”都是这样。把这些话和主要内容混杂在一起,就使全篇文章的结构变得松散了。第二个问题是,主要内容叙述的顺序不合理。具体说,第二段安排老大娘的出现不合适。作者本意是想写老大娘摔倒前有个交代,但第二段写老大娘出现过于突然,和第一段末尾“看书”衔接不上,和第三开头“正看得起劲时”也衔接不上。如果把第二段的内容放到第三段“原来”的后边,这样上下衔接紧密,事件也就前后连贯了。(当然,改变了第二段的位置,文字上也要适当修改调整一下。)

  第三,中心思想是不是明确,选择材料是不是符合表达  中心思想的需要。

  中心思想和选择材料的关系是十分密切。如果中心思想不明确,就失去了选择材料的标准尺度。如果材料选择不恰当,也就无法使中心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所以,自我修改文章时,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考虑。

  请看下面作文:

  令人难忘的一件事

  使我难忘的事很多,但最难忘的是上小学四年级时的一次大队会。

  那一天下午,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上完了第二节课,每个班全把队旗打出来,来到会场。每个班的同学都戴着红领巾,穿着整齐的衣服站在那里。

  大队长走上了主席台,向同学们宣布:“大队会现在开始。”大队长又说:“各中队整队,报告人数。”新成立的一年级第六中队的中队长向前跑了几步,大声说:“报告大队长,第六中队应到30人,实到30人,报告完毕。”大队长说:“接受你的报告。”他们互相行了队礼,中队长跑回了原地。接着其他中队依次报告了人数。大队长又讲话说:“现在由几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三中全会以来的大好形势。”一位大约十二岁的男同学走上了主席台。他说:“我国在三中全会以前粮食产量共××吨,三中全会后,粮食翻了一番”。接着又有几位同学讲了我国工业上、国防上的巨大成就。最后,辅导员走上了主席台,对同学们亲切地说:“我希望同学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为祖国的昌盛、富强做出贡献。”台下响起一片掌声,大队会就这样结束了。

  两年过去了,这件事还是深深刻在我的心上,难以忘怀。

  这篇作文主要毛病是没有明确中心思想。叫人读了这篇作文,只是对这次大队会的仪式和过程有了一个轮廓性的了解,很难感到有什么“令人难忘”的地方。因为缺乏明确的中心思想,所以选择材料是很草率的,只是象记流水帐一样,把所有的事  一件一件排列堆积起来了。发现了这类毛病后,告诉学生,进行自我修改有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从材料出发,把这许多材料再过一遍筛子,挑出自己印象最深的,感受最深的一两件来写,充分表现这一两件事为什么难忘。另一种办法是从中心思想出发,明确自己的印象、感受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最难忘”然后根据这个认识挑选材料,有用的留下,无用的扔掉。这两种办法中那种合适,则视实际情况来确定。

  第四,文章写得是不是切题。

  命题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是要切题。因此,动笔之前要“审题”,作文初稿完成后,还要从“切题”的角度把整篇作文检查修改一遍。

  请看下面的例文:

  大家都夸他

  我有一个表哥:叫龚争春,今年十六岁了,他在学习和帮助别人这两方面做得都很好,所以大家都夸他。

  他正在上高中,多数学科成绩都不错,只有英语成绩比较差(考试得了40分)。我听妈妈说,他要来找我父亲补习英语,因为我的父亲是中学英语教师。我真高兴,因为又有了一个和我玩的伙伴。放寒假了,他来到我家。他每天早上背单词,下午写单词,晚上父亲再给他讲。有时我找他玩,他也不玩。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他的英语有了大的进步。

  他不学习时,也和我去玩。一次,我们到立交桥附近去玩。发现一个老伯伯用双轮车推着很重的煤,吃力地往坡上走。表哥看到后,赶快跑过去帮助推,我也走了过去帮助推。不一会儿,我们把车推上了坡,那个老伯伯很感激,表哥和我都很高兴。

  我一直在想,在学习和助人为乐这两方面,远的要学张海迪,近的榜样就是我的表哥。

  读了这篇作文,写得不十分“切题”,原因有两个。首先,题目是“大家都夸他”,要得到“大家”的夸奖,这个人就要有比较多的先进事迹。可是上述作文里,虽然也写了表哥的事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下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