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怎样在实际教学中很好的运用教师课堂教学技能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2-07-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提问技能的运用

  (一)抓住关键提问突破法

  能否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提问突破,决定了教师这堂课教学成功与否。教师要抓住一个关键问题打开一个决口,让知识的水流奔涌而出,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能真正地吃透教材,才能找到关键问题的所在,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叫:“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在讲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心了吗?》一文,可以这样提问:“中国人”在第二、五、六自然段中,三个“中国人”含义有何不同?这样一问就能提挈全篇,回答了它,也就懂得了论敌偷换概念、蓄意诬蔑的卑劣伎俩和全文脉络及写法,用这样一种提问法,必须纵观全局,问于紧要之处。

  (二)蚕食鲸吞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大了难以回答,这时就要划整为零,提出一个个的小问题,然后各个突破,进行蚕食鲸吞。如《记念刘和珍君》第七部分第二段中心意思较难理解,可以这样设计提问:此段有几个句子?每一句表达了什么内容?关键句是什么?然后再问全段中心思想是什么?这种方法在那些特别复杂的问题中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三)循序渐进提问法

  教师在进行提问时,有些问题不可一步到位,就如登山一样,要拾阶而上,于峰顶领略无限风光。如在教《灯》一课时,可以这样提问:联系了有关灯的哪些事?突出了灯的哪些特点?灯象征了什么?赞美灯蕴含着什么样的深意?步步提高逐步推进设计提问,这样必然达到一种很好的提问效果。

  (四)多方位辐射法

  教师提一问题要求学生多角度求答,海阔天空,发散思维,以拓宽学生思路。如让学生以《流水》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我认为为启发学生的思路可以这样设计提问:可以从哪些角度立意?流水具体对我们有哪些启示?显然流水可以看作是百折不回一往无前的代表,也可以看作是百川归海,目标要一致,也可看作逝者如斯夫,要珍惜光阴。这样的问题不会圈住学生的思维,而且学生的思维可以射向四面八方。

  (五)暂时搁置法

  这种方法对于解决难以回答的问题尤其有效,明知问题学生很难回答,但还偏要提出,暂时搁置,留待酝酿,不要求立刻回答,而是以后作答,如同打一个灯谜,暂时不揭谜底,让猜谜之人煞费苦心地反复琢磨,给学生充分思索的回旋余地。这样,一旦以后揭开谜底,学生印象会非常深刻,很长时间不会忘记此问题。

  (六)步步紧逼法

  步步紧逼法要求教师提出问题后迫使学生立即作答,而且问题如连珠炮似的接连提出。如《边城》的第二自然段,对于翠翠胡思乱想,教参中是这样设计教师提问的:翠翠胡思乱想了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继而提问:为什么她有这种想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追问:如果你是翠翠,你会不会有这种想法?你不这样想你会怎么样?这种提问方式很合理,可以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制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七)疏导式提问法

  有的问题教师提出后学生答不上来,形成僵局,教师可以改变角度,提出与之有关的其他问题,诱发引导、点拨提示。如《记念刘和珍君》这一课有这样一句:“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教师问:这句是复句还是单句?如若学生一时答不出,可以提出一个相关的启发问题:“为”与哪个词搭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再如教《黄鹂》一课时,教师提问:描写黄鹂的全部美丽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学生极可能找不出思路,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当时的背景,这样问题就趋于简单化了。

  (八)深挖激趣法

  学生如果觉得教师提的问题过于简单,那么就提不起来兴趣,但教师如若深挖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就如投一块石头于平静的湖水之中,激起层层波浪。有的课文看起来很平实很简单,其实却独具匠心,那么这种提问法,就能显示它的独到之处。再如《娘子关前》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材料众多又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选材与组材上有哪些技巧?这就从增加问题深度出发激发了学生思考问题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二、试误技能的运用

  “误解”往往是在学习活动中生成的、学生认定“正确”的方法,不进行反馈,很难及时察觉。将“误解”作为教学资源,“及时捕捉——有效利用——借题发挥”,引导学生辨析、纠正,从中获得正确的思维,也就成为教师的一种教学睿智与教育功底。在师生互动的课堂内,怎样有效捕捉来自学生的“误解”呢?可用的方法有:展示不同——鼓励学生将不同解法板演、不同操作方式展示、不同想法表述,以反馈出“误解”的可能情况。巡视观察——巡视每位学生作业、操作方式,观察每一个“步入歧途”的细节。深度访谈——直接与“试误”的学生交谈,了解思维过程,找准“病”因。参与活动——教师以学生中的一员,参与学生的学习、讨论、操作等活动,观察每位成员的反应与想法。及时面批——在学生尝试作业、独立练习时,教师要弯下腰面批几位“典型”学生的作业,捕捉一些“可能情况”。课堂中,教师积极地、有效得捕捉来自学生的“误解”,将其纳入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以学论教,才能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组织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的技能的运用

  (一)教师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地位是平等的

  合作学习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追求人格平等,追求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平等,因而就要重建新型的民主平等,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关系改变了,学生才能不受压抑地与教师、同学进行心灵无隔阂的有效互动,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的合作不是天生就会的,教师要对合作进行高效的组织和引领,既要有知识的引领,又要有方法的引领。首先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进行策略分配。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合理分工,小组合作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角色,并且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体验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时,问题设计要明确。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向学生说明交流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说明完成任务的过程及要求,每个小组在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自根据任务分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

  (三)教师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

  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到底做什么?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告诉学生速度的重要性,时间长短适宜;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和观察各小组的互动行为,及时掌握反馈信息的情况,解决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并予以及时的反馈和总结。

  四、组织学生有效探究学习的技能的运用

  有效的语文教学要引导思考探究,教学生主动解疑。语文创新教学,不是为提问而提问,让学生质疑的根本目的还在于激活思维,引发思考,解决问题,发展语言。因此,问题提出来了,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去探究,针对问题,对文章的词、句、段、篇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主动去解疑。这正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理解语言的过程。

  课堂阅读中,可以让学生随时质疑,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解疑。学生互问互答,既是提问者又当“小老师”,既有助于开拓思路,又有利于交流学法,融洽情感。为了能当好小老师,正确地解答别人的问题,他们就得读深、读透课文,深思熟虑;为了能提出疑问,学生必须用发现的眼光读书,用探寻的精神来创新。这样就形成了“认真读书——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认真听讲”的良性循环,整个教学过程成了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认知过程。

  解疑还要做到及时,尽量当堂解决。简单的问题,可通过读书或查阅资料加以解决,一下带过,不要作过多的“纠缠”;稍难的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答的问题,可让学生独立思考、读中领悟,也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协作学习,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语言实践的机会;有研讨价值难以理解的问题,老师要紧抓不放,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探究,深透挖掘,迷茫处加以引导,关键处加以点拨,重点处加以强调,及时处加以小结。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技能的运用

  (一)抓住教材、教参资源,有效地开发与利用

  例如在教《找春天》一课时,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周围环境,让学生去找春天,在大自然中真真切切地感受春天,发现春天的特征,亲身体验春天美丽的喜悦,同时也增长了见识。然后,把春天“请进”班级里:如画春天(布置画展),讲台放上桃花、插上杏花,班队课朗诵春天的诗、唱唱春天的歌。通过一系列综合活动,让学生走出教材,补充教材,超出教材,使学生的想像力、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力都得到了提高。

  (二)抓住挂图、磁带、多媒体等远程教育资源,巧妙地开发与利用

  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可以首先出示挂图,让学生看图说话,训练说话、思维能力。有学生说“图上有山有水,多美”、有的说“我也想乘船到这个江面上去玩一玩”、还有的说“真是人间仙境啊”……种种说法合乎情理,主要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接下来的学习之中,无疑起到很大作用。“美文朗读”环节中,我先示范,而后又播放朗读磁带,让学生受到感染,再放手训练学生的朗读,看学生读得摇头晃脑、有滋有味的傻样儿,我深深感到他们理解了课文,进入了文本。

  (三)抓住生活、身边、自然的资源,合理地开发与利用

  学完《走进乡村》这一组课文,我便安排学生回家认真观察家乡周围的景、物、人、田等农村风光,并写成日记形式。有了鲜活的家园风光,学生都一致认为好写。这可是我们农村孩子特有的学习资源啊!如学习《画家乡》,引导学生讨论“我们的家乡美吗?”我们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欣赏美丽的家乡。有同学说“我的家乡在长阳人的发祥地,那里有高山大树,有绿绿的草地,天晴时我就拿着竹条去放羊、去观景”;有同学说“我的家乡在神奇的天主教堂,你看,那么美,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在教堂里转上一圈,玩得多开心啦。”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树立课程资源观,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技能的运用

  (一)要确定教学目标。目标对课堂具有引领作用,是一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

  (二)诊断学习重难点。

  一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教学精髓,如何处理这堂课的重点难点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反映了教师水平的高低。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准备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精心设计出每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一般性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体现出重点,怎样处理重点难点问题呢?

  讲课要突出重点。确定了重点和难点之后,在讲课的过程中对重点问题就要花费功夫讲清讲透彻。在时间的安排上要向重点倾斜,在时间分配上应比例稍大,在教学手段上应多方配合(如实验、幻灯、图表、模型等),做到重其所重,轻其所轻,以保证重点。在讲课的过程中为了说明重点,要精选实例说明重点,对例子要精雕细琢,举例要恰当、简练,举例之后要进行总结。

  对于难点,我们必须突破,这样才能更好保证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

  (三)精选学习载体。首先是教材资源。新教材给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如一位教师备古诗《赠汪伦》一课时,搜集了以往学过的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抓住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其次是生活资源。生活中处处有教学资源。一位教师备《花名歌》一课时,先是抓住城市绿化的扩建,人们能够接触更多的花卉,常常有些花叫不上名来,引出问题;后大量展示生活中的花卉及对应的名称。第三是网络资源。网络把整个世界缩小了,在课堂里轻点鼠标,就可以发现大量有价值的资源。一位教师备《海底世界》一课时,在搜集到的众多海底生物、矿产的图片、课件中精选一部分,使得从未见过大海的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甚至对见过大海的学生也激起了新鲜之感。

  (四)创设学习情境。

  1、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好的问题需要设计,也需要生成。在预案中考虑的问题生成,主要还是预设性的,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如林老师在《长征》、《荔枝》等课的教学中,把质疑问难的环节放在学生预习中,并下发专门的“金思问”作业本,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每一位学生。自己写教学预案时则将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纳”了进去,真心做到了“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

  2、教学方式的灵活选择。即倡导教师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式、设计教学方法。值得提醒注意的是教学预案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单指写教案、做课前准备、搜集教学资料,也包括教师素养的积累与提高。对于后者,我们如何进行准备呢?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到过,那就是读书学习。

  (五)精心设计作业。

  在作业的设计上,我们还应照顾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分级设计作业。(A级优等生作业设计、B级中等生作业设计、C级后进生作业设计)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现在的作业要求有拓展有延伸,这样学生才会有所提高。所以,每次写教学预案时,我都要广泛查找资料,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达到训练、巩固、提高的目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学生快乐学语文    下一篇:浅谈低年级写字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