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体育论文

健康理念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

所属栏目: 体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6-03-2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 要: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价值取向主要是身体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生理素质,忽视了心理、社会等层面的健康教育。新世纪的健康观是生理、心理、社会等多层次的健康,健康理念的提出要求中学体育教学必然由身体教育向健康体育的转变,树立全新的健康体育教育观。文章分析了健康理念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实现健康理念的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健康理念 体育教学 课程设置 评价体系

  健康理念是把人的多方面的健康放在任何事物发展首位,是体现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主题,符合当今全人类发展的潮流。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把健康理念贯彻、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是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中所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发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落到中学体育教学中,是中学体育教育步入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

  1 健康理念是新世纪学校体育的总体目标

  学校体育是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的关键环节,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的中间环节,不仅对终身体育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更重要的它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因此学校体育要在终身体育中承担更多、更重要的责任。因此,学校体育应树立起服务终身体育社会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两大理念。当今世界,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和一个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体育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作为基础的学校体育理应确立与和谐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目标定位,学校体育一切的工作均要以健康体育的观念为着眼点。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最根本因素是人力资源,而对于任何一个个体来说,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身体素质。2006年9月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部门联合进行的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结果显示:在我国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与2000年相比,大、中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学生各年龄组的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 步下降。不仅“小胖墩”、“小眼镜”现象堪忧,心理疾病与亚健康状态在青少年群体中蔓延,许多学生步入校门时感到“郁闷”、“紧张”、“疲惫”、“焦虑”或“恐惧”。从学校体育层面找原因,可以看出是习惯势力与安全压力束缚了学校体育的手脚,体育的健康促进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里的习惯势力是指为了提高升学率,一些学校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考试分数轻运动锻炼等现象。同时,令校长们更头疼的是安全问题。一些校长为了避免校园伤害事故 的发生,往往取消体育教学中锻炼力量、协调性和灵活性的运动项目。

  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逐步 深入,逐渐意识到健康不仅包含身体方面,还应涉及 到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人体自身的内心世界。内心情绪、心理的障碍和缺陷都会引发和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外界环境中的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分配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社会对各个个体的关爱程度、以及社会的稳定等因素都对每个人的内心产生极大的影响。还有,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优劣也会对人们的身体与内心产生作用。人们为此都会对这些社会的和自然的因素或多或少的产生适应性。因此,人们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应作为人体健康的因素之一。健康的概念应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新的健康概念给学校体育带来了体育教学观念的改变,学校体育不应只是单纯的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水平,更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标准,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这就要求学校体育要由身体教育为重点向健康体育的转变,树立全新的健康体育教育观。其趋势应是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自然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创新意识,造就一代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与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 优化 课程设置是实现健康理念的关键环节

  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课程设置都是以传授运动技术、技能为主的教学,学生学习存在被动性和强制性。运动技术的学习目前在学校体育课中占主导地位。学生喜爱体育运动但厌烦体育课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体育教学应如何安排才能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2.1 把“健康第一”的思想放在首位

  要使“健康第一”的办学理念深入人心,就要以学校为抓手,倡导家庭、社会充分认识体育在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民族精神中的无法替代的作用,以育人为最高目标,进一步尊重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还他们以童年和青春的快乐,培养学生的意志情感等心理素质,并使之养成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把学生造就成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2.2 课程内容的设置 应该多样化

  增加选修内容,加大传统体育项目、艺术体操、健美操和乡土教材的比重,使之具有娱乐性、趣味性、新颖性、时代性、健身性等特点。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在体育课中所需要的是:科学的健身方法、如何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挑战精神,如何增加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体育修养、体育习惯,为学生奠定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学校体育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合理的选配教学内容,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2.3 重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以往的体育课程教学把增强学生体质放在主要位置,淡漠了利用体育教学来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心理活动能力的作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目前的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使学生的练习都围绕着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术来进行的。而如何利用体育课程的教学和学生的课外体育 活动,有意识地培养思维能力,想象力、情绪控制力、耐受挫折和顽强的意志品质,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材和教学体系。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则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体育课程教学的特点去影响,去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良好的锻炼和发展。

  2.4 坚持因地制 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都要从学生的特点和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历史传统出发。在保证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前提下,低年龄段学生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要强调趣味性、集体性和安全性,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和锻炼过程,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并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高年龄段学生的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强调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3 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是实现健康理念的机制保障

  体育教学的考核与评价,不能光看运动成绩,达标情况如何。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个体差异较大。现在评价一堂体育课的优劣,都以脉搏曲线 规律、心率 来评价课程。学生成绩的考核与评价则强调学生身体素质达标测试的情况。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应对其进行改革。

  3.1明确合理的考核指导思想

  体育课成绩考核必须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健康第一”为原则,以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为目的。通过考核,可以促使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从而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之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3.2改革考核方法

  当前体育课的考核方法都是采用运动项目达标测试的方法。这不仅不能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而且容易造成伤害,违背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此考核的方法应该围绕健康这个核心进行。应把练习的内容和考核的方法、内容进行分离。考核的根本目的是真实反映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因此,考核和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能够体现体质与健康的内涵。这些指标要能客观、有效、可靠、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要有明显的年龄、性别特征 以及连续性,以便于纵向研究。同时这些指标的制定还要能够进行准确测定。在另一方面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项目的选择,应尽量不要选择那些受主观因素和技术 因素影响较大的项目。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体系要以形态、机能、素质和运动能力为主的考核标准进行全面综合权重的评价。

  考核评价的指标应包括:第一,形态指标:长度指标(身高、坐高、上肢长、手足长)、围度与重量指标(体重、胸围大小腿围、上臂松紧围)、宽度指标(肩宽、骨盆宽)、体形(反映身体各部分比例的体形指数)、身体组成指标(皮脂厚度、体脂比重、去脂体重)。第二,机能生理生化指标:肌力(背力、握力)、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动态机能测试(台阶实验、最大吸氧量)、生化指标(血色素、血乳酸)。第三,素质和运动能力指标:50米跑(速度)、女800米、男1000米、男女立定跳远和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男屈臂悬垂,引体向上(灵敏)、10米×4往返跑(柔韧)、站立体前屈。这些素质和运动能力指标的制定前提是必须要将学生按身高、体重分组,针对每组制定出相应的分值系数再乘以权重系数即为此项目的成绩。第四,心理指标:反应能力测验、感知能力测验、注意操作思维的测验、认知能力测验、运动意志、焦虑情绪、运动态度测验、个性测验等。这些指标的最终权重分值总和,为每一位学生的最终考核评价成绩。这种考核评价方法可以避免对学生的伤害、而且能更科学的考核评价一个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其考核评价出的是学生锻炼的结果,而不是锻炼的手段。它一不会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二不会剥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只有如此才能尊重学生的先天条件,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区别对待,从学生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来全面考核评价体育教学的效果。只有这样的考核评价结果才能促进教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变化,才能更好的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和技 能,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健强体魄和良好体育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并使学 生养成进行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因此让学生能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周登高。中国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 2000年发展战略目标与对策研究。体育与科学,1999(1)。

  曲宗湖等。学校体育教学探索。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陈至立。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广大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中国教育报,2006-12-29-01.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体育教学反思之师生关系教学反思    下一篇: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