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报告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6-10-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研究背景

  所谓预习是指:学生预先自学老师将要讲授的内容。当然,预习是个传统的话题了,但细读,预习的关键词“自主学习”却是新课程中的重点,甚至是灵魂。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而学生作为知识接受者也应该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这样,学生的预习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那么,新课程下的预习,是否真正走向了生本,是否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呢?我们发现,在日常教学中,其实教师在预习指导中存在很多误区,有的只注重预习内容的数量,有的只侧重预习任务的布置,有的预习要求太模糊。因此,我通过借鉴成功的预习指导案例和结合自身的预习指导,认为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要注重预习的目的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二、研究内容

  小学生自主课前预习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由“知”到“行”,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课题遵循这一发展过程,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常规预习习惯

  常规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感知教材的内容,学会使用利用工具书辅助学习,找出问题或初步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2.培养质疑预习习惯

  质疑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了解教材的内容,学会发现问题,对问题提出质疑和思考,养成带着问题听课的习惯。

  3.培养探究预习习惯

  探究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理解教材的内容,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学会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探究和发散思考,养成对问题追根求源的习惯。

  4.培养创新预习习惯

  创新预习习惯是指在完成作业后能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掌握教材的内容,学会主动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深入探究,经过比较、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要敢于标新立异,发表不同意见,养成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精神。

  三、研究重点

  1.初级阶段:重点研究培养学生养成“常规预习习惯”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处理信息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将要学习的课文,感知教材的内容,学会使用利用工具书辅助学习,初步解决碰到的疑难问题,实现近初步目标。

  2.中级阶段:重点研究培养学生养成“质疑预习习惯”和“探究预习习惯”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质疑、探究、发散思考的方法,引导他们学会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发现问题,对问题提出质疑和思考,养成带着问题听课的习惯,实现中期目标。

  3.高级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养成“创新预习习惯”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指导学生学会创新思维、分析归纳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对问题深入探究和发散思维,形成独到见解,敢于标新立异,发表不同看法,养成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习惯,实现长期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年级全体学生参与,把每一位学生都作为实验对象,追求实验的整体效果。

  2.主体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论教、以学评教,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及时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帮助、指导学生,让他们逐步具备自主预习所必备的素质和掌握预习需要的方法、技能。

  3.科学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以现代教育研究理论为指导,既要严格按照现代教育研究理论指导的程序科学操作,又要坚持从实验研究的年级实际出发,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分层次、分阶段的设定目标和建立引导机制,不断创新和丰富实验研究的内容,为实验研究的理论增添新的实践成果和完善科学依据。

  4.民主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坚持尊重学生的情感、意愿,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在“课前有效预习”的培养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感到自尊、自信和预习的成功体验,从而迸发出更大的自主预习积极性和前进动力。

  5.差异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原有预习习惯的基础,制定针对性措施。对学生分层次、分阶段设定目标和提出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促使良好预习习惯的尽早养成。

  6.发展性原则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始终坚持谋求学生终身发展,一是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原有预习习惯中值得发扬的优点和长处,二是耐心细致地指出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立足学生终身发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预习的方法,激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对小学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建立课题实验的实验基础。

  2.资料收集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3.行动研究法:及时记录在研究过程中来自教师、学生、教法学法模式等问题,通过论证确定实际可行的实施策略。

  4.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来构建开放的、多元化的、有效的课堂实施策略,并推出一批有价值的实施方案和经验。

  5.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探索出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五、研究措施

  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研究的顺利有序有效的进行,在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措施:

  1.实施调查

  (1)调查现状。调查准备,着重做好抓好两件事:一是设定调查的内容,围绕小学学生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现状设置调查目录;二是确定调查方法,根据“简易行”的原则,按照具体内容,选定最佳调查方法。

  (2)调查实施。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选定具体对象,包括骨干教师(省、市、区级)、普通教师(五年级语文教师)、新教师等不同的调查对象;二是按不同的方法组织具体的操作,主要为调查问卷,课堂观察等;三是清点整理调查材料,查漏补缺,确保调查材料符合课题研究的要求。

  (3)调查分析。在分类分析的基础上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力求报告的现状既全面又突出研究方向,成因分析要透彻明晰,对策建议要切实有效。

  2.理论学习

  以新课程理念来引领课题研究,组织教师通过参加教研、科研活动和学习,个人自学等形式来努力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促进老师的科研素质。规定每学期做好了一份“课题理论学习资料卡”。

  3.反思研究

  结合自己的教学与语文学科教研组听课所思,争取每月积极撰写一篇教学反思,记录下自己课题研究中、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针对教学现状及时思考改进的策略。

  4.教学研讨

  课题的研究与落实,都要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来实现,也是落实研究成果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课题一直坚持“抓教学,重实践”。

  (1)备课活动。教师在备课时,深钻教材,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形式新颖的预习作业(即前置性作业)。

  (2)磨课活动。磨课融入常态课堂教学中,同年级教师备课中碰到疑难问题进行探讨,设计好预习作业(前置性作业)解决教学难点,同时更好的为追求高效课堂服务。

  六、研究成果

  一年来,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对指导小学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性认识,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一年来,学生通过课题研究,改变了原有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从教师设计的作业到学生设计个性化的预习作业这种学习实质的变革,解放了学生的头脑,学生成为课题研究的受益者,他们大胆自信,主动沟通,成为学习的成功体验者。

  1.形成指导小学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策略。

  (1)激发需求策略。

  指导小学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特别要重视激发教师与学生内在的需求,引导学生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共同创造出和谐、有效的课前预习新天地。

  (2)目标明示策略。

  指导小学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教师备课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任务与价值的准确把握与定位。教师真正从学生的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过程,真正达到“师生共振”的理想境界。

  一堂课的目标聚集1到2个。由于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因此课前明确告之学生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中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双向提问策略。

  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能促进学生思维中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利用预习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在预习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预习中的问题,设置不同层次的疑难点,逐步提高创设问题情境的层次,学生做到了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体,也有希望达到叶圣陶老先生所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2.形成指导小学语文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练习策略。

  (1)童趣化策略。

  设计预习练习时,我们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开放题,并起了童趣化的名字,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描一描,写一写叫“小小书法家”;照样子,写出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词语叫“变魔术”;划去下列带点字不正确的读音叫“火眼金睛”;按要求归类叫“紧急集合”;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使句子更具体生动叫“锦上添花”……

  (2)综合化策略。

  五年级学生知识积累丰富,但是知识的应用性却相对稀少,导致学生“学习后面忘了前面”这种低效的学习现状。因此,比如在看拼音练习中可以加强同音字的练习;阅读中增加好词好句的积累并学会仿写。

  3.研究者的教育科研能力得以提升。

  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了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提高教育理论和修养,并且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

  在课题理论学习中,每月对课题相关理论进行学习、摘录;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及时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收获与疑问;撰写教学论文在巴中市巴州区小语年会上均获一、二等奖。

  七、研究的启发与思考

  作为一个微型课题,实施一年来,已完成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回顾课题研究走过的历程,一方面,为课题研究中取得的研究成果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为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许多不足、不尽人意之处深感遗憾,也更激发我增加勇气、创新思路,从而不断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启发一:培训与理论学习至关重要

  缺乏理论与专业的培训与引领,我常感觉到有些迷茫。感谢学校科研处和全组语文老师的帮助,让我的迷茫逐渐拨开,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提高了本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合作、探究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二:科学合理、趣味十足的预习练习设计至关重要

  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研究中预习练习设计缺一不可,从教师设计的“表格式练习”到“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个性化作业本,学生的学习的热情逐渐高涨,学习的成果向多样性发展,学习能力不断增强。今后,我应对课前有效自主预习的评价机制进行研究,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推向更高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作文教学应求“诚”    下一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