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习作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7-05-0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建始县实验小学   张平小学生学习写文章是一种综合训练,是语文技能的集中体现,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常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的时候就成了极关重要的东西。基础扎实,构思、动笔、修改总不至于太差;基础薄弱,构思、动笔、修改就没有着落,成绩就很难说了。”(《叶圣陶文集》)这里说的基础,就是平时的积累。小学生今天作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在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

  现在绝大部分学生感到习作难,一谈到习作就愁眉苦脸,抓耳挠腮,仰望天花板发呆,往往觉得“无从下手”、“无内容可写”,这就是平常的积累不够。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周围的世界每天发生着多少事情?学校、家庭、街头……虽事事入了眼,却未必入了心,学生经常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习作时就感到“无米下锅”。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生活一缺少观察,缺少体验;二缺少思考,缺少发现。

  1.在具体经历中积累感受,增强体验大千世界为学生习作提供了无尽的学习资源。要让孩子善于从生活中学习积累,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积极为孩子创造感受生活、丰富人生体验的条件和机会。美国一研究机构提出,10岁以前孩子应该做好32件事,并且告诫孩子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多做做。这32件事是这样的:在河边草地上打滚;捏泥团;用面粉捏小玩意儿;采集青蛙卵;用花瓣制作香水;在窗台上种水仙;用硬纸板做面具;用沙子堆城堡;爬树;在院子挖个洞穴;用手和脚作画;自己搞一次野餐: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用沙子“埋人”;做面包;堆雪人;创作一个泥雕;参加一次“探险”;在院子里露营;烘蛋糕;养小动物;采草莓;玩丢棍棒游戏;能认出5种鸟类;捉小虫子;骑自行车穿过泥水坑;做一个风筝并放上天;用草和小树枝搭一个“窝”;在公园找10种不同的叶子;种菜;为父母做早饭;和别人小小地打一架。

  2005年上半年,这32件10岁以前孩子必做的事在全球发布后,引起了许多国家教育研究者的重视,他们纷纷研究这32件事。我认为这些事情,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可以充实孩子的课余生活,又可以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还可以使孩子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开阔视野。再看看我们周围的孩子,他们整天被关在用钢筋水泥围成的鸟笼子里,与电视、电脑、玩具相伴,与考试同行,远离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只知道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情感比较淡漠,心中的故事缺乏,想象力缺失,写起文章来也不知写什么,从何下笔。教材中虽然有着好多话题,但仍然不能激发起学生写的兴趣,往往会说“这有什么值得写的”。这首先体现了一种情感的缺失。如果学生做了这32件事,教师把这些事全部拿来放在课堂上,引导他们回忆曾经做过的事、是怎么做的,这些生动有趣的生活画面必然会像电影一样涌入学生眼前,写起文童来就会有真情地流淌。现在孩子写不出,是因为他们生活单一,体验苍白。因此教师要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引导孩子融入到多彩的生活之中,“快乐着孩子的快乐,悲伤着孩子的悲伤”。和孩子们一起去感受生活的快乐,去品味生活的丰富,去积淀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2.指导学生在观察中积累并形成独立思考有时存在这样的情况:尽管教师或家长带着孩子参加了活动,可仍然有一些学生参加过后一无所得或印象不深,写出的文章仍是一本流水账,甚至连流水账也记不清。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要使生活向充实的方向发展,有两个致力的目标,那就是训练思想和培养情感。如何训练思想,培养情感呢?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不放过点滴的琐事,并从中提炼形成自己的思考。

  我所带的班级共有72人,我把他们分成了18个小组,每小组四个成员每天轮流写日记。我们把它称为“小组日记”,学生还为自己的小组日记取了一个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刚开始学生不知道写什么,每次的内容都差不多,而且是自己胡编乱造的,只有三两句话便完成了。后来我就慢慢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捕捉素材,课间十分钟、每节课堂、学校门口、上学放学路上、公园里、家里……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们的日记内容丰富多彩了,语言也变得生动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喜欢上了写日记,每天都有许多的新鲜事在日记本里出现。我把他们的习作寄出去,有几位同学的作品还在县、州得奖了。

  这样的训练,有意识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并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可以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促使学生随时随地地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可以练就学生一双慧眼。习作的时候,何愁“无米下锅”?

  3.在广博的书籍中积累一方面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课外书籍中积累。事实证明,直接经验的知识来自生活,但知识的积累,不可能都事事亲身感受,学生的知识90%是通过读书获得的。学生的作文内容,除大量的从生活中感受到的材料外,有时要涉及某些不能直接感受的知识,需要从书本中获得。比如一名小学生,他爱蛇这一动物,除了到动物园观察外,还读了大量的有关蛇类的常识读物。在一次作文中,他写自已最喜欢的蛇,把蛇的种类、外形、习性以及蛇与人类的关系等,写得活灵活现。现在的学生作文内容贫乏空洞的原因,除了生活不充实外,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也很贫乏,除了语数外课本中获得的一点知识外,有关自然、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少得可怜,时间都用在了应付考试上,没时间读书。有的学生有时间也是用来看电视、上网等,很少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不仅造成作文难,阅读理解也感到很难。所以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营造读书的环境和氛围。通过读书。不仅可以积累知识,还可以活跃思想,提高认识,更可以积累语言,学习别人是怎样表达的。书读多了,语言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往往文思泉涌,写文章时就能“信手拈来”。大量的课外阅读,除了可以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情感,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阅读教学中的教材。让阅读与习作形成良性互动,实现“以读促写,读写迁移”。中高年级的每一篇课文中都有很多让学生练笔的地方,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与文中主人公产生了心灵对话,同时学生也在认真动脑思考,写出了自己对文本的真正感悟。

  课堂练笔的着眼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仿一仿文本的“美点”:美的句子、美的想象、美的表达……二是挖一挖文本的“趣点”:童心之趣、巧合之趣、诙谐之趣、形象之趣……三是抓一抓文本的“情点”:矛盾冲突的激化点、作者感情的爆发点、读者情为所动的动情点。四是续一续文本的‘“悬点”:一些文本作者往往不和盘托出,留有余地,留下一个永远的悬念,实则是一种“空白之美”。五是探一探文本的“疑点”: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现时为错彼时为对。思维辩证、哲理深邃的地方。

  习作来源于生活,只要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得眼睛,他的习作素材就会源源不断;只要学生能和书交上朋友,读书破万卷,那他就一定会下笔如有神。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抓住特点 激发兴趣 玩中发展—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低年级识字教学五步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