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在新形式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7-10-3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芙蓉区八一路小学   丁玲中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被写进了《纲要》中——“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基本行为特征和认知取向。当前,在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指的是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向多样化的、主动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操作实践都是新的学习方式重要的特征。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发展自己的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分工,不仅承担个人的责任,而且实现小组和班级学生的协作与沟通;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一、自主学习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式之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如何实施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实转变,就成了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三、探究性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与积极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险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性学习关注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解决,更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与主体性人格的培养。同时,探究性学习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使学生的多种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条途径是设置新的课程,强化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设置新的课程形式(如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等),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条件,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创设轻松活泼的校风和人际关系。另一条途径就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去“再次发现”已有的知识,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学会“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培养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去传授那些已有的书本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习如何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而不应强调模仿、记忆和反复操练。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探究性学习不能绝对化,一方面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小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另一方面探究能力的根基还在于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探究性学习并不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相抵触,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我们的教学,决不能再是封闭式的单纯授受模式,它应该是开放的、综合的、多元的,有助于学生多方面智能发展的体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生语文学习发展性评价研究课题    下一篇:让队活动与新课改同行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