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关于一年级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8-10-1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年级的计算教学分为三部分由浅入深进行的,分别是: 10 以内的加减法, 20 以内的加减法、 100 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依然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面对新课改对于计算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面对今天的孩子我们如何进行教学呢?以下是我在一年级计算教学中的几点思考,希望给大家一些启示。

    一、让不让学生掰手指?

    掰手指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几乎是所有孩子曾用过的方法。现行的幼儿园大班和学前班的教材里,孩子们就接触了 10 以内数的分成和加减法了。由于年龄的原因,几乎所有的孩子最初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都是用掰手指算的。我称他们这个阶段为“低级的”掰手指,以 2 + 5 为例,最开始他们是这样掰的,伸出 2 个手指,再伸出 5 个手指,然后数数一共伸出多少手指。

    但是,虽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在他们上一年级的时候,有的孩子进入了我称之为“高级的”掰手指,比如计算 2 + 5 =的时候,他们可能有多种方法计算了,有的从 2 向后数 5 个手指,有的从 5 向后数 2 个手指等方法。当然,有一少部分孩子已经脱离了手指,能熟练的心算了。但是我发现每班还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还是停留在“低级的”掰手指的阶段。

    那么进入一年级后到底要不要让学生掰手指头计算呢?我的观点是可以掰,但是不允许学生“低级的”掰,因为“低级的”掰手指,只是简单的数数而已,几乎没用思维的过程。计算教学不但是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技能,更重要的还是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应该引导学生向“高级的”掰手指发展,慢慢的脱离手指。学生懂的了“高级的”掰手指,其实就是向学生渗透了加减法的含义和关系以及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比“低级的”掰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有的同学掰手指成了习惯了,不知道怎么在大脑中思考计算,可以引导学生,试一试用脑子想手指,慢慢的脱离掰手指头,达到熟练的效果。

    二、背不背加减法表?

    对于一年级加减法表的教学,有的老师采取的是引导学生找出规律,不要求背诵;有的老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并且要求熟练的背诵。那么到底让学生背不背加减法表呢?我在任教的两个班中,做了一次尝试,在最先学习加法表的一个班中,我要求学生背诵,根据规律背诵并不难,当大半的学生背过的时候,我发现了问题,尽管他们背诵的很熟练,但是在计算的时候,背诵对计算根本不起作用,还是用自己原来的方法计算或者掰手指头数,或者是想手指头向后数等等。而有一部同学却出现了更不好的现象,比如算 5 + 4 =,他们受背诵的影响,失去自己的方法,而是从 5 + 1 =开始背,然后背到 5 + 4 =再算出来。一些家长也向我反映,为什么孩子背的加法表这么熟练,算的时候并不熟练呢?这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看来这样要求学生背诵是很不科学,我不否认学生很熟练的背诵过加法表后,也许对计算速度是起作用的。但是,本身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也会造成学生失去了自己的方法,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那么如何进行呢?再另一个班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一下几步,一、填全加法表,并引导学生找出规律;二、读熟加法表;三、让家长帮忙做一套加法表的卡片。用卡片每天练习一编,一定要把卡片顺序打乱。练习的时候要采取多种形式,可以和爸爸、妈妈比赛游戏,也可以自己拿着卡片读,看用多长时间,也可以和同学出示卡片比赛练习的形式,我也利于上课前开展出示卡片小组口算比赛。练习的时候,尽量能不掰手指头的就不掰,可以想手指头。经过一星期的练习,同学们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明显提高,不自觉的大部分学生都摆脱了掰手指头计算。采取多种形式的练习,从而也培养的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习惯。

    三、过早的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笔算)可以吗?

    在一年级的笔算教学中,笔算教学,应该是在学习 100 以内的加减法(进位)的时候开始真正学习和运用,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家长在学习 100 以内不进位加减法的时候,或者在更早一点的时候就教给了孩子用竖式计算,导致学生并不明白其中的真正的算理,只是机械的计算正确而已。还有一部分老师也认为计算只要计算正确就可以,在教学 100 以内的加减法(不进位)的时候,很多的学生计算较慢,尤其是减法,就采取了引导学生用竖式,或者这部分教学内容一带而过,对于口算不做练习,认为学习了后边的 100 以内的加减法(进位)对于这部分内容自然而然就熟练了。那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提倡不提倡用笔算呢?我觉的不应提倡用笔算,因为口算与笔算有很大不同,是两种相对独立的运算方式:口算不仅是作为笔算的台阶,更是一种具有独特思维价值的内容,是课程中独立的部分。

    口算与笔算的解题策略是不同。以计算30+18=为例,口算的时候有的学生是这样算的:30+10=40,40+ 8=48。而如果采用笔算,其运算法则为: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进1。可以看出,口算的解题策略为:十就是十,百就是百,即口算保持相对应的数字和数位本身的意义。例如,18中的数字“1”表示10。而在笔算中,不考虑数字所在数位的意义,只是将数字作为最小单位进行计算。因此,口算被称为建立在意义基础上的运算,而笔算则被称为以规则为基础的运算。

    口算过程中有更为丰富、多样的解题策略。如对于42-5这道题,如果放手让学生解决,他们可能会想到许多方法:有的学生从42开始一个一个地减;有的学生把42分成30和12,12-5=7,30+7 =37;有的学生把5分成2和3,42-2= 40,40-3=37;有的学生想到5+37=42,所以42-5=37……每一种方法都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而如果采用笔算,则是统一的竖式计算解题模式,方法相对比较单一。

    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应该充分的让学生练习口算,而不应该为了追求计算速度而采用笔算。

    四、课堂上如何在提倡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关注算法优化呢?

    新课程注重让学生自己选择计算方法,不强求方法的统一,但有时学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简便、最快捷的,导致速度很慢。此外,当学生“创造”出很多方法时,有时候却没有一种主要的方法,不便于老师反复讲解,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能会看得眼花缭乱、不知所云,导致到最后一种方法都没掌握好。而如果过于强调算法的最优化,往往回到“算法唯一”的老路上来。那么如何在提倡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关注算法优化呢?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分析比较,多中选优,择优而用,提倡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关注算法优化,应以学生多样化的算法为基础,在学生说出多种算法后,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比较,在让学生从中选择最简便、最快捷的方法。算法的优化决不是教师主观的指定与包办代替,要给学生一个逐步领悟,自我体验,自我选择的过程。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在计算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    下一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成绩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