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创设情境 提高探究的有效性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9-12-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课程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促使和引导学生积极置身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如何创设情境,提高学生探究的有效性呢?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故事情境、诱发兴趣新课程理念下,一再提倡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往往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巨大的求知欲望,但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创造一定的情境,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结合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如:在教学认识分数“分一分(一)”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故事情境:一天,唐僧师徒四人经过一座荒山野岭,身体精疲力竭,已经好长时间没吃东西了,悟空想:不吃点儿东西师傅会饿坏的。过了一会儿,他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些桃子,贪吃的八戒见了口水直流,刚要抢着吃,却被悟空拦住,悟空说:“想吃桃子可以,不过得先回答我的问题。听好,如果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沙僧,每人分几个?”八戒很快就说出答案,并在地上写出“2”。悟空又问:“如果有2个桃子,还是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分几个?”八戒又很快在地上写出“1”。悟空再问:“那么,1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沙僧,每人分几个?该怎么写呢?”这下可难住了八戒。同学们想不想帮八戒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表示呢?这样使学生对这节课的新知识产生强烈渴求,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矛盾冲突情境,诱发探究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的过程。在新知的引入或突出教学重难点处,创设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提出问题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因而都是用于设置教学情景的好素材。

  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有这样一个情景设计:“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们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教师说:“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刚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教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贯穿整节课的始终。这种情景设计,利用了学生认知因素之间的不协调,不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感环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它还同时引入了该课的重点和难点,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认识环境。

  三、创设生活情境,体验探究乐趣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更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然而,学生毕竟还是孩子,由于受到年龄因素和知识经验的局限,不可能自发地去探索。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学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他们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一课时,创设了“饮料配制”这一教学情景,课伊始,教师提问:同学们喜欢喝饮料吗?都喜欢喝哪一种饮料?学生都说喜欢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喝的饮料,这时教师接着问:那你喝过自己配制的饮料吗?学生都说没喝过。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这节课我们就自己动手配制饮料。配好之后,教师让学生品尝一下自己配制的饮料,由于配制的时候没有按照一定的比例,所以自然发出“好喝”、“太甜了”、“太淡了”的说法。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要求学生互换手中的饮料,再次品尝,学生又会发现同桌配制的饮料和自己配制的饮料味道不一样,并能找出原因“同桌同学的饮料粉放得太多了”或“水放得太多了”等等。这时教师及时引导:要配制出好喝的、可口的饮料,水和饮料粉一定要适度,现在就请同学们重新再配制一次。并想一想,应该放几份饮料粉,几份水配出来的饮料才好喝。这时小组合作,共同动手配制饮料。这样的教学情景,不但与生活息息相关,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高度的关注和兴趣,而且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沿着有关问题的解决生动地展开,学生始终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地探究、讨论、合作,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四、创设评价情境,保持探究热情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学中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作出恰当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尤其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学中还应创设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的情境。通过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而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学生能从中认识到自已的优势和不足,更全面地认识自我。评价,不仅在于评价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更在于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教学中发现,探究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然而未必人人都获成功。对于未获成功者,教师决不能简单地给予批评责备。学生解题的错误中往往有正确的成份,教师应该尽量发现其错误中的正确成份予以肯定,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使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发挥评价作用。

  总之,理念是在与实践不断磨合的过程中提升和深刻认识的,我们对其认识不应只停留在理念的转变上,无论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学习材料的选择,还是应用练习的设计等等,不应只满足于表现的形式上,而应落脚在实实在在的效果上。我想这样一定能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使新课程改革朝着稳健有序的方向迈进。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下一篇: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