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浅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9-03-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张   忠

  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  江苏  太仓  215431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关注人的发展,其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必须把创新教育的要求和理念融入到学科教育中。本文结合思想政治课学科性质、特点着重探讨了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学生创新素质的构成。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创新教育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国家在基础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进入到重点推动课程结构改革和课程评价改革的层面以后,在以学科教育制度为支柱的现实面前,各学科教育都面临如何实施创新教育的问题。在学科教育界定创新教育的内涵已刻不容缓。把创新教育的要求和理念融入到学科教育中,就应该正视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如何结合学科性质特点和具体的学科教学要求来理解实践创新教育?因此,应该回答创新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创新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特定内涵。

  一、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地位作用、目标性质以及它编选的适合中学生理解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它是创新教育必须接受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思想政治课教学本身蕴涵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它是创新教育的既定内容。因此,机械套用创新教育的一般含义和要求,以此取代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特定涵义,是不合适的;肤浅地把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理解为对局部教学问题的修补和完善,同样没有抓住问题的要害。对创新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具体表述,本文愿意借用“创新素质”这一概念。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它们互相制约、密不可分。创新人格是创新心理素质的基础,创新意识是创新心理素质的动力和需求,创新能力是实现创新最为关键的因素。这一概念更适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殊性和教育实际,因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其特定的实施渠道,其内容本身具备了科学性,学生需要通过发生积极的思维心理活动才能更好地理解运用其基本内容;学生也只能在重新理解、运用其基本内容的思维活动中才能形成创新素质。

  总之,必须把创新素质的概念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殊性结合起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其实质内涵是遵循思想政治课教学自身的育人规律,融入创新教育的要求,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富有活力,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基础。主要包括学科化了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四个方面。

  二、思想政治课学生创新素质的构成

  1、思想政治课学生的创新意识

  思想政治课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包括创新需要、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和创新信念。

  创新需要是属于自我实现层次的高级需要,常常表现出对现状的不满足,常常因内心的缺乏而产生不平衡状态。当运用已有方法和手段仍无法使心理恢复平衡时,就可能寻找新的方法和手段。问题意识是创新需要的集中表现。

  创新动机是创新需要在创新目标激励下,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内在驱动力。成就感是创新动机的重要内容。

  创新兴趣是创新意识倾向性的表现,是创新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其表现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创新信念是在一定观念体系上形成的,它是人们对创新坚信不移的心理品质。

  尽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内容具有相对稳定和确定性的特点,但对学生的首次学习而言,却是新知,存在可供学生发现的问题。学生要脱离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体验和感受理论知识学习的魅力和新意,就必须在重新理解中去获得新的认识和感悟,并进而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列宁说,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学生一旦能够结合事物的发展过程和规律,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理解、解决问题,就可能形成创新意识。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的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思想、方法去认识和解决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从而获得成就感、责任感、认可和赞赏。

  2、思想政治课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想政治课学生的创新思维,强调思维的广泛性、求异性和开放性,善于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开放思维和逆向思维等形式。

  发散性思维又称辐射思维,就是以一个已知对象为出发点,从四面八方的不同路径进行思维,最终导致多种不同的认识结果。这种思维的特点,是研究认识对象的广泛联系,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来认识对象,以求对该对象的各种联系与特点的认识。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是克服思维惰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条件。

  开放思维,就是善于把思维对象放到更广阔的空间去考虑、善作纵向和横向联系的一种思维方式。例如,我国在解决港澳台的问题上,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原则,先后顺利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逆向思维又叫反向思维,是一种能开拓思路、获得新知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注意反向设问,常常能打破常规思维习惯,引起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思想政治课学生创新思维,首先表现在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讨论、分析现实问题,能从多角度、全方位辩证地看待问题,能从某一问题为中心,把所学知识融汇贯通起来。其次表现在,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对书本上某些观点提出质疑,对一些尚待深入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创新思维要求质疑问难,探究发现,具有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辩证性。

  1

  根据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特定性、知识性特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思维心理规律,思想政治课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寻求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竞争与合作的能力、综合理解、广泛迁移并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寻求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信息为原材料。因此,发现那些创新价值的信息就成了创新素质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首先要具有对知识价值判断的能力,表现在能够在众多信息中选择出那些对自身有创造价值的信息。其次,要具有利用现代化传媒捕捉信息的能力。再次,要对已知信息进行重组、移植、类比。

  竞争与合作能力。竞争与合作能力是现代社会、未来社会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学生要学会竞争,学会扬长避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有效利用别人的信息和智慧。

  综合理解、广泛迁移并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首先,学生要有理解思想政治学科内主干知识体系,形成动态、开放的、系统化的认知体系的能力。这是学生创新能力要求的内容,也是检验学生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手段。其次,学生要具有以问题为中心,重新组合、整合基本知识,寻求问题解决的能力。这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生成所必需的学习环境。以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为中心,多角度、多方位地加以探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再次,学生要具有在新情景、新问题中完成迁移,获取新知,阐述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的能力,这是考察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尺度。

  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的集中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他们能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的眼界去观察国内国际事件,能对社会认识举一反三,能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解决现实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观点对不断变化着的社会诸方面实际进行分析、综合,获得正确的结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思想政治课学生的创新人格

  思想政治课学生的创新人格,可以约定为责任心、自信心、独立性、坚韧性等个性特征。其主要内涵应是独立思考、信服真理、追求真理。

  第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尽管以常识水准进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但它毕竟是我们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结晶,是我们党独立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结晶,一大批优秀共产党人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出了卓越贡献。这些进行人格教育最好的教材一旦进入教育视野,不仅使思想政治教育生动感人,而且会昭示这样一个道理:不盲从、不迷信、不僵化,勇于探索、敢于纠错、追求真理、崇尚真理、无私无畏是我们党能够建立丰功伟绩和造福于炎黄子孙,实现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根本。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这个强大群体的人格力量。它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中,成为青少年人格修养的来源之一。因此,在理解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常识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去领悟创建这一理论过程中闪烁着的群体人格魅力,是对学生进行创新人格教育的重要方面。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我国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南,它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同时又回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去完善、去丰富、去发展。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知识水平的实际出发,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进行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并获得正确的认识。思想政治课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不仅是学生掌握基本常识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坚持真理信服真理的人格品质的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充满人格活力的教育。

  创新人格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表现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的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强烈的创新激情,这就要求学生除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外,还要端正创新动机,磨练创新意志,陶冶创新情感,激发创新兴趣,塑造创新性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形成高尚的创新人格品质。创新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或思想的智慧,更是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高层次人才所必需的基本品格。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成为创新人格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核心课程,积极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的历史责任。

  总之,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教育的功能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是传承和培育文化传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过程。思想政治课是以实现教育的后一个功能为主要任务的。思想政治课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任务,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内容丰富,充满创新精神,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思想政治课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吴铎、夏国乘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刁培萼、吴也显主编《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年版

  4、朱永新主编《创新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燕良轼著《创新素质教育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中学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