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教育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9-03-2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几乎完全依赖教师,按教师和书本之导向去记忆和容纳知识。思维品质消失,依赖的思维心理严重。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及其相应的心理发展水准,逐步探索一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符合学生思维规律的思维品质训练教学结构。按照思维品质的层次梯度训练其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五个方面。

  一  正确的思维态度和思维习惯的养成

  思维品质的养成必须建立在良好思维心态基础上的,良好思维心态是学生思维品质提高的前提和保障。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自觉性,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帮助排除学生以下心理障碍:1.满足现有学习水平,从而导致心理封闭,对现有的知识体系、学习能力和方法等,盲目自大。2.刻板僵化,以固定的眼光看待事物,缺乏思维的弹性。3.学习惯按老师的思路,循规蹈矩,因循守旧。4.崇拜权威,过于相信大众的看法,喜欢随大流。5.怕冒风险,怕失败惹人笑话,怕冒尖,遭到打击。6.自卑,不想不敢去创新。7.注重学习结果,不注重思维过程。

  我还在教室每天张贴不同的格言,一月一主题,帮助学生领悟形成良好思维态度的重要性,有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卓别林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没有好的思维习惯,当然没有好的思维品质。我的做法是:每周进行一次思维快餐课,依照思维训练体系,由浅到深,由易及难,向学生逐步介绍各种思维模式,然后运用故事,幽默、笑话等形式来诠释思考方法,让学生思考事物的发展规律,尝试运用各种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再让学生编撰有一定思维质量的故事。我每周布置一个话题,让学生先利用课前十分钟进行小辩论,学生思想产生摩擦。由此对自己的观点进一步修正和补充,然后学生把观点写成文章,到周末进行思维大辩论。通过这些活动评选评出“最佳故事创造奖”、“最佳幽默奖”、“独特思维奖”,“最佳辩论文采奖”。学生认识到思维训练的意义,爱思考、善思考了。学生一旦形成了习惯,在课间经常为此而争执不下,养成了辩证看问题的习惯和个性。

  二。课堂教学的思维品质养成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情景,奠定学生思维启动的基础。

  学生是有情感意志的客体,他们对学习信息有筛选和加工的能力,教师所要传授的信息,能不能激起他们的思考使他们积极投入,其关键在于他们有没有产生探究反射。没有兴趣,就没有思考的可能了。因此设计好教学语言,选择好教学手段,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让他们进入学习情境,产生学习热情,开拓了学生思维空间,创设了思维活动的氛围,形成思维训练的开端。

  同时我避免学生互相讨论问题时避免相互间的攻击、嘲讽。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共同交换想法,使其忘却师生界限,师生完全以探讨和解决问题为中心。对于爱表现的学生,一方面肯定他们与人合作的行为,另一方面也要求他们给别人留有表现的机会。同时也避免因鼓励学生独立、自由的思考和表现而使整个集体处于涣散、松懈的状态。

  (二)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

  让学生快速思维,对问题迅速做出反映。从而达成思维的敏捷性。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反应迅速,思维敏捷的人才。思维的速度包括正确的程度,思维的轻率性不是思维敏捷的品质。

  1.变换手段,调动兴趣,强化学生的思维欲望和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心理学家认为,人在精神极度兴奋的情况下,注意力会更集中,聪明才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通过设计一系列抢答活动,如“谁的反应最快”、“思维闪电”等,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抢答比赛,激发学生思维过程的亢奋感,让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最后评出“思维敏捷高手”。

  2.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迅速浏览文章,全面准确的把握所阅读内容的要点、思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后再进行复述。可采用设计问题让学生抢答来检测其准确率。

  通过深入地钻研、广开思路,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进行思考,以期探求解决问题多种可能性,养成思维的广阔性。

  1.丰富想象,驰聘联想。想象是一种思维过程,是人类运用了储存大脑中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推断和设想的形式。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想像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在这一过称中,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拓宽知识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很重要的。

  教学中我启发学生发掘作品谴词造句,修辞手法等所蕴含的多方位的联想、想象。教学鲁彦的散文《听潮》时,我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听觉发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描绘海潮变化的过程。在整体把握课文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研读涨潮时的一段,让学生品读该部分。从听觉角度,想象涨潮时的声音、情态。又联系前二幅图,涨潮前(海睡图)海潮像柔美的淑女,(海醒图)海潮像顽皮的小孩,引导学生思考:(海怒图)海潮又像哪类人呢?从而挖掘这比喻句、排比句所蕴含的联想、想象。同学们想到了血雨腥风;想到了怒吼厮杀;想到了千军万马的疆场,你死我活的搏斗。由此明白这些修辞的生动形象,通过想象、联想仿佛身临其境,既扩大了思维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丰富了情感体念。

  学生还将文学作品改遍成课本剧,进行再造性想像,再现课文中人物的音容笑貌。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把身体上的与精神上的训练互相变成一种娱乐,说不定是教育上的最大秘诀之一”。让学生参与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很符合他们好动好表现好新鲜的心理特点。学了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为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我启发学生要是于勒发财归故里,菲利普夫妇会怎样表现?要求说出他们的奴才相。学生在原作基础上,借助联想、想象,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写出《我的叔叔于勒》的续篇和剧本,进行课本剧表演。通过这样的活动,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此外,当学生没有或缺乏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表象积累,或表象模糊的时候,我把教学与音乐美术艺术品等结合起来,多种感官协作,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展开想像翅膀。将平面的思维变成可感可知可闻的立体思维。极大的拓宽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空间。使学生学习的思维空间由此而拓展!如在学习《乡愁》一文时,学生听了《乡愁四韵》等曲子,对乡愁的感受就深多了。

  2.改变作业的形式和内容。经常布置讨论性的作业,学生相互讨论探究,是课文知识的延伸,也是思维开放的碰撞,对学生的思维广阔性大有好处。讨论结果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上完《时间的脚印》一文后,我布置给学生这样一次作业:除了课文中岩石是时间的脚印外,你还从生活中发现了那些也是时间留下的脚印,它们带给你什么样的思考?从中你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感想,请你写下来交流。上完《藤野先生》后,提问:文中为什么不说中国是落后之国,而要说弱国?文中“看电影事件”有句话“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这个句子中的“自然”是什么意思?包含了作者和日本青年的什么感情?

  3,对课文标题、句式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文章的立意等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换用,有助于学生广阔性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全面,正确,灵活的根据自己情况作出恰当选择。如《我的长生果》一文中“书,被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一句话,我要求学生写出与这句话内容相同的几个比喻句。再如在教学完《死海不死》一文后,我让学生想想如果要使死海不死,怎么办?你要什么好办法?

  (三)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

  1.质疑导读 自问研读

  问题的出现,意味着学生对文章理解的程度深浅和思维的启动。我鼓励学生学会大胆质疑,合理探索。激发学生活跃思路,萌发主动学习的热情。我按事先确定的教学目的或要求进行有序质疑,营造独立思考、自我提问、探索问题的教学氛围,重在“引”,精心置疑设问,示范引导,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要求学生提一些有价值、重视有个性情感体念、主体思考味浓的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对文章的重点关键的地方进行推敲顿悟质疑。以便准确地把握文意,丰富情感体念,提高思想认识。通过思考解答,学生经历了无疑-有疑-有疑-无疑的反复递进,深化了的思维过程。从而锻炼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如《一面》的教学中,初读课文后,我布置这样的讨论题:作者和鲁迅的萍水相逢短短的时间内怎么会有这么深刻的影响?这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这个问题提纲挈领的把课文主要问题带动起来思考了。从文章的构思、鲁迅的个人形象、作者自己的思想基础和主旨等角度,学生做了多方面的回答。之所以这样问,一方面是强调文题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产生疑问,从而培养其质疑的精神。

  再如《听潮》中妻子这一角色的安排到底有何作用进行质疑?有同学认为:两个人一道听潮,有问有答便于文章情节的展开和情感的表达;也有学生认为:两个人爱海的程度不同,妻子作为陪衬,更衬托作者热爱大海的雄壮美,能更好反映了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有同学认为:作者的激情就像涨潮的大海,妻子的柔情就像退潮的大海,两者的和谐更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因而这一角色不可少……学生们据理力争,分析问题有主见,张扬了他们的个性。这种全局性的思考,有利于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培养。如此进行比较、推敲、探讨,既使学生对感知和捕捉语言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也逐渐养成深入思考的好习惯,有助于强化思维品质的养成。

  2.课外阅读伸迁移运用提高

  学生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向课外延伸是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思维深刻性的有效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既便于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提高了思维质量。

  学习课外文章马宝山的《铁匠铺》一文时,一学生不经意的说:“这哪是英雄,是罗汉的表现。”虽是不经意,却反映了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平板肤浅,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的匠心。我便说:“是啊,英雄是顶天立地高大的,冯铁匠在第一个被他摔到的日本人吉田前哗哗的尿好一阵子。被大雄摔到后,按约定钻了大雄的裤裆,这岂不是有损于他爱国的铁汉子形象了吗?”。经启发,学生明白了这不但无损其形象,反而通过其钻裤裆牺牲自我、承诺似金的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也更真实的再现了中国农民朴实豪爽的个性特征,这样的英雄人物更亲切更贴近生活。以此为契机,我因势导利,告诉学生写文章要贴近现实,真实自然。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思想境界得到了提高,思维也深刻了。

  没有批判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创新的本质就在批判性。批判性反映了学生一定的心向,即一定的态度和倾向,是形成学生独特个性的有效途径。教学中使学生全面、客观、公正、辩证地评判作家作品等也是培养学生思维批判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可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上进行批判。如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时,学生认为培植防护林种植草皮固然重要,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现时应该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作者对此认识不足。所以中国人总是在恶果出现后再消极防范的,没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我对此说法大加赞赏。说明学生批判意识加深了,且能联系国人的劣根性来谈,是思维训练的自然结果。

  也可就事物的全局来审视批判。如在教学《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一文时,我问学生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有人说同意,有人却不全赞同,说文章犯了以偏盖全的毛病!如杀人放火,吸毒成性,盗窃违法就必须畏惧,需要摒弃,我引导学生明确世界上任何事物不是绝对的。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深刻性和批评性。在课外阅读讨论时,一学生谈到古往今来人们对曹操的非议,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他喜欢曹操,原因有四:眼光、智谋、远见和个人修养,并能依据历史事实来佐证,赢的班上同学一片掌声。

  还可就事物的不同角度来批判。如教学《宋定伯捉鬼》时,学生明确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后,我让学生再思考,是否宋定伯与鬼能成为好朋友,结果会怎么样?学生由此展开讨论,相继发言,鬼对宋定伯是友好、真诚、善良。宋定伯之举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学生悟到宋之行为是对友好真诚的藐视,是对人类自私狭隘的揭露,是人类丑陋的抨击!学生对课文和社会现实复杂多了一层理智的认识,思想得到了熏陶,批判性也进一步加强了。

  在批判时,要求学生能自圆其说,有足够的佐证材料。在讨论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评,通过组织学生多向交流,集思广益、相互启发,产生思维的碰撞,更深入地理解了作品。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钻研的精神。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议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下一篇:语文教学要走综合渗透之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