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生物论文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导”的艺术

所属栏目: 生物论文  更新时间:2019-10-2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苏教版初中生物的进化”一节导学案例

朱婧琳

摘要:古语“施教之法,贵在启导”,现代课堂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的“导”就是穿针引线,因此“导”得艺术可以更好的启迪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对初中生物《生物的进化》一节的教学内容做了一些“导学”的思考与设计。

关键词:生物课堂、“导”的艺术

新课程教学理念中认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活动过程,成为科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精神财富的过程。知识的获得与内化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对知识进行自主性地构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打开知识之窗,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体验知识,感受知识的存在;指导学生应用知识,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帮助学生回归知识,促使教材知识活化。

一、课堂“导入”趣味性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这个话题是人类自古就开始思考的哲学问题,一直都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实际它也是生物进化的谜团,在引入课题时使用这个话题也可以激起学生的热议,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而且笔者还特意选择了一个gif图片,可以更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激烈的研讨中,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本节的学习。

二、概念“推导”生活化

本节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化石,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个抽象的概念,笔者呈现了一幅南京博物院的恐龙骨架化石的照片,生活中很多孩子参观过,对恐龙这类史前生物应该说没有学生不知道的并且也很感兴趣,而恐龙这种大型动物却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接着,笔者再呈现恐龙蛋、恐龙足迹的化石,这样恰恰可以导入化石的概念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者是遗迹形成的,并可以说明化石是古代生物存在的直接证据。这个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例子为化石概念的呈现做了最好的铺垫。

三、活动“诱导”主动性

“诱导”是劝诱教导通过一定的手段诱导出预想和设定的目标要将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转变成形象生动、兴趣盎然的学习活动,产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从而获得一种情感的愉悦,丰富内心快乐的体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教学研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习气氛活跃。

活动一:找规律

提供在不同地层中挖掘到的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对照表,表中图文并茂,让学生从中找出生物进化的规律。这种活动体验,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可以使印象更加深刻。

活动二:找差异

提供始祖鸟化石和复原图,比较与现代鸟类存在的异同,让学生用科学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思考,再得出结论。这样学生会感觉到原来科学研究是自己也可以参与和触碰的,让“科学”更接地气。

活动三:排顺序

提供文字资料,介绍了孔子鸟化石和中华龙鸟化石,从它们的特征与始祖鸟进行比较,找到它们在进化上的先后关系,将活动二的学习进行延伸和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活动四:填表格

表格是组织整理数据的手段,可以帮助理清思路得出结论。同样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一份关于马的进化的文字资料,要求学生提炼其中的有效信息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化石年代

体型

趾数

生活环境

前肢

后肢

 

 

 

 

 

 

 

 

 

 

 

 

 

 

 

 

这样的表格填写完毕,让学生按照化石年代的顺序比较马在进化过程中结构上的变化规律与生活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学生很容易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样是材料分析,其目的却是教会学生一种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

活动四:画图示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绘图画出属于自己的生物“进化树”,考验了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了积极性和参与性,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产生积极热情的学习情感体验。还要在全班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表扬赏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内化为学习的动力,当然不足也要艺术的指出帮助学生改进提高。

在本节课的师生、生生互动过程中,笔者不断安排学生易于参与进来的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不断的“跟进”学习,变“厌学”为“乐学”,学生也忙得不亦乐乎,去发现新知, 追求“真知”,并不断内化为“自知”。

三、总结“导向”全面性

“导”的艺术要恰到好处,还不要“华而不实”。通过学习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历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显然还不够全面,在本节课最后安排的延伸和拓展(主要是教材上安排的“课外阅读”——生物进化的其它证据),让学生对人类是如何研究生物进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既开阔了视野,又了解了前沿科技,说明了人类的探索还在继续,明白研究是可以多角度开展的道理。

“导”是整个课堂的教学的“遥控器”,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因此,“导”的过程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少灌输,多启发。变“教导”为“引导”,相信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通过自己的思考可以提升学习力。

 2、少指责,多宽容。要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激发兴趣,让教师的“导”更加有效,学生在课堂中才会更主动。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生物课中的“证明题”    下一篇:高中生物教师如何开展集体备课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