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生物论文

浅谈生物学在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所属栏目: 生物论文  更新时间:2019-12-1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谁“主”课堂——浅谈生物学在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广西柳州市第十二中学:刘玉萍课堂原本就是属于学生的,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与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它突破了以往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以下一些变化:

  一、学生学习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自主学习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对于生物的学习,学生一旦“学会”,就会运用于实践之中,充分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生物。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比如《免疫》一节教学中,学生通过看漫画认识皮肤,再通过观看皮肤的结构和功能的录相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基本事实,诱导学生全身心参与思考讨论,自主地获取知识,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认识由“原来如此”变为“确实如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生物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生物的兴趣,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由“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的转变——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课堂上适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是一种积极的参与教学的过程,是培养创造力、形成探索习惯的有效途径。以往的生物学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存在着过于强调学生个体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忽视,学习的主动性被压抑,因而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新教材打破了这个传统的教学模式,设置了六个探究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教师也应该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验课上有的放矢地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有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并让他们认真观察,认真记录。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式,通过他们亲手触摸,观察、实验,使各种感官协同作用,手脑并用,思维活动程度大大增加。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节内容,仅靠书本资料只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生态状况,达不到应有的情感意识和价值观。但是,通过教师提供的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本地有哪些生态系统?本地有哪些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破坏的事例?给本地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本地正在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环境?经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调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答辩,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学生上台答辩,由开始的紧张到后来的完全自由,由开始的被动上台到后来的主动上台。学生从活动中得到锻炼,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设计实验计划时,可开展各小组之间的竞赛,以满足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培养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变“个人竞争”为“集体竞争”,便于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为了获得小组的胜利,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开动脑筋思考,竭尽全力设计出不同的方案,经过一番激烈、紧张的讨论,各组纷纷汇报结果,争先恐后,积极性相当高,一旦发现设计有误,马上就有学生站起来订正,形成了浓浓的互帮互学的气氛。

  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动态的教学;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学习过程;变个别学生唱主角的学习过程为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探究意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竞争意识明显得到了增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的客观条件,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而是显得很随便,这种“开放型”“交往型”的教学方式,绝不是只追求形式,花样翻新,而是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操作学具,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与掌握”向“发现与探究”转变——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就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1、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课外资料,探究生物知识。

  在《尿液的形成》一节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到阅览室、互联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尿毒症的起因及症状,对人体产生的危害。然后让学生一个班分组调查周围人群中尿毒症的比例,走访其中的1-2位尿毒症患者,就尿毒症的成因,给家庭带来的困难进行摸底收集第一资料,走访医院,向有关专家请教咨询查阅资料,经过讨论、汇总、整理,最后撰写论文。

  在此过程中,学生查阅文献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提高了。利用学生动眼观察、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等活动,不仅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整体开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

  2、从观察、实验入手,引导学生探索、总结。

  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取广口大玻璃瓶一只,里面放入三层土,每层为5cm左右,并在瓶壁上标出分界线,然后放养10条蚯蚓,引出新课题:在这种潮湿肥沃的土壤里面最有可能采集到什么?(注意现在的广口瓶内土壤变化和下课后有什么不同?)首先,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注意:观察时不断用浸水的湿棉球润湿蚯蚓的身体,另一条不湿润)其次,观察蚯蚓的运动:①先将蚯蚓放在粗糙纸上,听一听它移动时有无声音。②将蚯蚓放在平放的玻璃上,观察它移动的速度,它在粗糙纸上快还是慢?③将两只蚯蚓分别放300倾斜的玻璃和纸上,观察移动的速度。再次观察蚯蚓对刺激的反应,用手指轻轻触动蚯蚓身体各部分,用浸过醋的棉球和用手电筒光照射。教师以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得出结论,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观察实验的能力。

  3、布置探究性课外作业,以激发创造性思维。

  智力发展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中去发展。上完课后,可布置一些课外探究作业:请同学们有时间在家探究一下“你常吃的水果里,哪一种水果里含有维生素C多”。通过这一活动,可以使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到学习生物知识是一种迫切的需要,对生物知识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实践证明,让学生直接参与生物实践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技能,又能巩固基础理论四、三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其实接受学习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也是必要的。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过多的知识点,使得教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新课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减少了知识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更多地强调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基于自主学习的观念,教学中学生学习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时刻注意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生物、理解生物和发展生物,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改变学习方式的目的,实现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文荣获第五届“百千万工程”中央教科所教育信息研究中心主办全国基础教育资源选拨与展播活动论文一等奖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在生物教学中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    下一篇:课件资源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