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物理论文

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所属栏目: 物理论文  更新时间:2020-08-3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正在走向深入,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广泛。本文在分析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总结了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问题情境设计的策略、问题提出的途径,以及问题教学法应用的原则。最后指出应用问题教学法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物理教学;发现问题;课堂教学。

  问题教学法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诱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也有人认为,问题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中把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使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技能,进而培养同学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虽然两种说法有所不同,但都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问题教学法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

  一、 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应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于学生,问题教学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如下三点。

  1、问题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的创新动力,促进学生的创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引起学生认真思考和领会学习内容,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2、问题教学法能促进及时巩固旧知识和牢固掌握新知识,通过回忆已有的知识,来评价和加强当前的学习观点,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3、问题教学法能帮助学生了解并学会使用学习资料,学会组织整理学习的知识使之系统化,帮助学生抓住重、难点。

  对于教师的教,问题教学法可以起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1、问题教学法能即时地反馈教学信息,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有兴趣,已经掌握了那些知识,还有哪些不知道,为教与学提供参考依据。

  2、问题教学法能便于因材施教,既可以提问差生,也可以提问优生,让学生各尽其能,皆有收获;便于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的见解、看法、领会理解问题的机会,为学生同化和反馈信息提供机会。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开发非智力因素。

  3、问题教学法能有利于组织课堂教学、控制课堂秩序和课堂节奏。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二、 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时首先要设置良好的问题情境来积极诱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下面重点阐述“问题情境”的设计策略及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途径,同时指出问题教学法应遵行的三个原则。

  (一)设计良好的“问题情境”的策略

  1、设计“实验演示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实验演示式”问题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问题设计在用实验演示的方式呈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学生实验等来创设问题情景。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均起着重要作用。如“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

  活动:

  ①一枚硬币和一张展开的纸片,让它们同时下落,让学生观察下落情况。

  ②一枚硬币和这一张被揉成团的纸,让它们同时下落,再仔细观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④噫,为什么会产生怎样一些变化呢?同样是这两个物体,为什么下落时间会不同呢?这一“悬念”情境使学生的大脑里马上产生了兴奋剂,思维被迅速激活起来,都希望揭开其中的奥秘。

  2、设计“生活实际”问题情境,激活创造性科学思维。

  “生活实际”问题情境,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图片或多媒体等影象资料来呈现问题,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的积极思维。如在“二力平衡”的教学中,可这样来设置问题情境:

  看图分析:停泊在海面上的航天测量船、匀速上升的潜水艇、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缓缓降落的神州飞船回收舱。

  师:a、这些物体各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呢?

  b、他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呢?

  学生回答:

  师: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作平衡力。

  师:以上这些物体的受力情况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师: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作二力平衡。

  [提出问题]:二力平衡需要什么条件呢?请大家大胆的猜想。

  [学生猜想]:

  师:哪位同学猜想的正确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验证。

  3、设计“发散式”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式”问题情境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教师从多种方向、多种途径、不同角度设置一些多向问题情境来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发现、寻找有着密切联系的知识点,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学生在做了“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后,教师可围绕该实验提出一系“发散式”问题:①为什么前后两次都要求绳子拉到相同的位置?②你认为实验的设计巧妙之处在哪里?③当改变两测力计方向时该实验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这一系列的“发散”问题,使学生对实验理解得更加透彻,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计“竞赛式”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竞赛式”问题情境,是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以竞赛的方式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究解决某一问题,促进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

  学习了“伏安法测电阻”后,现有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已知电阻、开关、导线若干等器材,请同学们设计出测未知电阻阻值的方法。要求:画出电路图、说明测量方法及所测电阻的表达式。评分标准:每设计出一种可行方案得5分,如能回答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提问加2分。这样学生的情绪高涨、讨论热烈,有的同学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有的用电压表和已知电阻,有的用电流表和已知电阻等,方案多达6种,这样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的智慧达到了顶峰。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其目的就是揭示物理现象,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进入到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学习活动之中。

  (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途径

  1、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从中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如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电风扇通电时为什么会转动?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等等,学生通过细心观察,提出问题,这就是探究愿望的体现。

  2、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认真思考,从中可能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在做探究分压电路电压分配规律的实验时,不小心把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导致电流表指针反偏,观察到这一现象的学生就会提出:电流表的指针为什么会反偏?又如:在做小电动机通过电转动实验时,有的学生想到:可否设计一个利用小电动机产生电的实验?等这些问题,是很有探究价值的,是值得肯定的。

  3、从课本或者课外资料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质疑的态度去学习课本或课外资料中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课本或课外资料中某些内容产生疑问,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问题。例: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有学生提出:核外电子绕核高速运动时,电子间是否会发生碰撞?我们认为,只要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明他们已经在进行探究。

  4、从师生的学习交流活动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在课堂活动中,不仅探究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而且从中发现新的问题。这些情况在课堂上是经常遇到的。例如,在关于原子核知识的教学中,学生提出:不同物质的原子核结构是否相同?在原有问题上提出新的问题,说明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是一种积极参与探究的表现。教师应注意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多提问题。

  (三)“问题教学法”应用的原则

  1、应遵循科学性原则

  提问的科学性是指问题叙述的科学性和问题内容的科学性,叙述问题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易懂。问题内容必须正确地反映客观物理规律。

  2、应遵循启发性原则

  问题的启发性,就是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多角度、多侧面、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如:学了“自由落体运动”后,提问:“在真空中,轻重不同物体从同一高度下落,时间还相同呢?”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应遵循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即要求围绕“中心”问题,提出一系列层次分明,一环扣一份的具有典型性、启发性、难易适中的问题,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由直观到抽象循序的展开,层层深入。

  例:下图钢片在力的作用下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问题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怎样比较可知力的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呢?

  为什么用手拍桌子时,手也会会感到痛?

  指导活动:指尖用力按笔尖,说出手指的感受。

  你能画出手按笔尖的力F1和手指受到的力F2吗?

  F2的施力物体是哪一个?

  靠在一起的磁铁松手后为什么向相反方向运动?

  穿溜冰鞋的人用力推墙时,为什么人要向后退?使人后退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哪个?由于问题具有层次性使同学们进一步认识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让学生逐渐深入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 应用问题教学法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课堂气氛要宽松愉悦

  每一个学生从内心来说,都是希望能得到表扬的,在课堂上若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是恰当的,教师就要对学生立即给予鼓励和表扬,如“你真棒!你真聪明!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等鼓励性的语言。若提出的问题不太恰当要给予帮助、补充和重新组织,以使成为一个恰当、明确的问题。若问题提出的水平过低,如是一个普通的常识性的问题,或书上已有答案,或问题本身就不成立,应不批评、不讽刺,要和善地向学生说明,直到学生明白为止。能使学生产生再接再厉、积极向上的力量。新课程是提倡自主、探究、合作方式学习,要求老师的评价语言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又能提升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二)用实验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而是先做一系列相关的演示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相互讨论与交流,再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出物理知识或规律。如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

  生:物体下落时间与物体质量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师:请大家完成两个实验,并体会物体下落时间与物体质量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实验:

  1.用一枚硬币和一张纸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2.用一枚硬币和一张被揉成团的纸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这样,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主动地参与“问题解决”,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不断地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教师应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

  学生提出问题后,同学们在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时,为了避免科学探究过程中的盲目性,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学生方向性的指导,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再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这样减轻学生科学探究的压力和负担,又增强科学探究的信心。

  (四)创设问题情境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创设新情境问题过程中,要自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科技与社会,体现现代物理的新内容、新方法、新思想、新观念,可涉及当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在不削弱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不破坏物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情况下,敢于突破物理学的框架体系,综合其他学科的内容,用联系的观点将学习内容综合化、实践化、社会化和现代化。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谈多媒体课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