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数学教学效果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0-10-1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在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老师、学生、多媒体已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三大要素。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来优化数学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认知、求知的内驱力

  少年儿童天性好奇,当他们接触新事物时,往往产生探索的欲望,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起点,也是发展智力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电教形式,把书本上静止的图形变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沟通知识之间,图形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从而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爱学。

  如:我在教学中使用投影片、录音机讲述数学家的故事和数学历史故事,有利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教学“时、分的认识”,一开始出示小明同学一天的作息时间投影片,让学生说说每幅图是什么时间他在做什么,学生一下子被三幅彩图吸引住了,个个认真观察抢着回答,从而很顺利地导入新课,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看一段录像,时针娃娃的对话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看不见摸不着。根据这一特点,我让学生用钟面学具,通过自己数一数(数大格、小格)、算一算、比一比亲自从活动中体验1时、1分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时,我又出示一张投影片:了解我国1分钟的生产情况,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可贵,要科学合理利用时间。接下来我放一段1分钟音乐,让学生做课间操,利用情境调动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自己动手,丰富学习资料

  传统的教学由于媒体单一,只能老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从而导致学生厌学不愿学。多媒体教学一改这一教学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充当观众的局面彻底改变。例如:在“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教学中,先用多媒体演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如:植物中的树叶;动物中的蝴蝶、蜻蜓;建筑物图案中形状各异的对称房屋等,并提问:这些图形美吗?美在什么地方?让学生通过广泛的讨论与交流,体会到图形的对称给人类带来的美的享受,并初步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知道美的关键所在。接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网上寻找资料,下载多张图片,有对称与不对称图形,有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图片涉及的范围相当广,但都是学生从电视媒体及生活周围所常见的。并将图片按类别制成若干网页,让学生运用现有的网络技术进行浏览、分析、比较。从而深刻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含义、特点。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丰富素材不仅使学生对此图形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也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图形的对称美,增强他们的审美情感,激发了学习热情。课后,不少同学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创造了自己的轴对称图形的画法,创作了许多漂亮的轴对称图形。而且学生依然热情未减,继续通过互联网查找、下载图片,并与同学一起欣赏、交流。这样一来,不光信息的来源更广、更开放。也让学生成为了信息的搜集者和提供者,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不但学到知识,也很好地培养了自己的信息素养。

  三、借助媒体演示,发展学生的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是一个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时候,往往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的胳膊,多媒体则能为之提供激发思维动机和兴趣的真实而又典型的材料

  例如:有这样一道数学题:正方形树林每边长1000米,里面有杨树和榆树,小明从树林的西南角走入树林,碰见杨树就往北走,碰见榆树就往东走,最后走到东北角。小明一共走了多少米?此题似乎让学生们一筹莫展,因为树林中两种树木的多少排列的规律一点都不知道。好像无法计算,正方形的西南角的正北方向,除最北端的榆树,其余都是杨树,东北角正西方向一条边上都是榆树,那么小明按规则走,正好走了正方形的两条边长2000米。如果不是这样的排列小明走了多少米呢?这道题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明在树林中走的过程:

  根据规则小明每走一步用一个小亮点闪动,通过的路线留痕迹,学生们凭借这具体的直观材料,一下子就会发现了问题,不管树木是什么样的分部,小明走的路总长是2000米,通过对这道题的分析解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初中生的思维是以具体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地过度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是这种初步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特征,基于这样的认识,组织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必须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向理性认识的升华奠定基础。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听觉和动态的形象,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内容。突破难点,突破重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在学生认识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圆的哪里?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的或椭圆形的,会是怎么样呢?经过讨论,学生一般都知道上述几问的解答应根据圆的直径都相等的特点去思考,但把车轮做成圆形可以使汽车行驶平稳,如把车轮做成椭圆或正方形车子就会出现不断颠簸的现象,学生很难说得清楚,想象不出实际的场景。在学生欲说不明、欲罢不能的时候,用多媒体展示如下的画面:安装着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在跳跃;安装的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在忽高忽低地行驶。学生在捧腹大笑中从反面明白了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道理。接着多媒体又显示一组同是圆形车辆的汽车行驶对比图:红色汽车的车轴没有装在车轮的圆心处,汽车在笔直的马路上颠簸;黄色汽车的车轴装在车轮圆心处,汽车行驶得又快又稳。看了这组画面,老师勿需多言,学生便明白了车轴应装在圆形车轮何处的道理。在这师生心领神会的时刻,教学的难点也就突破了。并且还使学生懂得了学好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

  总之,由于多媒体技术呈现的知识信息量大、动态感强,具有实时性,能将某些知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达到最佳效果,赢得了教学时间,留给了学生思维空间,提高了形式整体素质,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但有了好的电教媒体并不等于教学目标就能顺利而有效地达成,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而且要有目的,有选择地用好多媒体课件,才能优化了数学教学效果。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数学趣味阅读教学探析    下一篇: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