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数学课堂的创新教学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2-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知识就是财富”现代社会不仅要求人们具有丰富的知识,更要具有独立学习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新世纪的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开创精神和独立,创新的思维模式。带着这份新世纪的重托,我的教师生涯起程了。回首两年的教坛实践奋斗,感慨万千。虽然我还做不到让学生“学贯中西,文理兼达,情智双修”,但我却在不断丰富自己现代教学技能,增强专业知识含量,实施兴趣教学,了解和学习中学生心理学;使学生成为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新型知识探索者的过程中,找到几条有利于教学的创新之路,获取了几分感悟和启示。

  一 善用现代教学手段,以现代中学生心理特点为准绳,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开启学生兴趣之门。

  爱因斯坦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怎样把学生眼中单调的数字和简单的线条变幻成丰富,鲜活的画面成了我的奋斗的目标。同时,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发现:许多课堂上背不下公式的学生,课下却可以流利的哼唱只听一遍的歌曲;虽做不出讲了多遍只稍加改动的习题,却可以连闯网络游戏的重重难关。这一发现更加深了我的思考:什么原因促成这截然相反的结果?答案就是兴趣。因为这些事物符合中学生喜欢生动、直观、形象的心理特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及探求欲念。更重要的一点是,在此类事物面前,学生毫无压力感,学习细胞会主动、活跃并长时间在兴奋状态下工作。于是,我开始琢磨,能否在数学课堂上,营造出一种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符合学生兴趣需要的,活泼轻松的学习环境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为人师者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来设计教学环节,并适当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此事接不难做到。

  例如:我曾选用国编几何教材第一册“§1、4角”作了一堂实验课。本课是关于角的起始课,内容虽不多,却略杂。于是为了在开课伊始就吸引住学生的视线,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索欲望。我精心设计了每一个教学环节,并运用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首先是导课环节。我未留问题,而是让学生观赏了一组色彩绚丽、造型独特的图片,如:海底五颜六色的海星,红色的精密钻头侧面图,抽象派艺术表盘,诺基亚手机广告图片中模特飞扬的双腿…这些精彩的图片紧紧的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同时也让学生心中悬起疑问:老师为什么让我们观看这些精美的图片?这些图片与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必然联系吗?此时,老师可以因势利导,提出一个引线,让学生在刚刚观赏过的图片中找出一些几何图形。老师的“导”会使学生体内正充分活动的疑问细胞变成探求细胞活跃起来,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之中。这样既点明了本课主题,又水到渠成的把学生引入到了寻求知识内涵的授课环节,推促学生自觉、主动的寻求与角有关的知识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为了能够有层次的落实本节课的知识,我还针对本节课的内容不多,重、难点不深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容易疏忽的问题,进行了名为“开心词典”的分组竟答活动;制作了一套动画习题组进行了练习环节。

  学生做习题前,首先看到的是一些电脑设计的造型独特的字母按钮。每个按钮都连带一组练习题,供学生选择。由事先分好的小组选派代表选题、作答、分组竞赛,有奖有罚,但准许每组答题代表有一次向本组队员求助的机会。由于每组题都分散了重难点问题,所以就能使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答题的机会,参与面广,体现了“有教无类”。加之每个学生的表现都直接影响该组的成绩,所以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当有同学回答错时,同学们都争先纠正,当有的同学回答对时,同学们都给予热烈的掌声。

  这项活动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精神,更促进了同组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极大的鼓舞了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荣誉感。同时,也使得全体学生都主动、自发的参与到了练习活动之中,这样,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德育目标也得到了升华,可谓“一举两得”。

  二 摈弃“教师讲析一言堂,学生听写一课堂”的教学模式,实行“教师牵引一条线,学生主动编题解”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师留题、讲题,学生缺乏习作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只是机械的听题,记题。这就使得数学课堂因缺乏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缺少学生想法的表述流露而变得枯燥乏味。一言而概之,教师的大量讲,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发展,使之成为了只会“听写”的“速记生”。

  针对这一问题,我尝试着让学生根据所给素材、自编习题、自列公式、独立解题。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归纳、分析、运用的综合能力。并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意见之后,老师做总结:要先对学生自编的习题及解法给予肯定评价,尤其是对那些独具匠心,创编出老师也未想到的题目以及解法更要给予肯定评价。然后老师再列举出学生未考虑到的情况。

  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与鼓励,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的课堂互动,实现了教学相长。

  在我讲授国编代数第一册工程问题应用题时,我就充分地运用了这种方法进行的练习环节,效果很好。

  我先指导学生解析了几道应用题,落实了知识,理清了解题思路。之后趁热打铁,给出材料,由学生围绕所学独立编题、解题。

  我给学生的是一个动画素材:一个蓄水池,上面有甲、乙两个注水管。先由甲、乙两个水管分别将水池注满。再将甲、乙两管同时打开,将水池注满。要求学生根据此材料自编一道一元一次工程问题应用题。学生们积极踊跃,各抒己见。编的习题样式多,并且打破了例题思路的局限,有新意。但是却没有一个学生冲破教材中有关工程问题的例题中把工程工作量看作是1的模式。

  于是,我在肯定学生的表现之余,向学生列出老师自编的习题:水池可蓄180吨水,甲进水管每小时可注水10吨,乙进水管每小时可注水15吨,两个水管同时注水。请问几小时可将水池蓄满?

  这样,就打破了前面习题的固定模式,让学生明白工程问题中的总工作量不仅可以看作1,也可以是具体的数字。从而使学生对工程问题的理解又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与提高,亦有“事半功倍”之效。

  两年的实际教学,使我更加明确地认识到教育不应该是让学生进行由眼到手再到眼的机械化学习过程,更不是由知识到知识的简单重复;而应该是由知识方法→能力→素质→知识的倍增积累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言,“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是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数学教师,应当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正确的思想观念、典范的言行举止影响和感召学生,使其“亲师身,信师教”;用新型的教学手段、新颖的教学方法、新式的师生关系,去鼓励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使其可以“积点滴能力,筑终身素质”。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预习能力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