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预习能力的培养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1-02-0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说明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就好象文盲一样,而学会学习的基本途径是善于自学。课前预习在学生和老师是脑海里一直是语文课的专利,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数学老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进入数学课堂,其实这就是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对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准备性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预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也是在“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改革模式的先决条件。为此,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课前预习习惯,教给他们正确的预习方法,从而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最终成为有较强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

  一、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教师首先要应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教学实践表明,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孩子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途径。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教师既可以从理论方面给学生讲讲预习的好处,还可以在具体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向学生渗透预习的重要作用,并鼓励他们坚持预习,还可以作对比分析,逐渐让他们体会到预习习惯的养成对自己的进一步学习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学习成绩的提升至关重要。

  二、课前预习要讲究策略

  1、合理安排预习内容。预习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从学生实际出发,起点要低,要循序渐进地设立恰当的预习目标。学生初学预习时,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教师要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2、学案设计要实用

  学案是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导航”和“拐杖”,它能够使学生明确预习的内容和方向,提高预习的效率!学案的设计对教师要求比较高,除了要分析自己学生的学情,还要结合教材特点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价值,又有吸引力,并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预习兴趣的预习内容。学案设计的原则是:1、预习题要有针对性,即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2、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就要激发学生对预习产生兴趣,所以设计的预习题要体现趣味性,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探求问题。3、预习题要有启发性和指导性,能启迪学生思维。4、预习题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预习不要流于形式也不要要求过高,学生“跳”了,还是摘不到桃子,或预习形式千篇一律,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按照预习要求,让学生以学案设计的问题为依据,根据预习提示,主动查阅教材,做实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尝试获取知识,自主发展能力。

  2、介绍预习方法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所适用的预习方法是不同的,所以,根据小学生中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中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交给学生几种预习方法为好。

  (1)教材标记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

  (2)温故知新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

  (3)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性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

  (4)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3、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要重视方法的指导。

  (1)、细读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明确新课要掌握的知识,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

  (2)、看“看”就是让学生全面地看一遍预习的内容,想一想这一节主要学什么,和上一节(或以前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记“记”就是让学生在预习时,对学习内容圈一圈、划一划、读一读,甚至抄一抄,其目的就是记住主要内容。特别是概念课、推导公式等课尤其重要。

  (4)、思预习,也就是自学,当然要思考,因此,“思”就是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思考,开动脑筋,思考:这一节和上一节(或以前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例题等新内容能看懂吗?书上“小精灵”的问题能回答吗?......

  (5)、做通过上面的学习,检验一下自己掌握的如何,那就要做一下例题,做一下练习题,当然题量不需要很多,点到为止。

  (6)、问我想“问”也是一个主要环节,毕竟是自学,肯定有这样、那样不懂的问题,那就要记下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家要主动问,到学校更应该问,养成“不耻下问”的好习惯很重要。真的很重要,确实要好好引导。

  总之,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虽然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教学任务,但是只要通过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教师和家长科学、耐心的指导与监督,学生的预习水平就会不断提高,良好的预习习惯就会不断养成!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数学课堂的创新教学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师应具有的能力和素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