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幼儿园教育论文

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所属栏目: 幼儿园教育论文  更新时间:2021-04-2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 要】

  音乐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节奏感是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音乐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节奏训练,不仅可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增强他们互相倾听、协作合奏的能力,还可以很好地调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它在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陶冶幼儿的情操,开发幼儿的智力,向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死板、机械,严重束博着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各班幼儿的音乐水平,从感知音乐入手,结合语言节奏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以适应未来时代对人才需求。那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和培养。只有从幼儿本身所具有的节奏要素出发,以训练听觉和身体运动等为手段,才能唤醒幼儿天生的音乐本能。

  关键词:培养、节奏;听觉;语言;

  音乐中最强有力的要素、与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的源泉,它被人们列为七大要素之首,可见节奏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幼儿在唱歌、舞蹈、打击器乐等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因为节奏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音乐教学。那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和培养。我认为,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引导幼儿养成听音乐的习惯入手

  初入园的幼儿,初上音乐活动时,可以不要求幼儿唱、跳,而是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听老师弹琴、唱歌,看老师表演。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发现,有的孩子就围在琴的周围哼唱或自由舞蹈;有的孩子边玩玩具边听;有的孩子先看看我,认为与自己无关就接着去玩;有的孩子叫喊着、笑闹着,好像根本没有感到音乐的存在。于是我根据幼儿音乐发展水平,决定从听音乐入手,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来引导幼儿对音乐活动产生兴趣,激发幼儿想唱想跳的欲望,培养幼儿听音乐兴趣和习惯,并循续渐进。

  (1)抓住时机让幼儿多接触音乐。

  早上幼儿入园时,我总是用录音机播放轻声悦耳的音乐,使幼儿入园就进入一个安静、舒适的音乐艺术环境。来园活动中设有音乐角,配有录音机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节奏乐器、沙巾、彩条及少数民族帽子等,以满足幼儿唱、跳和欣赏的愿望。进餐时播放轻柔较慢的音乐。使幼儿边吃边听音乐创造了愉快的情绪,此时的音乐如同给孩子食谱中增加维生素一样有助于身心健康,不仅增加了幼儿的食欲,而且很自然地幼儿养成了吃饭不讲话的好习惯。午睡时我让保育员放"轻轻的摇篮曲",这样幼儿听着音乐很自然地就入睡了。当然我们在一日生活的配乐音量上使用特别注意,得当的促进幼儿发展。

  (2)、看图片学节奏

  如:我拿出一张有鸭子的图片问:"谁会学鸭子叫?"活动室里立刻热闹起来了。"嘎!嘎!再拿出一张│× ×│的节奏卡片要求幼儿边拍边叫,幼儿一会儿就掌握了这一节奏型;又取出一张闹钟的图片问"闹钟走时怎么响"?幼儿答:"嘀嗒、嘀嗒"随后我拿出 ︳×× ×× ︳节奏型卡片,幼儿又很快掌握这了节奏。

  (二)、加强音乐课的游戏性,让幼儿行动起来。

  在音乐课中加强游戏性,根据教学目的,巧妙地安排课的结构和内容,尽量做到情节化。每节课通过各小游戏进行两分钟的节奏练习、发声练习,用故事、玩具、乐器、头饰、情景表演等进行音乐教学。在教学活动中,边听音乐,边唱歌,边做动作,随时让幼儿进行伴奏或即兴创作。如:

  歌曲:拉拉勾

  在本次音乐教学中,当老师把歌名告知幼儿后,幼儿就与身旁的幼儿做起了拉勾动作,有部分幼儿两只小手相互拉钩,激起了幼儿的兴趣;孩子们活泼可爱的样子真让人高兴,当唱到"你也生气了,我也生气了"这句时小朋友们一个个做起了生气的表情、动作,特别是当唱到"小嘴巴往上翘时"幼儿们也都一个个有模有样的表现了起来,最后,在完整演唱时,幼儿们也都不由自主的边长边按歌词内容创作起了动作,开始了歌表演;随后老师灵活地进行了音乐游戏的教学活动。使一节课内让幼儿始终处在唱唱、跳跳、拍拍、敲敲、打打的活动状态,每节课都有新鲜多变的教学内容,使幼儿沉浸在欢乐中。

  (三)、重视听觉训练,培养幼儿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去探索节奏的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许多音乐能力都是来自听觉的,如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以及节奏感等都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而音乐节奏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首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去寻找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学会用听的方法探索节奏的能力,孩子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到处都充满各种奇妙的声音:清脆的鸟叫声;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悠扬的钟声等。让孩子仔细聆听这些声音不仅能给孩子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孩子学会了倾听,然后将这些声音用音乐来代替,让孩子听着音乐自由做各种动作,亲自感受各种各样的节奏,慢慢地孩子就会发现这些声音在不停的变化,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中体验了快乐,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四)、运用人体打击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

  节奏是音乐诸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它是构成音乐的基础。因此,要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就是要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德国卡尔.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强调以节奏感为基础进行音乐教育。他所创造的人体打击乐,是向幼儿进行训练的一种很可取的教学方法。这种人体打击乐,是以四肢为"乐器"。通过拍手、跺脚、拍腿和捻指等动作,奏出动听的节奏音乐。感受各种有强弱变化的声音。在幼儿的眼中,自己的身体不仅能自己支配,还可以发出好听的响声,这样的活动他们非常乐意参与。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运用人体打击的伴奏方法结合音乐教学内容,结合唱歌、舞蹈、音乐游戏及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具体做法是:

  1、在律动中运用人体打击乐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拍手歌"是一首欢快、活泼、有节奏变化的律动曲。在教学这首歌时,用拍手、跺脚、拍肩、点头等动作,编成律动教给幼儿,根据节奏不同、强弱不同进行练习。幼儿通过四肢活动,拍打出比较动听的节奏来,这样幼儿对这首歌不但学得快、记得牢,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在每次活动开始时,都会以拍手歌来先让幼儿进行律动;

  2、在唱歌中运用人体打击乐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在教幼儿唱歌时,应采用让幼儿点头或拍手为歌曲打拍子的方法,来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如在教《找朋友》这首歌时,在幼儿学会了歌曲后,引导幼儿一边唱一边拍手,这样即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为课堂增加了活跃气氛。在学唱的过程中,如歌曲《拉拉勾》中,教师会截取歌曲中的间奏将其写成节奏谱,来让幼儿熟悉节奏谱,并尝试按节奏谱来拍打节奏,并在完整演唱时在唱到间奏时加入节奏--拍打出节奏;

  3、在音乐游戏中运用人体打击乐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游戏是儿童的伴侣"。幼儿需要游戏,同时游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它给幼儿带来快乐和满足,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音乐游戏是音乐指导下的游戏,它把音乐和动作合在一起,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唱歌、舞蹈和欣赏音乐。这是一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教学形式。如"开火车"的游戏,它突出的特点是通过音乐的力度、速度和单色的变化,使幼儿即兴发挥的能力。"开火车"游戏乐曲表现了一列火车从车站缓缓开出,节奏鲜明的音乐,激发了幼儿形体动作的反应,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为音乐生动造型,促进了幼儿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

  (五)从感知音乐入手,结合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幼儿年龄小,对移动的节奏、比较持续的节奏更容易接受。

  1、首先进行语言节奏练习。音乐节奏主要的来源之一就是人类的语言。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微妙的节奏。

  2、再就是动作节奏的训练,动作在幼儿认识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音乐主要靠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表现手段来表达。但要让孩子感受这些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孩子节奏感时,需要有动作的参与。让孩子观察人体本身的许多动作中包含着强烈的节奏,感受形体动作能表现节奏;也可选择切合孩子日常生活的内容,配上简单优美的音乐表现节奏;还可以让孩子听音乐模仿喜爱动物的动作表现节奏。为了提高孩子练习的兴趣和孩子一起做动作,并注意培养孩子合拍的能力,选择生动有趣、强弱节奏比较明显的乐曲,让孩子随着音乐用形体动作来体验节奏的快慢和强弱变化,要求动作与音乐的快慢一致、和谐。当孩子基本掌握了用手、脚等表现节奏后,要引导他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节奏。在用形体动作表现节奏时,一定要注重让孩子自由发挥,切忌不要让孩子一味模仿,如果孩子出现动作不协调等现象应及时引导进行自我调整,以达到形体与节奏的协调统一。可见,节奏能力提高了,孩子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也就加强了,更有助于促使孩子身心的和谐发展。

  让幼儿感知二拍和四拍的节奏,鲜明地进行曲,同时也给他们欣赏三拍子的乐曲让他们逐渐区别这两种音乐的不同。如:在每次音乐活动时,教师都会创设机会让幼儿来辨别歌曲的旋律、节奏;感知音乐的力度、速度、高低,幼儿年龄小,对声音的强弱、快慢、高低抽象的概念是不理解的,必须用形象化的语言,由浅入深地让幼儿理解,幼儿才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如,让幼儿听出远近声音的变化,并通过音乐的强弱的对比,告诉幼儿什么是强,什么是弱,如何能使声音强弱等。

  3、让乐器进入课堂。在学习节奏时,让幼儿先用身体的各个器官如:拍手、拍肩膀、跺脚等来分别表现不同的节奏,在熟悉了相应的节奏时,再利用相应的乐器如;拍铃鼓、串铃拍出节奏型,突出了节奏,让幼儿用铃铛,双响鼓敲出节奏型,并让幼儿自愿选用打击乐进行歌曲伴奏,突出了节奏型、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脑、眼、手、口器官的协调配合,大家协调一致的演奏,注意力高度集中培养和促进了幼儿智力、和合作能力的发展提高。如:在活动《我爱我的幼儿园》时,我就发给孩子们各种打击乐器,让幼儿为自己的演唱伴奏。那时孩子们的表现完全是随心所欲,我从他们的眼神中,感到了孩子们的天真与自信,我对他们的要求是,听清音乐的前奏与结束,歌曲结束时,谁的乐器也不能有声音。循序渐进,我要求幼儿按歌词节奏,给一些速度较慢的歌曲伴奏,并训练幼儿根据音乐强弱特点来伴奏。

  (六)、重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节奏是为了学习音乐服务的,光靠节奏是无法将音乐的美升华的,所以培养孩子音乐节奏感时让节奏和歌曲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孩子对歌曲速度的理解,也能加强了乐感的理解及体验。怎样把节奏融入歌曲呢?如:在学习《火车开了》歌曲中,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以便更好的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同时让孩子们在教室里排成长队,模仿火车开动的轰隆轰隆的声音和亲身感受火车开动的有规律、有节奏的转动的音响效果,幼儿在理解后开始唱,在唱的过程中理解了歌曲的意境。在乐曲伴奏下能充分发挥想像力、创造力同时也感受出的各种各样的节奏,对发展孩子们的智力、个性及能力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总之,音乐是声音与情感艺术,培养幼儿音乐节奏的能力,必须引导幼儿多听、多想、多进行情感体验,多表现。当然不管运用什么手段去培养幼儿在音乐游戏中节奏感,但用最有效、最佳的方法去培养,那对幼儿来说都是有益的,节奏感对于幼儿将来的成长是有好处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是我们幼儿教育的重要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寻求最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幼儿,培养节奏感就是我们教育幼儿的比较有效教学方法。对于这种培养的探究,我们更要深刻去探讨,探讨更多的培养幼儿在音乐游戏中节奏感,让节奏感深入每个幼儿的心灵,使他们音乐素质和能力训练得到提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议中班幼儿“倾听”音乐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如何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