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小语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04-2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

  一、营造创新环境,激励学生创新;

  二、开启想象思维,开发创新潜能;

  三、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多向思维;

  四、诱导学生求异,培养思维的活跃性。

  关键词:环境想象质疑求异

  21世纪是一个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的知识经济时代,其最大的特点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创新能力愈来愈成为未来人们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无论是从培养21世纪建设者的需要来看,还是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来看,都需要语文教师大力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应对21世纪的挑战准备条件。

  一、营造创新环境,激励学生创新。

  系统论认为:环境是第一个在系统周围能够广泛产生作用的场所和条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人际关系中,才能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发挥自己的潜能。”可见,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培育创造型人才的肥沃土壤,因此,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积极营造宽松、和谐、向上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活动。

  首先,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要用温和的态度,和蔼的语调,赞许的眼神向学生输入积极的情感和无形的力量,要对每个学生倾注满腔的爱。这样,学生才能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地学,才能在师生互敬互爱的和谐气氛中产生学习的动力,才能愉快地参与到知识的形式过程中去。

  其次,创设竞争的制度环境。没有竞争就不会有不断地创造。现代心理学和医学研究认为:当前人脑的功能只有10﹪左右被利用了,还有90﹪的潜力可以发挥。通过竞争可以引起大脑某些部分紧张,是处于“休息”状态的部分进入工作状态。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成语接龙”、“我能难倒你”、“师生竞赛”、“朗诵会”等活动为学生积极参与创造了条件,唤起了学生的内驱力,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张德华老师在执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时,特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争吵的口语交际情境。同桌一人演伽利略,一人演亚里士多德,并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身份,全班学生情绪高涨,个个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最后只好到“斜塔”顶上做实验。在这样的表演中,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信息进行重组,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进行了切实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并明白了科学需要潜心的实验研究,对现成的结论要勇于质疑挑战。创作者在同一起跑线上,为突破自己的领域而努力,能实时保证旺盛的热情。当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对学习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第三,支持、鼓励并赞美学生自己的想法。有一句话说:“孩子都是往大人鼓励的方向发展。”当学生提出一些不平凡的问题或看法时,是他们心理和思维的一次的跳跃。教师要重视、支持学生提出的意见,用宽容、灵活的心态面对种种挑战,让学生把自己的潜能尽可能发挥出来。更重要的是,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不要强求一致的答案,接纳学生的各种反应并加以适当的引导,赞美学生的主动探索,大胆思考,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敢想、敢说,不断产生创新的火花。

  二、开启想象思维,开发创新潜能。

  想象是人的智慧、知识、意愿、追求的延伸与拓展,同时它也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再造想象,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

  1.看图想象

  小学生的想象有时借助于直观形象的画面,描述或想象时会更丰富。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开始设计时,可先让学生看没有声音的《小壁虎借尾巴》这一动画片,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后给这个动画片配音,在配音时,让学生带上动物的头饰自由想象,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这样学生兴趣盎然,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2、抓住文中“空白”,引导学生想象。

  在小语教材中,文学本身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据自己的理解,以联想、想象去填补这些“空白”,获得对作品的完整的认识。

  在小学课本中的文学作品,都具有这种“为定点”和“空白”,一句话,一个词,乃至一个标点,都可留下想象的空间。作为教师要独具慧眼,捕捉学生想象的契机,提供学生训练和创新的平台。如人物表情、动作中蕴含的内心活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小女孩擦火柴时得矛盾心理:又如课文结束故事的延续发展——《跳水》一课中,孩子被救上来发生的故事等。

  3.脑海构图

  “脑海”构图就实现让学生在听课时构思、想象画面,而后用口语表达出来,最后用自己的口语与课文进行对比,从而学文,激发兴趣。如《日月潭》第一段可以这样设计:教师配乐朗读本段,学生闭目在脑海中构思一幅幅画面。然后,学生尽情说说自己脑海中是怎样的画面,有的说自己“画”了一座山,山顶上有个湖;有的说湖的旁边有很多山;有的说湖的旁边有很多树;还有的说湖的岸边有许多楼房……最后,学生分组读文,找出和自己表达的意思一样的词语,说一说谁用的好,为什么?这样,不仅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4.动手画画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绝对优势,而形象思维主要是凭着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女性的。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动手画画,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日月潭》一刻钟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主要通过介绍光华岛,日月潭的形状和位置来告诉大家日月潭的来历。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之后华府日月潭的示意图;谈这样画的理由;老师点拨,学生结合画研读课文,结合画说文,读文,记文,丰富语言积累。在创作画图,阐明理由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兴致勃勃。

  三,激励学生质疑,培养多向思维。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这样的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者有力的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家谱学士,教师要热情的鼓励学生思考,不断提出疑问,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在每篇课文教学前,让学生先预习,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看课文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并把问题写在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高低提出不同的表扬,更要对不动脑筋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引导。 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例如:在讲《你们想错了!》一课时,板书课题后,就可以问学生看了课题后想知道什么。之后,引导学生质疑。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这是谁说的?他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问什么要这么说?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就为更好的理解课文作出了铺垫。

  3引导学生在课文中质疑。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问 的结合,并循环往复,不断提高。如讲《穷人》是在激发学生自由的有感情的读课文后,提问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发现了省么问题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题目是穷人,为什么桑拿的屋子温暖而舒适呢?为什么以《穷人》为题目呢?为什么要提到桑拿有五个孩子?桑拿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非这样做不可,这不矛盾吗?我把问题分类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匪类写在黑板上,学习,讨论,解决。通过集中讨论,学生不仅体会到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怀,而且有效的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4引导学生在教学后质疑。在讲读分析课文之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质疑,启发学生从思想内容,谋篇布局乃至教材内容等方面再质疑,提出不同的看法。如教学《西门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发问:西门豹为什么不采用禁止河伯娶亲的方法或者下令诛杀巫师的方法 ,而要一一惩治他们呢?通过讨论启发,学生明白了西门豹的目的:既要诚挚这伙人,又要教育老百姓,让河伯娶亲真相大白,进而破除迷信。

  5.引导学生捉住细节质疑。在教学《罗化身》一课时,让学生读预习部分,并启发学生预习:落花生这种植物有什么特点?这句话有个科学性的错误,谁能找出来?这就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都积极地去阅读,去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四.诱导学生求异,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求异思维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而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强的人,他们的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立性。他们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广辟蹊径,择善而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巧妙的教法,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大胆质疑,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精心设计提问。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同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如教《会摇尾巴的狼》一文时,仅设计了一个问题就教出了新味。根据教学目标,在进行到提示寓意时,大部分学生都围绕“狼狡猾样聪明”谈体会,且认为老山羊是学习的榜样。后来,在老师“狼确实可恶,但有没有可取之处呢?”的引导下,一生说:“狼的可取之处是思维敏捷。”另一生说:“狼很机智,也很坚强。它处于困境时,能及时抓住一线希望,用软硬兼施的办法让老山羊救自己。手段不光彩,最后也失败了,但它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学生们独特的见解,不拘泥于语言固有的结论,显然带有现实生活的痕迹。看来,在探求知识领域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受教材的约束,常常会闪现亮丽的火花。 变换角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有关因素,抓住某些知识点,巧妙地引导学生,或让他们思维自由地作多角度,多方向的辐射,或在他们的思维受某种定势消极影响而局限于一时,逼着他们越出“雷池”,由山穷水尽向柳暗花明的境地转化。例如,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课文换题目,用不同的线索沥青课文层次,给课文换上不同的开头和结尾,利用课文留下的“眼口”从多方面展开合理的想象,给有关句子换换说法等等,都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连动性。

  3.提倡争辩。如辩论会,平论会等,如我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安排了一个“《将相和》人物小小评论会”的环节,评论提纲:1.《将相和》里的人物你不喜欢谁?为什么?2.《将相和》里的人物不喜欢谁?为什么?由于学生通过熟读课文已有了较深的感悟,他们有话可说,评论会开得是热烈。有的说喜欢蔺相如,有的说喜欢廉颇,有的说两个都喜欢;有的说不喜欢秦王,有的说不喜欢赵王,也有的说不喜欢赵王手下的那些大臣,而且说的理由也比较充分。思维的撞击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有些同学还发表了独特的见解:“我还喜欢推荐蔺相如的那个人,要不是他的推荐,蔺相如还有机会为赵国效劳呢!”“我只喜欢赵王这一点,他能够论功行赏,封蔺相如上卿,没有埋没这个杰出的人才。”看,这不正是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吗?

  我国著名的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中国的小学生不乏聪明才智,不乏创新能力,关键是要有适合他们的教育,关键是要有能够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的老师。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再思考    下一篇:浅论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好处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