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新课改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策略初探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课改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策略初探

 

岳阳楼区梅溪一中    李春

 

新课改下,学生学习方式关系到他们学习的效率,关系到他们的成长。笔者认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那就是:培养自信、保持激情、充满爱心、学会尊重、自我更新、永怀希望。

一、           培养自信。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特的琴弦,熟知其音域,方可奏出美妙的乐章。表现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文章中的某一段语言写得漂亮,或某一个修辞运用得好,或者卷面整洁,甚至于作文中出现了一个新鲜的句子、新颖的词组,教师都应及时予以表扬,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语文“亮点”,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觉得我通行,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变“厌学”为“要学”。如有一次期中考试,我教的152班学生刘芳,她因一时疏忽少答了一道题,我就用红墨水钢笔批了一句,“我知道你能做出,仍给你满分。”就是这么一句,她一直铭记在心,语文学习由信心不足,变得信心十足,中考时,语文考试她是班里的第一名。

二、           保持激情。没有激情,什么也别想做成。中学生求知欲强,又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为激发学生的激情,激活学生的思维,笔者在教学中,总是拓展学生表现的空间,如上《背影》,采用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读买橘送别这个重点段,再让学生找出描写父亲背影的句子,联想自己辛勤劳动的父亲,描写一次父亲为自已做的难忘的事,体会文章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的主题,培养他们要孝敬父母,就应努力学习的激情。还利用课前三分钟一人次新闻讲演,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期一次家长会学生代表发言等等,这些训练与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掌声与喝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优点,觉得自已还有过人之处,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正如一句教育格言: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这比我们孩子去做重要得多。让学生变“要学”为“爱学”。

三、           充满爱心。关怀弱者,同情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孩子们听说或者看见小猫死了,便会撅起嘴哭,孩子们天生具有感受痛苦的特征,这种精神品行可以保持一生,也可以早早夭折,这一切取决于孩子所处的班级和家庭气氛,是否对别人真诚的关心和同情。一次次的救灾捐款,一个个学生遇到不幸,笔者总是带头捐款,让他们明白救死扶伤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还特意安排一个优生和三个后进生组成一个小组,让他们互相学习,看哪个承包组进步快。让大家明白: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在全民族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变“爱学”为“都学”。

四、           学会尊重。学生都希望他人尊重自己,受了一点委屈就受不了,但不注意尊重他人。笔者在找学生谈话时,很注意场合,在叫学生回答问题时,也很注重学生本人的能力,成绩不够理想的同学,回答问题相对容易些。学生之间的交谈也要求他们使用语言,禁止讲“脏话”、讲“痞主”,否则就会受到“蹲坐或做拳头俯卧撑”的惩罚,这样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的风气在班里蔚然成风,让学生变“都学”为“乐学”。

五、           自我更新。人天生都不坚强,帮助学生慢慢获得坚强应变的捷径,就是培植他们那些能克服和排除精神脆弱的种种品质,幽默,也是一种应变能力,它具有奇妙的融合力。成长中的学生更是如此,笔者当班主任近二十年来,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已先做到,如早晨7:00要求学生进班,自己要先进班,同时也跟学生讲:“如果我迟到,大家都可以不来。”近二十年来,笔者从没有迟到过,学生迟到的自然就少。学电脑,拿高级证,笔者在同行中总是走在前面,课堂上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满堂灌”,老师带头自我更新,学生自然也懂得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的道理。让学生变“乐学”为“善学”。

六、           永怀希望。这是最为人们所需要的,具备这种品性的人能在晦暗的年代看到光明,任何挑战都可以接受,任何困难都可以战胜。有些同学遇到一次考试失利,就灰心丧气;有些同学犯了几次错误,就破罐子破摔……遇到上述问题,笔者就讲毛泽东同志就是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走出来的;讲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对前途充满希望,胜利就会向你走来。再如一年一度的军训,学生在寒风中锻炼,在严要求中完成,虽然手肿了,脚受惩了,但整齐的队伍又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让他们明白了:没有耕耘,哪来收获的道理。让学生变“善学”为“巧学”。

总之,新课改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非常重要,需要学校、家庭的配合,更需要学生本人的探索。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看待语文教学的多元解读    下一篇:初中语文创新课堂“四步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