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11-2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观察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看出事物特征的能力,在人的一切生活领域里都是十分重要的。观察作为培养学生思维的先决条件,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增长和习作水平的提高。让儿童通过观察,了解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为以后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愿观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喜爱观察,他们才会愿意观察。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培养他们观察的兴趣。在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时,我就利用图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我让孩子看图画,校门口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尽管孩子们的回答没一个准确、完整的句子,还有语病。我一概表扬,夸他们眼睛真亮,会观察。学生们的兴趣高涨,我还告诉孩子,教材的每一幅图都有一个小故事,只有眼睛亮的、爱观察的孩子才会发现。好奇心、好胜心都促使孩子们的观察兴趣倍增。

  二、重视习惯养成,让学生有意观察

  低年级小学生外部感官的感觉和知觉,正在发育完善时期。他们直接认识现实的感知能力还很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注意调动和训练学生感觉器官。因为,感官参加学习活动越多,得到的感性材料越丰富。在语文教学中,我始终注意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拼音教学中,我让学生观察图形和声母的形体差异进行区分。如学习“b”、“p”时,引导学生先观察图上画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又观察两个声母样子有什么区别?而后,观察老师发“b”、“p”时的嘴形。通过看、比、想,帮学生编成儿歌“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在以后的拼音教学中,观察、比较成了常用的教学手段,学生的观察习惯在点滴中形成。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观察。

  低年级学生受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缺乏系统的观察能力,往往观察事物没有条理,表达出来时东一句,西一句。因此,要重视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尤其是教儿童有序观察和有重点地观察事物。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时,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先观察中间河流中的景物,再观察河流两边茂盛的树木和绿油油的禾苗,一幅江南鱼米乡的美景呈现在学生眼前。如看图写话《扫雪》,学生观察后能说出图意,但主次不分。为了让学生把握住重点,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上人物都有谁?谁是主要人物呢?哪些是次要人物呢?”我接着告诉学生,观察时要以主要人物为重点,仔细观察近处的两个同学怎样扫雪。

  四、写观察日记,促学生善观察

  当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习惯后,就能随时随处地捕捉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了。到了二年级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事写下来,写观察日记。如引导学生去观察体育活动、大扫除的场景、校园的花坛、秋天的田野、家乡的殷墟博物院等,观察时引导孩子有序去看、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达,并且用几句话写下来。写观察日记,孩子们把看到的景物用文字表述出来,他们积极性很高,日记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变得丰富起来。这样促使孩子熟悉生活,热爱生活,随时捕捉生活中有意义的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必须讲究方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给方法,强化训练,有的放矢,学生的观察能力自然会随年级的升高逐步提升。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思考的习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