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新课程下历史学科德育渗透的策略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21-06-2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里品质教育,在新课程下,进行德育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创造道德教育情境、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人的思想道德是灵魂,是人一切言行的指导。“人的所有各个方面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成分就是道德”。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在新课程下,历史学科在教学目标中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其本质在于提高学生的历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历史价值观和历史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从而进一步强化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因此,如何在新课程下进一步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我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现将有关策略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

  爱因斯坦说:“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重要源泉是教师的德和才,无德无才的教师是绝对不可能受到爱戴和尊敬的。”由此可见,教师不仅要有丰富学识,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良好的道德素质。

  首先,历史老师必须有心。历史老师一定要有与时俱进的观念,树立大同意识和发展意识,有心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作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逐步了解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其次,历史老师必须有德。要做到有德就要求老师自己先学会做人——爱党爱祖国的人,律己严格、治学严谨的人,感情充沛、和谐共处的人,诲人不倦,爱生并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再次,历史老师必须有识,即有广博的历史专业知识。历史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囊括了诸多方面,这对历史老师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宏博、专精、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唯有掌握较为专业的历史知识,备课中见微知著,讲课中深入浅出,不拘泥于课本、囿于教参,才能在渗透德育中不断启迪学生心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最后,历史老师必须有能。不仅要能教,还要能说、能写、要因材施教具有较强的课堂应变能力。

  有心、有德、有识、有能,构成历史老师的整体素质,这是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正因为如此,提高贯穿德育的思想认识,夯实历史专业基础是当务之急。

  二、要创造道德教育情境

  教师除了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去感染学生外,还要具有活跃的思维能力。开展活动、创设道德教育情境,达到历史课德育渗透的最佳境界,使学生受到道德教育。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兴趣是一个人爱好某种事物的稳定趋向,它具有动力作用。”孔子说:“如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讲到抗日战争时,我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国有殇,民有难。战争永远都是残酷的,但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近代的落伍换来的是不断找上门来的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破坏,更有被蹉跎的历史”。静态的屠杀照片震撼了同学们的心灵,很多学生说这是第一次感受到愤怒,有些女生甚至哭了,这比任何言语的教学都要深刻的多。促使学生的爱国主义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不仅掌握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中国人民所受到的屈辱和磨难与抗战取得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从而体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精神所在。

  诚然,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是关键,认识和实践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历史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经验,老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感化学生。采用渗透的方式,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创设道德教育情操,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道德和情感的感染和熏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最终达到历史教学的道德渗透目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书法教育渗透的研究初探    下一篇:德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