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材料作文教学模式探究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07-2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组合型材料作文、事实性材料作文、漫画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等精彩亮相,不断变换,让人目不暇接。而如何在教学中夯实写作基础、提升写作能力是重中之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不二法门。现将材料作文的教学模式总结如下:

  一、课本教材探究

  高中课本教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课本里的名言典故、诗词歌赋、人物素材应有尽有,开发和利用好课本素材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在每学习完一课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写作素材和规律,使素材和写作做到有机整合,既做到趁热打铁,深化学习内容,又增强了学生写作信心和提升写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探究能力。在学习完《沁园春﹒长沙》后,我要求学生根据毛泽东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分角度谈论自己的认识并写一段文字,学生积极踊跃发言,有学生以“树立崇高理想”为题写道:“在古今中外的历史舞台上,功利主义的革命家比比皆是,而具有胸怀天下理想的政治家却寥若晨星,。毛泽东年轻时就具有胸怀天下的理想,立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一生。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带领中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有学生以“青春飞扬”为题写道:“任何人都有蓬勃向上的青春岁月,毛泽东的青春,更是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指点江山,激情飞扬。青春的毛泽东有那种“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的远大志向,“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勃勃朝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革命精神。毛泽东把青春“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生只有一次,为什么不活出自己青春生命的精彩呢?让我们点燃青春的火把,为自己的生命留下鲜艳的色彩!”

  我们把课本当作原始“材料”,让学生多维解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写作欲望。在2017年10月份,我们把语文版的40篇课文做了整理和探究,并印发给学生,后来成了学校的校本教材。

  二、时事热点探究

  “文章合为时而著”,写作源于现实又指引现实,近两年高考写作材料紧跟时事、关注热点,这要求学生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在201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时,我组织学生观看,并要求学生写作练笔。学生在对卢永根的感悟中写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卢老曾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我希望能像一束小火花,点燃你们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他的这种天下为公、担当道义的赤诚之心和家国情怀,是留给知识分子,更是留给我们新时代的宝贵精神财富。还有学生写道:“作为一名科学家,他一辈子研究学术,保存了华南地区最大的野生水稻基因库。作为一名老校长。13年间,他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鞠躬尽瘁,打开了华农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作为一名教育家。他终生献身教育事业,慷慨捐出一生积蓄用于祖国的科研事业。奉献,从来都不是一个虚拟的时髦的词汇,靠真诚来树立,靠行动来证明,靠执着来升华。卢永根以其自己的模范行动,作出了最响亮的回答和最有力的注解。”

  在这些热点学习中,学生不仅积累了鲜活的写作素材,还提升了自我的认知能力和培养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意识,寓教于乐,大大激发学生的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兴趣。在2018年初,我们把2016年和2017年感动中国人物做了梳理整合,每个人物附上名言、事件、颁奖词和多维解读,一并印发给学生使用。

  三、自编材料探究

  学生在前二者的基础上,基本具备审题、解读、运用的写作能力,写作恐惧症在渐渐消退,写作自主意识渐渐提升。有学生根据2017高考课标2卷作文模式自主命题、自拟立意,“根据一项对成功人士的调查,总结了成功者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点:①胸花理想,志存高远;②心有定力,行不偏移;③与书为伴,视野开阔;④敢于突破,敢于创新;⑤喜欢提问,有所质疑;⑥反思自我,不断超越。请以“成功者”一两个方面的特点为基础,选择合适的关联角度,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态度与见解。”还有学生根据热播的《经典咏流传》自主命题:“《经典咏流传》是央视2018年推出的大型文化类节目,节目以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宗旨,采用“以诗和歌”的方式,把一首首诗词谱成歌,邀请“传唱人”唱出来给观众听。一首首经典诗词被改编成歌曲,在现代化的舞台上被全新演绎。新颖的形式,音乐之美与诗歌之美的合奏而鸣,让节目播出后一炮而红,在精彩纷呈的一线卫视春晚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叫好又叫座的经典之作,同时也让流传千百年的诗词歌赋在音乐旋律中焕发新的生命力。这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根据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

  这些自主命题、自发探究显示学生的考纲意识和“押题”能力有所提升,在写作上也更上了一层楼。

  总之,材料作文的“材料”就在课本和社会里,就在生活与思考中,能够解读和运用这些材料对打好写作基础、提升写作能力是大有裨益的。此外这三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不可割裂。只注重课本,即使再深入,也会“目光短浅”;只谈社会热点,不会链接课本,也是“无根之水”。教师和学生共同研读这些材料,做到能解、能写、能用,到达一定程度后自然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教师不再“头疼”,学生不再“心烦”。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改变孩子们的不良写字习惯    下一篇:如何教孩子写读书笔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