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口述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应用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21-08-02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专家认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五大内容。口述历史教学是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口述历史教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引用口述史料进行历史课堂教学;二是运用口述历史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口述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应用

  英国学者路易斯·斯塔尔认为:“口述历史是通过有准备、以录音机为工具的采访,记述人们口述所得的具有保存价值和迄今尚未得到的原始史料。” [1] 口述史料与其他类型的史料相比,更为有血有肉,亲历者的现身说法能生动叙述过去,还原历史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较之冷冰冰的文献记载多了几分温情,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也提升了课堂的实效性。

  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围绕课程标准,明确素养目标,精选口述史料,建构历史情境,探究历史问题,从而解释历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笔者在进行《抗日战争》的教学时,运用了崔永元《我的抗战》一书中诸多口述史料,包括共产党员、国民党员、普通民众等亲历者的口述资料,让学生探究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全民族抗战使我们取得了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从中体会团结一心的民族精神,形成国家历史认同。在历史课堂,教师还可以运用口述史料和其他类型的史料进行互证,通过对多种史料的辨析,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逐渐养成“孤证不立、多重印证”的实证精神,并提取有效信息,获得可靠证据,据此解释历史,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笔者在进行《西安事变》的教学时,运用了唐德刚《张学良口述历史》中的口述凭证、张学良《西安事变忏悔录》以及《中国近代史纲》中的文献记载等多种类型的史料,让学生归纳不同史料对西安事变的不同表述,并引导学生从材料出现的背景、史料作者的意图等方面分析成因,进而分析影响史料真实性的主客观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证意识。

  如何运用口述历史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运用口述历史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全程参与课题的确立、背景资料的搜集、口述访谈的执行、口述资料的整理以及后期的应用评估。学生可以在深刻探究过程中收获学科基本知识、习得学科关键技能、养成学科思维品质。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门“人性化”课程,学生作为探究活动的主体,会在潜移默化中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笔者依托锡山高中人文课程基地平台,得以突破历史课堂的时空限制,专门开设了《大家来做口述史》校本课程,使得口述历史研究方法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下面是吴雨琪同学所做的“我家的户口簿”口述历史课题。

  吴同学是一位90后,“户口”这个词对她来说挺陌生。在一次村里的外来租户问当老师的妈妈能不能上当地小学时,才听说了户口与上学之间的关系,引发了她对户口的兴趣。于是,她以“我家的户口簿”为主题,采访了老中青三代家庭成员,从自家的户口变迁(身边的历史)追寻近半个世纪苏南农村的变革。

  吴同学针对这个课题自主搜集了大量的背景资料,包括“户口”的来源、功能,“户口”在新中国发展的历史等。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三个典型时期的样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爷爷奶奶的户口、八九十年代爸爸妈妈的户口、21世纪堂哥的户口,将其置于历史的时空背景中,折射当时农村的社会生活。作为认识历史的“两只眼睛”,我们可以通过“特别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认识特定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奶奶说:“一年到头,去掉雨雪天,冬天闲里头(方言,意指不用干农活的时间段),年收入不足200元……你大姑婆是城里的工人,在无锡市绣品厂做清洁工,每天工作8小时,星期天可以休息,每个月有四十几元工资,还发粮票布票,不知比我写意(方言,适意、舒服)多少呢!”妈妈说:“当时洛社师范的录取分数线是638分,我们班里居民户口的600分都不到。想想都不公平!这不是又一次证明农村户口要比居民户口低一个档次吗?”爸爸说:“当我们的恋爱关系明朗化时,户口问题就成了阻碍!周围人都认为你妈妈是鬼迷心窍,吃错了药,居然要嫁给农村户口的男人……1995年初,我们家门前要建沪宁高速公路,征用了一些土地,每家有一个名额可以花3000元买居民户口。我毫不犹豫地买了,这样,我也成了‘非农户’,你外公外婆面上也有了光彩,你妈妈在亲戚朋友和同事面前也挣回了点面子。”

  吴同学通过这些口述史料理解了为什么那个时代大家都拼命要争取“居民户口”,也深切感受到城乡户口的差异,心里颇为“愤懑”,这促使她进一步去追寻深层次原因。

  妈妈说:“我们国家工业化起步晚,程度低,就业机会少,农业人口规模巨大。所以,要优先解决城市户口的年轻人就业问题。农村人没有工作可以种田

  养活自己,而城市人唯有工作才可以生存下去。”

  ……

  听完妈妈的话,吴同学有些释然,她继续收集资料,进一步了解到“二元制”户口管理制度背后的特殊国情,继而理解了这一制度存在的合理性。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过程,学生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通过史料的搜集和分析,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从而得出与历史研究相近的结论。

  爸爸说:“你堂哥考上了大学,户口可迁可不迁,自愿。你伯父伯母很纠结:万一迁出去了,户口性质变了,就回不到农村,将来拆迁就享受不到赔

  偿及补贴……”

  堂哥说:“我想把户口迁到学校所在地,以后在南京找工作,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可在城市落户和就业。”

  爸爸说:“我们村里的外来租户,他们的身份信息在电脑里都有登记,已等同于本地人,只不过户籍不在这里,政府也对他们平等关注,在城市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外来务工者,他们的子女到政府指定的公办学校读书,缴费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

  吴同学从堂哥迁户的争议和外来人员落户政策中发现,城乡附着在“户口”上的身份、地位、福利等差异正在逐渐缩小,从中体会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看到这种“不平等”并未完全消除,她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愿景:“我们期待在同一片大地上的两种人,能看到同样的蓝天——‘城里人’‘乡下人’不再意味着等级差别,‘中国公民’将是我们唯一的称呼。户口,这一中国特殊的人口管理模式,一定会退出历史舞台……” 这是家国情怀的体现,是公民意识和历史责任感的体现。“

  访谈让我了解身边的历史,而且感受特别的真切:对于普通群众而言,以前的户口实质是一种身份的认同、地位的体现,爷爷的‘户主’承认了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奶奶的‘户别’反映了在当年那个时代的经济地位、社会差异;妈妈改变‘户别’,就是改变命运;最富戏剧性的是我父亲和堂兄:一个是需要交钱才能改户口,一个是自主选择迁与不迁。这不能不说是一段特殊的历史,我家户口变迁从一个很小的角度反映了近半个世纪苏南农村的户口变革史。” 吴同学切身体会到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这是唯物史观的最好例证。

  吴同学在完成自己的口述历史课题的同时,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找寻历史发展的逻辑,透过表象看到历史发展的本质,形成认识历史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上文述及的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诚然,基础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达成要依托各个学科,但核心素养本身是具有跨学科性的,而口述历史本身也具有“跨学科性”特点,它几乎包含了全部的社会科学:比如口述历史的完成需要多个角色的分工合作;口述历史访谈需要新闻学的采访技巧;受访者的选择需要社会学的社会调查和统计方法;口述历史的转录和编辑需要语言学的表达方式;口述历史的解释需要哲学的诠释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口述历史的收藏需要图书馆和档案馆的编目和保存知识;口述历史的传播需要掌握各种新媒体操作方法等。因此,学生在做口述历史的过程中,能获得各项能力的全方位训练,包括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调查能力、技术能力等,这些都指向“全面发展的人”这个目标。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构建和谐课堂,提高学习历史兴趣    下一篇: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