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谈高中历史试题的命制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在应试教育日益“发达”的今天,各地的学校在对提高学生成绩的认识与做法上都倾向于雷同,即强调文科练习化和加大考试的频率与强度,并以此作为挖掘学生潜力的法宝,取得了一些成效。这样,试题命制便成为高中历史教师经常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掌握一些命制试题的方法与技巧,以提高试题质量,确保训练的信度与效度,就显得很有必要。笔者多年来有幸参加市统考命题工作,为我提供了大量编制试题的机会,从而摸索出了一些命题的方法和技巧,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这里谈几点体会,以就教于各位同仁。

我要与大家交流的第一个问题是——“扎实的基本功是命制好试题的前提”。要命制出一套较高质量的试题,必须具备一些扎实的基本功。

首先,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要能熟练地驾驭教材。一是在宏观层面要能对整个高中历史教材体系熟练把握,并在微观层面加以深刻理解,挖掘其丰富的内涵,做适当的延伸与拓展。同时还要加强理论修养,熟知常用的基本观点、原理,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观点分析历史现象。这样对整个学科知识的掌握就能有较好的广度与深度,在命题调动知识时,就能驾轻就熟,统筹兼顾,游刃有余。

其次,对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要进行深入研究,熟悉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明确考试范围,以及学科思维能力的要求,还有思想教育目标。只有明确了这些要求,在命题时,对所编制的试题要考查哪些能力,要贯彻怎样的命题意图,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才有明确的方向。

第三,要加强对高考试题的研究,把握高考试题的风格特色。具体来说应从考试题型,到试卷结构,试题立意,赋分比重,考点切入方式等方面,都要进行详细而具体地分析,以便对高考试题的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熟悉了高考行情及动向的基础之上,命制试题时,便能做到心中有数了。使命制出来的试题能尽可能地形似高考,甚至神似高考。从形式到内容上与高考越接近,训练的效果就越好,因为学生的应试能力在高仿真的训练中,毫无疑问能得到切实地提高。

第四,积累素材,厚积薄发。命题思路的形成,往往来自突发的灵感。而这些灵感的出现与获取,存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对某个知识点的巧妙处理上; 也可能来自提问过程中,学生巧妙的回答;还可以来源于平时看电视新闻,或是阅读书报杂志时得到的感悟;抑或是来自广泛浏览、筛选试题时,从别人的思路中获得的启发;再者还可能是在聆听专家报告,或与同事探讨热点问题时得到的启示。把这些素材积累起来,往往就是良好的题源。有了这些深厚的积累,命题时就能厚积薄发,顺手拈来,思路如泉涌。而且编制出来的试题能与教学实际很好地衔接,实现教与考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要加强命题意识和钻研精神的培养。现在很多教师把命题,简单的理解为筛选试题,然后拼凑出一份试卷,这种做法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命题。只有由老师自己编制的试题,即原创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命题。然而,据笔者了解,目前高中历史教师中能够编制试题的并不多。因为开发原创题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不仅要求命题者对整个学科知识能融会贯通、驾轻就熟,而且要掌握试题的命制方法与技巧,还要有一定的钻研精神。再加上日常教学任务较为繁重,难以抽出时间去钻研试题。鉴于目前的现状,笔者认为要提高广大历史教师命题的能力,提高命题意识是当务之急,要让广大教师认清编制试题的重大意义,命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深化对教材理解的过程,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它能够有效地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有力手段。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有利于增强命题意识,才有可能付诸于行动。因为说到底,行动是由思想支配的。

接下来,我要与大家交流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试题命制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是要编制好考点知识双向细目表。表格样式可设置成章节知识点、考试名称与考点、题型、分值、难易度及答题情况反馈等栏目。然后将每一次考试的相关信息都认真详细地填写好。这样做,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每一次命题时,要考查哪些知识点,从哪个角度考查,就能有个通盘考虑。历经数次考试下来,就能实现对所有要考查知识的全覆盖,对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则能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全方位考查。从而有效避免一些知识点的不必要的重复考查,而有一些知识点则被遗漏,成为学生的知识盲点。可以有效增强考试的信度与效度。

二是在试卷结构上应兼顾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明确考试范围,并大致确定各部分考查知识点的赋分比重,如果是阶段检测,应侧重近期所学知识,适当兼顾前面所学知识。

2.在题型选择上要规范,最好不用高考已淘汰的题型,以免产生不好的导向,使学生无所适从。因此要采用与高考相一致的题型。

3.考试内容方面,要注意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这三块内容的考查比例要适当,统筹兼顾。

4.在试题难易度的控制上,要力求平稳,确定适当的难度系数,切忌太难或太易,大起大落。注意基础题、中档题、难题的比例结构要合理,一般情况是基础题和难题的比重均应控制在百分之二十左右为宜。

5.考试题量要恰当,要根据考试规定的用时、分值,确定合适的题量,以中等程度学生能完成为度。据我所知,不同学校在平常考试用时方面不尽相同,从60——120分钟不等,差异较大,因此在题量的把握上难度较大,在此建议大家,参考市期末统考的用时与题量做调整,适当增减一些题量。

三是在考查知识的切入点上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注重基础性

尽管近些年来高考命题注重能力立意,材料型情景题大量出现,但绝大多数试题仍然是采取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的模式,能够直接或间接在课本中找到答案。可见大多数试题仍然是贴近教材的,是以教材为依托的,直接或间接地考查课本基础知识。因此在命题选材时,仍应以与课本知识密切相关的素材为依据,考查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宜脱离教材,游离课本太远,更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因为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片面强调能力,能力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过是一具空壳。正因如此,不管试题形式如何变化,最终还是要回归课本,回归基础。

2.突出能力立意。尽管前面提到高考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但这种考查不是教材知识的简单再认或再现,而是以知识为载体突出对学生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即所谓死知识活考查,重理解、考应用,因此高考同时又体现出“命题立意能力化”的特点。

那在命制试题时应如何突出能力立意呢?一是在考点的选择上要多考查“为什么”等理解层次的知识点,少考查“是什么”等了解层次的知识;多考查具有延伸性、拓展性的知识点,少考查现成结论性的知识点;多考查具有迁移性、整合性的知识点,少考查分散的、孤立的知识点。二是将课本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提供较为新颖且信息丰实的材料,创设新的情境,变换新的设问角度,给考生一种似曾相识,又有所不同;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三是在对答案的组织上,要求试题的答案不是教材知识的简单照搬,不是某一个知识点的简单再现或多个知识点简单相加,而是根据材料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加工或整合的一个过程,即答案生成整合化。

   

3.热点知识考查隐形化。众所周知,高考试题不回避热点知识,充满时代气息,但其切入点往往是采取从某个具体角度隐形介入的方式来影射热点的,即所谓“热点问题隐形化”。命题专家一方面要体现热点,另一方面又要防止猜题押宝、死记硬背,因此在材料的选择、情境的设置、呈现的方式、设问的角度等方面充分体现出新颖和隐形的特色。试题总是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与教材知识点有机结合,将考查的热点巧妙地隐藏在所设置的情境中。如今年高考第39题,考查的是民族团结问题,其切入点是土尔扈特部落回归祖国这一历史事件,隐含的热点是今年三月份拉萨少数藏独分子掀起的骚乱事件。因此在编制关于热点知识的相关试题时,就要尽可能从那些相关的知识里面寻找符合隐形介入原则的具体知识点寻找突破口,并巧妙切入,精心设计问题,这样命制出来的试题,不仅显得新颖,而且有较强的针对性。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把握历史课标,从容应对新高考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历史复习初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