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物理论文

​浅谈数字教学资源与物理教学的有机融合

所属栏目: 物理论文  更新时间:2022-04-3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探究问题。然而,在物理教学中很多实验虽然理论性很强,但是缺乏可操作性,无法呈现出理想的实验效果,学生也因此无法通过实验深刻理解物理的相关知识内容。如何突破这个困境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数字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给我开启了一扇大门,为物理教学提供了无限发展的空间。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在探索如何使数字教学资源与物理教学的有机融合,特别是在备课时我充分挖掘教材各方面的信息,并通过大量的网络学习与资源共享,并结合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使数字教学资源广泛应用在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等核心素养。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数字教学资源与物理教学有机融合的实例:

  一、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第1节《声现象》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使玻璃罩内成为真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玻璃罩的密闭性较差,无法做到真空状态,因此这个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根本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只能是随着空气慢慢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小,所以一直以来我们教师都是以实验推理的物理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也希望对真空有更多的了解。在数字化的时代和信息社会,通过大量的网络学习和根据新时代的学生接受现代化的信息量较多的实际情况,在备课时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搜集到2018年1月23日神州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在观看中学生好奇的问:为什么在太空舱中的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难道真空能传声,面对学生渴望的求知,内心深受鼓舞,引导学生讨论、上网学习、查阅资料,查找相关知识,明确了真空不能传声,只因太空舱内不是真空的事实。另外学生也对太空“玩”陀螺;太空演示“单摆运动”

  ;太空做“水膜” 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受目前学生已有的知识所限,还不能真正意义上理解失重状态下的这些情景,但至少可以引领学生们带着好奇学习物理、带着思想与他人交流、带着问题去探索、带着兴趣去上网学习。信息化的教学使学生们大开眼界,通过这堂太空授课学生学到了不少关于太空的知识,学生们身临其境地受到感染,萌发了崇尚科学、热爱航天、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更激励了学生的人文情怀。

  二、噪声的波形实验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观察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在以前的课堂上只是让学生听到这种难听的噪声,无法实现观察它的波形情况,学生也无法与其它声音的波形做比较,平淡得没有任何兴奋点,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对网络知识的学习,了解到多媒体示波器可以将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直接传递到示波器中,会随着发出的不同声音感应了不同样式的波形图,学生们开心极了,课堂立即活跃起来,说起来、活起来、动起来,学生情不自禁的利用身边的各种物体发声,大声喊叫,一个都不示弱,学生大胆尝试探究式的进行观察。在课堂上有学生问我:“老师,我们文化广场的音乐喷泉的原理是不是也和这个是一样的?”,出现了“节外生枝”的情形是我完全没有预设的,对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说明了知识发生了迁移,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像科学家一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三、影响电阻大小因素实验

  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演示实验深受学生喜欢,将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直观、有趣、奇异、多变,把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并能更好的理解知识的内涵。然而,有些演示实验现象变化不明显,仪器尺寸又比较小,如电流表、电压表,学生看不到表针的摆动;有些演示实验物理过程太快,如电铃发声的过程,学生看不清楚。为了能够使学生视觉与听觉的协调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采用多媒体课件电路元件可移动来辅助,如在学习《电阻》影响电阻大小因素实验,随着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交替变化,屏幕上表针的摆动明显清晰,学生能快速轻松的对比电阻的大小,同时,元件的位置及导线长短的可移动,灯泡的自然发光可以亮暗的变化等,学生都感到特别新奇,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兴趣是很好的老师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伴随着多媒体电铃的发声学生清楚、直观的分析了它的工作原理,自豪与满足流露在学生的脸上,在这种信息技术的引领下,学生不仅提升了审美情趣,而且也收获了自主发展,乐学、善学的学习热情将数字教学资源与物理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四、光的直线传播——日食、月食

  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然而,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就无法做到学生观察和体验,学生只能在想象中学习和理解,如:日食、月食。当学生的目光聚焦在日食、月食的动画视频时,太阳、月亮、地球三个星体的转动,惟妙惟肖将惊人的天体尽收眼底,学生很容易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并能够进行简单说明,突破了以往这节课的学习障碍。在教学中像这样大到天体、海洋涉及相关的物理知识较多,如: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相对运动、失重现象、浮力、光现象、太阳能电池、压强等,教学中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量,渗透在教学的相关内容中,让学生观看航天技术和航海技术,我国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船,以及太空对接;令国人骄傲、名震世界的港珠澳大桥;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入7000米的深海中,结合视频说明,设想你在7000米深的蛟龙号潜水器中把一只脚伸到外面的水里,海水对你脚背的压力相当于1500个人叠起来踩在你的脚上,这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使学生更形象的体会到中国人民的智慧与伟大,学生深感惊心动魄的伟大壮举,也会为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培养了学生责任担当和社会责任感。

  五、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这是一节实验课的教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一侧不同位置,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蜡烛的成像情况,并记录蜡烛在不同位置时所成像的大小、倒正、实虚,学生根据所记录的数据分析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然而蜡烛的位置是有限的,学生很难准确的得出成像规律,最后只能由老师包办代替了。之后不知对得出的规律要反反复复多少次的记忆与应用

  ,还是无济于事,毕竟实验的局限会导致影响学生分析问题的全面与准确。借多媒体flash动画,结合学生前面已做的实验体验的基础上,在画面上慢慢的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将实验中蜡烛的无数个位置连续起来,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直观的看到蜡烛的像是逐渐变化的动感的视觉效果,这视觉的冲击使学生一目了然,同时,触到了学生的兴奋点,情不自禁的笑容找到了成像规律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

  随着数字教学资源与物理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知识也灵动起来了,难以理解的内容也容易了,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了,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意识增强了,新知识通过数字化的教学,从学生的经验中发现、学习、掌握,沉闷的课堂变得有话可说了,在这样的课堂让学生有了话语权,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这节课过的真快啊!每节上课前,学生就会主动地过来询问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好不好玩?在课堂上每当看到学生渴望和期盼的目光,这时我的内心总有一个声音:不认真备课,不做好充分准备,跟不上学生已有的新时代信息,不与时俱进的学习和运用与教学相关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还如何高喊:面向全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做全面发展的人。

  教师面对数字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方便了教学,为深度学习提供了空间,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但更多的是对教师的挑战,那就是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要更新,面对数字化时代教学的新挑战,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媒介不再是单一的了,需要教师有学科和课程的前沿性和前瞻性的意识,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本质是超越,超越自我,将会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优化物理线上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研究    下一篇: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