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校科室范文 > 校长办公室范文

中学“减负增效”提高作业布置有效性的管理办法

所属栏目: 校长办公室范文  更新时间:2022-11-1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有效教学,提高作业有效性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针对长时间观察得到的我校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制定我校的“减负增效”提高作业布置有效性的管理办法。

  (一)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以生为本的现代作业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首先要求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确立与现代教学和新课程理念相符合的现代作业观。

  1.学生主体观

  学生是作业的主体不仅意味着学生是老师布置作业的完成人,更强调学生对作业的自我设计、规划和布置,强调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应体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自我支配和控制的权力与能力,即在作业的各个环节和阶段进行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自我补救,从而实现学生全面、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2.有效作业观

  有效作业观是师生对作业效率与效益的自觉意识与追求意向。确立有效作业观,首先要有强烈的作业质量与效率观念。通过对作业系统化的科学设计和作业方法策略的优化,达到作业质量和效率的最佳状态,提高作业的实效性。其次要有整体和长远的作业效益意识,重视今天的作业对学生终身发展的效益,杜绝过重过多的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良作业现象。

  3.作业的多维目标价值观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作业中以知识掌握和技能为目的的单维作业目标价值观,使学生的作业过程成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三维目标整体实现的生命成长过程,实现从以知识为本位的单维目标价值观向以发展为本位的多维目标价值观的转移。

  4.创新作业观

  在接受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观念和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创新的学习作业观,在作业中改变单纯进行接受性、巩固性练习的现象,在作业设计和布置吋注重作业内容、过程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开放性、生成性、过程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其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实践操作和引寻探索活动,通过创新性作业引寻学生在接受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学习,提高学生发现、吸收新信息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5.差异作业观

  教师要确立差异作业的观念,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知识基础和年龄特点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差异精心设计具有差异性和选择性的作业,在作业的内容、形式、数量和难度上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和空间,实施难易适度的个性化差异作业,让学生在完成差异性和选择性的作业中因材施教,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最新发展区”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完善、自由的发展。

  (二)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学科作业布置的质量

  切实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必须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优化作业设计,科学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质量,从而产生“轻负担高效率”的作业效应。

  1.精选作业内容,强化作业的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实施有效作业。

  教师必须在选题、编题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作业的选择和编制技能。要根据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作业的范围、要求和吋机,跳进“题海”精选作业内容,确保作业富有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作业效果。(1)目的明确。作业的选择必须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学生实际,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布置。(2)具有典型性。精选作业内容,必须突出典型性,从大量的练习内容中挑选出最本质、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习题布置给学生。这样的练习,量少质高,以一当十,可以起到融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3)具有启发性。题目无法穷尽,题型千变万化。只有具有启发性的作业才能帮助学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提高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4)具有系统性。作业设计必须系统地考虑学期、单元和课时的连贯性与一致性,切忌心血来潮、随意点题。让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可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2.实施分层作业,重视作业的层次性、差异性和梯度性。

  设计和布置作业,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作业,针对性地调控作业难度,使作业既有统一要求,又能照顾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从而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促进学生差异发展。(1)由易到难,注意知识层次。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要做到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从模仿到再造,再到创造性发展,做到环环相扣,拾级而上,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作业与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式作业与练习,以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作业与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技能的转化。(2)针对学生差异,设置分层作业。只有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适合各自“最近发展区”的作业和练习,才能构成问题情境,有效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3)设置台阶,放缓梯度。即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习题进行分解或给予具体的提示,系统地规划分步骤的练习,在学生对若干个具体问题作答后,再进行一次整合。这种难度分解的作业,可以使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逐级而上,一方面,提高他们完成作业的效率,减轻疲劳程度,另一方面,又使他们在负荷适当的情况下,达到作业目的。

  3.丰富作业形式,突出多样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教师指寻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一要求反映到作业设计和布置中来,就是要赋予作业以多维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使作业体现出多样性、自主性、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的特点,让学生在充满智力挑战的愉悦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1)多样性。作业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有标准答案的练习不是作业的唯一形态,要恰当地釆用口头练习、表演练习、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发挥每种作业的独特作用。可以是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设计的作业;可以是知识巩固性作业,也可以是应用性或实践性作业。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布置特色作业。(2)实践性。根据作业的性质和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可以把作业划分为理论知识性作业和实践操作性作业。这两类作业各有优势和不足,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运用。鉴于我国传统作业中存在的重书本、轻实践的实际状况,新课程提出了加强实践性、活动性作业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吋必须摒弃仅仅注重解决书面问题的弊端,让作业从书本回到生活,将问题置于有趣的问题情境之中,加强作业的实践性。(3)开放性。作业设计要冲破课本和课堂内容的约束,作业内容源于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既有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也有走出课堂的拓展,向社会和生活开放,设计一些能让学生自主发挥、各抒己见的作业,为学生营造一种敢想敢说的氛囿,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管理具体办法

  (1)课后作业布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学生课外作业,就其功用说,或用于巩固已学知识,或用于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或用于培养学科能力,或用于引导学生研究探索。教师布置作业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增强作业练习的效果。如对于抄写类作业,每门功课在布置任务以中等同学为标准,不能超过10分钟。

  (2)教师布置习题在题型和题类上要精选。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可设立基本题、提高题、综合题、变式题、探索题等题型,根据不同对象的学生,可布置必做题、选做题、追加题、思考题、订正题等不同的题类,使全体学生都能通过作业得到相应提高。杜绝作业布置的随意性。如平时的伴学单的使用,非测试类讲义以8开单面为准。

  (3)课后作业布置要适量。考试科目,每节课后布置的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毕业年级可适当增加10分钟。非考试科目的作业原则上当堂完成,课后一般不布置书面作业。学生每天书面作业总量应控制在120分钟以内;要留有时间让学生完成自主作业。每个班级要在班主任的统一协调下,合理布置各科作业,倡导分层次布置作业。

  (4)作业布置与收缴要规范化。作业必须随堂布置,一般不得在放学时突击布置;学科性课后书面作业,一般当天布置,隔天收缴;其他活动类作业要给学生完成作业留有充分的时间。学生课后作业要及时收缴,迟缴的要追收并查问原因,进行教育。

  (5)学生作业要及时、认真批改。判定对错的符号要清晰、明确,错题必须要求学生书面订正,必要时在错题处要有简明批语。

  (6)伴学单等讲义在交付文印室前,一定要到科目分管负责人处进行审批,领取批条后交付文印室备案。

  (7)各学科作业布置由备课组长统一布置并检查记录。教导处、年级组、分管校长在备课组长检查的基础上抽查。

  (8)每个学期学校将至少进行一次学生访谈来了解相关情况,并及时反馈到个人。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教学“五认真”实施意见    下一篇:中学教师二级聘任制实施方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