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浅谈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
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由此可见低年级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系:词语教学是为阅读奠定基础,为儿童独立阅读排除障碍;阅读是积累词语、发展语言的重要载体和途径。词语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须探索科学的方法提高词语教学的实效性。
一、抓重点词语,分层呈现
低年级孩子刚学语文,即使在一篇小文章中也会遇到很多生字新词。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文本,抓较难理解的重点词。如《苹果落地》中的“习以为常、好奇、自言自语、反复”,《上天的蚂蚁》中的“身材魁梧、身强力壮、通天树”,古诗《长歌行》中的“百川、复西归、少壮、老大”等。
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学行为的方向与着力点,应当明确、恰当、具体、有层次。在预设时,一个词是重点关注语音,或是字形,还是意义,在什么时候呈现,怎么呈现,都要做出细致考虑。然后,根据目标分类组合,分出层次,按照先易后难,由多到少的原则,合理安排词语的出场顺序和时机,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预设目标上,聚焦到重点词语和关键字词上。
如教学《天鹅、大虾和梭鱼》时,可将词语“弓着腰、管不着”,“费力、使劲、拼命”,“一步也动不了、未动分毫”,“自寻烦恼、谁是谁非”分做几组呈现,清楚地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弓着腰、管不着”放在一起是为了让学生注意“着”字在不同环境中不同的读音;“费力、使劲、拼命” 三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放在一起,目的是让学生关注词义,体会它们的共同点,同时注意词义的层次,是一个比一个更用力,在读词语时进行语感训练,为朗读做铺垫。“一步也动不了、未动分毫”放在一起让学生借用熟悉的“一步也动不了”来轻松理解生词“未动分毫”,潜移默化地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自寻烦恼、谁是谁非”放在一起是因为学生对这两个词理解有很大难度,需分步实现目标,在第一阶段仅仅认识它们,读出节奏即可,至于词义理解暂不涉及。
二、词义类聚,建立词汇场
语言中的词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一种网络之中,词与词有着各种关系。词跟词由于词义的相同、相近、相反、相对等,存在着一组一组的聚合,即词义类聚。词义的类聚跟人们的逻辑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学习词义类聚,他们就能自然地将“叔叔、阿姨、伯伯、舅舅”归为一类,把“老虎、狮子、狐狸、大象”又归为一类,在不自觉中建立和丰富头脑中的一个个“词汇场”。这种现象在思维上是逻辑思维发展的结果,在语言中是词义类聚规律作用的结果。
在阅读教学时,有意识地根据词义类聚规律,把词语归类整理,可帮助学生建立微型词汇场,提高教学效率。如《比本领》中的“垂头丧气”、“得意洋洋”构成反义聚合;教学《灰雀》时,将需要掌握的词语重新排序,分成两组:“胸脯、婉转、欢蹦乱跳、惹人喜爱”;“郊外、散步、仰望、自言自语、肯定、诚实”。第一组全是写灰雀的,第二组是写列宁的,它们分别构成类义聚合。这样便可将一个个看似不相干的词语轻松地放在彼此关联的词汇场里,促进学生学习掌握。
三、紧扣文眼,反复咀嚼
片言居要。一篇课文里往往有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或关键词句,它们是文章的“文眼”,是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观察的出发点、选材的侧重点、内容的核心点、结构的衔接点、情感的升华点、思想的闪光点、主题的凝聚点。在教学中,如果能紧扣文眼突破开去,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启迪学生感悟知识的灵性,收到举一反三、删繁就简的效果。
在低段词语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发掘这样的关键词,巧妙预设,创设情境,让其反复呈现,从音、形、义、用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咀嚼,在咬文嚼字中深刻领悟。如著名特级教师刘云生在教学《清澈的湖水》时,紧紧抓住两个看似简单的动词“攥”和“扔”,统摄全篇,统领课堂,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在认读生字新词时,出现“攥”和“扔”,读准字音,通过做动作,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两个动词。然后,根据这两个词,感知整篇课文,抓住主要内容。接着从“攥”字进入文本,去欣赏湖水美丽的景色;从“扔”字出发去了解那个小孩对湖水的破坏。最后把“攥”和“扔”这两个动词连在一起,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去发现其中的意蕴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日记    下一篇:小学语文评课新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