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浅谈苏教版“文包诗”教学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浅谈苏教版“文包诗”教学
宁波市鄞州区邱隘实验小学 徐松炬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这类课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有时也选入一些“词”或古文名句)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短文中。它既不同于一般课文,又不同于诗歌,而是根据那些千古名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的一个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这类课文,有的是全诗照引,诗文共融;有的是凸现名句,写出场景,文章中包含诗句,故名“文包诗”。在这类课文中,文章(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互照,情景同现,是融古今之美于一体的佳作。
相对于一般的古诗教学,由于“文包诗”课文中对古诗的重点内容、深远意境,配合插图进行形象的再现,对古诗中个别比较生僻的词语和费解的诗句,也相机作出贴切自然的通俗解说。因此,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诗歌情感的体悟也显得更为轻松,很多时候,学生通过自读也能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对诗人的情感也能做出相对准确的把握。
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仅仅停留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诗歌情感的体悟上吗?
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在此基础上我们如何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一、[size=12pt]莫怨晓霜颜色浅,只是寒露未着深——学法指导,引领提升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不用教”。
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已经没有任何的难度,如果一味的讲解内容,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是原地踏步,没有任何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针对学段特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就是说教师在讲授知识内容时与学生的学习方法融洽在一起,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情况下掌握学法,从而使学生可以独自去获取新的类似的知识。
如教学《母亲的恩情》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最让你感动的一句话,划好后还要想想,为什么这句话让你感动?
生1: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师:说说你的理由,可以结合插图。
生1:“夜深了”我感受到时间已经很晚了,母亲缝了很久了。
(课件在“夜深了”下面加点,同时在右下角出示:时间晚)
生2:我从“油灯下”感受到环境非常差,油灯很昏暗,可是母亲还是很认真地缝衣服。
(课件在“油灯下”下面加点,同时在右下角出示:环境差)
生3:我从“一针针一线线”感受到母亲缝衣服非常仔细、认真。
(课件在“一针针一线线”下面加点,同时在右下角出示:仔细认真)
师:我们读书的时候,可以把关键的词语圈出来,将自己的感受在旁边注一注,学着老师这样试一试。
(学生在自己的书中做上批注)
师:夜深人静,别人都进入梦乡了,母亲还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能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1: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生2: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师:夜深了,母亲为什么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1:因为儿子明天就要远行了,母亲想为儿子做一件暖和的衣服。
生2:因为母亲担心儿子在外面穿不暖,所以连夜为儿子做一件暖和的衣服。
生3:我体会到母亲非常爱自己的儿子。
师:是呀,就这样,母亲把对儿子的爱、对儿子的牵挂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进了衣服里,一起读。
生齐读: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通过教师示范、总结,学生实践,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也掌握了读文批注的方法,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真正与文本进行深刻对话,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形成。
当然学法指导还有很多,如理解词语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段特点灵活运用,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size=12pt]流云写意梅枝老,雪后青峰色更浓——拓读解诗,独辟蹊径中华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味幽远的艺术境界都值得我们细细推敲、品味。然而如此深远的诗歌意境如果用我们现代的白话文加以描绘,就会丢失其原有的味道,真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
那么我们该怎样引导学生体会这一美好意境呢?撇开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另辟蹊径,运用“拓读”的方法。
如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读课文,思考王维为什么会发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
拓读一:感同身受,体会孤独
生1: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出示该句)
(师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谈感受并指导感情朗读。)
师:读着读着,我想到了白居易的一句诗,它非常形象地刻画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苦无依。
出示: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师:抱膝灯前影伴身。
生1:抱膝灯前影伴身。
生2:抱膝灯前影伴身。
生3:抱膝灯前影伴身。
师:懂吗?
(生摇头)
师:不懂没关系,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字的意思猜疑猜。
生:抱着膝盖坐在油灯前,只有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相伴。
师:你猜得真对,就是这个意思。
师:只有影子和自己相伴,多么地孤独啊!
生齐读:抱膝灯前影伴身。
(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有多少个夜晚,他都是——
生齐读:抱膝灯前影伴身。
拓读二:感受热闹,反衬孤独
生: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出示该句)
(师引导学生读出热闹的气氛)
师:记得清朝诗人叶燮有一句诗将节日的欢乐景象描写得十分生动,让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
迎春 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注释:
肩摩:肩膀相互摩擦。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毂击:指并行的车子相触击,形容车马川流不息。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句诗。
(生自由读诗)
师:这句话能读懂吗?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先说说每个字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生:大街上人很多,很拥挤,车马川流不息,非常热闹。
师:大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车来车往,多么的热闹阿!齐读诗句。
生齐读:肩摩毂击乐融融。
  通过有效的拓读,不需要费尽心机地解释,学生在另一句诗或另一首诗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诗情,感悟了诗意。同时在拓读中也扩展了阅读面,积累了其他诗句,可谓一举两得!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以致用,加强实践
学语文究竟是为什么?
用叶圣陶的说法,就一个字——“用”。
也就是学以致用。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能力。
学生在了解诗意,感悟诗情,积累诗句之后,更多的应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诗句。只有在不断地语文实践中,才能真正内化语言。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创设这一环境与平台。
如学习《咏华山》之后,我为学生创设运用诗句的平台:
师:不仅仅是华山,登上任何一座雄伟的高山,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出示:
登上雄伟的泰山,看到       ,我情不自禁地吟诵:      
                  。
登上闻名天下的黄山,看到       ,我情不自禁地吟诵:    
                。
登上高高的衡山,看到       ,我情不自禁地吟诵:      
                  。
生1:登上雄伟的泰山,看到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我情不自禁地吟诵: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生2:登上高高的衡山,看到太阳离自己那么近,仿佛伸手就能碰到,我情不自禁地吟诵: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生3:登上闻名天下的黄山,看到其他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我情不自禁地吟诵: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在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的基础上,创设一个个语言运用的平台,学生在一次次的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其对诗句的理解必然更加深刻,对诗人的情感把握必然更加准确,语文运用的能力也必然得到提高。

“文包诗”是一种全新而有生命力的课文形式,它将古代诗歌的音乐美、形象美、意境美与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小故事紧密结合,为学生扫除了理解上的“绊脚石”,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只有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拓展,为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平台,才能借助“文包诗”这一“好风”,真正达到“直入青云”的境界。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打开学生的情动之门——谈阅读教学的有效切入    下一篇:规范学生书写 培养良好习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