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中我来唱“变脸”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文教学中我来唱“变脸”

 

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古今中外,最难学习和掌握的技能是歌唱艺术,主要是因为歌唱艺术的传授靠的是听觉鉴别和记忆,而视觉功能被淡化而显得爱莫能助。

换句话说:瞎子学唱歌,全靠听和琢磨,老师胡乱忽悠,让你找不着路。短短的几句话,对于我这个战斗在第一线的老师,心里产生了很大的震撼,是啊,老师不称职或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会让一个学生用十年二十年乃至一生的时间来走过极其痛苦犹如炼狱一般的生死隧道。

尤其是在进一步实施“新课程标准”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努力改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更是当务之急。在这种情况下,对教师的执教能力、水平和素质要求就更高,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围绕“新课程标准”苦练内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了学生,更加充分的体现教师的执教能力。

这几年来的语文教学中,我经常唱“变脸”

一、口语交际——变“单口相声”为“群口相声”

最原始的口语交际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宛若“单口相声”,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一个课题,然后由一位学生扮演里面的不同角色进行对话交流。在新课程理念下,“群口相声”应该应运而生,即进行合作交际。新课程将口语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师生或生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是在师生、生生的听说互动中共同生成的。如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训练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口头语” 去充分表达发挥。在课堂上可以安排换角色演讲、“课本剧”表演、想象延伸等。

我在教学“翠鸟的家”这部分时,安排了这么一个口语交际的内容:

我先安排”相声”演员,一共六个小组,左边三组为翠鸟组,右边三组为其他鸟类,称它们为小鸟。

师:小鸟们,你们听说翠鸟的住宅很好,也动心了,想见见它们,今天我把它们请来了,你们想怎么问就问吧。

小鸟甲:翠鸟门,你们好,听说你们的住宅很好,想听听你们的住宅有什么特点?一翠鸟甲:嗨!你们好!我是翠鸟,我们建造住宅要讲究这几点:一、慎重选择住址……)

小鸟乙:那你们这几点讲究在建造时做到了吗?

翠鸟乙:我们做到了,首先欢迎你们来参观我们的住宅,请跟我来,有我们的解说员为你们做个介绍吧。

翠鸟丙:欢迎大家光临,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住宅的特点,。

1、我们慎重选择住址;2、把握好洞口的大小……

翠鸟丁:我们的家在小溪边,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而且又很深。这样人类就进不去了,只能伸进一只小手。

翠鸟戊:当四周很静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家门口练嗓子呢,所以我们的声音练得这么好听。(模仿翠鸟进行口技表演)

翠鸟乙:你们可以进去,就去坐坐吧。

小鸟甲、乙:不了,谢谢你们的介绍,有机会我们还会来你们那儿做客。

……

这样的教学安排有两大优势: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一些因为内向不敢独立发言的,在其他学生的携带下,有了参与的愿望,并产生积极的参与热情;2.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刻。出于配合密切的需要,双方都不敢放松对文本的阅读,彼此在对文本内容的记忆熟练程度、理解深度上都会得到提高;  

二、文章理解——变“山重水复”为“柳岸花明”

有的教师纯粹将学生回答你的问题质量作为评价学生阅读效果的尺子,学生在回答时,教师充当听众、裁判的角色,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还是处于“山重水复”之中,我们应该将学生回答你的问题视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手段,教与学并重,让学生在你的引领下走出困境,让学生有一种“柳岸花明”的感觉。崔峦在《以辩证的思想指导课程改革,用更大的力气改革阅读教学》中指出:“教师除了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还有责任通过引领与教育,使学生学会和会学。”

记得我在教学《台湾蝴蝶谷》的第三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自读课文,用一句话说说蝴蝶谷给你们的印象。

1、出示句子:“蝴蝶谷的景象非常迷人。”

更美的景色还需要小朋友认真读书,展开想象才能领略到。请自由读第三段,读完后闭上眼睛,看见了什么?(播放轻柔的钢琴曲)

2、学生畅谈感受,老师随机引导。

(1)金光灿灿  十分壮观 : 结合画面感受。

(2)五彩缤纷 :你们看见了什么颜色的蝴蝶?……

对于需感悟的重点,应让学生初步领略蝴蝶谷的美丽,并促使学生凭借课文语言进行绮丽丰富,大胆创造的想象,开放地交流。变教师的“告诉”学生得到模糊的美为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的“发现”得到清晰的美,促使学生在同一团体中,交流对课文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

三、课文复述——变“一饮而尽”为“浅斟慢酌”

一提到“复述”,许多教师潜意识里认为是全文总结性的学习反馈,一定要“一饮而尽”,其实不然,假如我们将一篇文章放大为一部鸿篇巨著,那非要待阅读通书而后复述吗?对于长篇幅文章,我们可以分层逐步复述,喻之为“浅斟慢酌”。我的学生都是农村的孩子,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比较薄弱,对全文复述有困难。复述作为一种训练手段,没有理由不允许分层逐步复述。

我曾经上过《蟋蟀的住宅》,我是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分层逐步复述,先复述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段落,再复述描写蟋蟀修建住宅过程的段落,最后,通过蟋蟀王国那一场建筑住宅经验总结交流会来对全文进行总复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降低梯度,但不降高度,这样做符合儿童认知规律。

四、文本体验——变“壁上观者”为“庐山中人”

虽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我宁可选择“不识庐山真面目,但求身在此山中”。因为这样才有缘触摸山水,真切感受大自然的日精月华。学习课文又何尝不是?倘若一味以读者的身份来学习,学生跟文本角色总有一定的距离,学习的效果自然要打折扣。如果通过转换角色,让学生走进文本,成为“庐山中人”,去进行角色体验,待他们跟文本中的角色亲历亲为之后,便易做到文我同在的效果。

许多的课文的教学我都是通过角色转换让孩子走进文本,如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进行自我介绍……不同的课文运用不同的角色体验。语言性比较强的课文,我用分角色朗读,如《寒号鸟》;情节比较生动的,我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如《武松打虎》、《“私塾先生”》等;有故事情节但主角特别明显,可以通过自我介绍,如《棉花姑娘》,虽然文中有许多配角,但都只有一两句话,我对学生说:“现在你把文中的‘棉花姑娘’换成‘我’来读一读课文,好吗?”一年级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自我介绍”,因此我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学生在替换称呼的同时就把自己带进了文本,与文本有了亲密接触。

五、课外阅读——变“封闭训练”为“实战热身”

运动员需要封闭训练,更需要走出去参加实战热身。课外阅读训练,同样应该得法于课堂,运用于课外。语文课程新理念倡导——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平时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量要多少多少,还经常让形式写读书笔记,摘录里面的好词好句,写一写读后感,这对练练笔杆子确实是不错的方法,但我更强调让学生在规定的课外阅读时间里把你看完一个故事或一段情节,告诉给你的小伙伴,两个小伙伴之间互相对讲,也可以互相对对方的内容进行提问,有对方做出回答。班级里指定好每两个学生为一对,每次讲述后都做好记录。这个阅读效果绝对比单纯地摘录好词好句,写读后感好多了,在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他们还会对整个故事或一段情节作出一番评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觉得非常轻松。

语文教学中我所唱的“变脸”,并不变质,我认为我们教师应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想方设法让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更加活泼生动,让学生喜欢,就像给一件商品作精美的包装,从而为它赢得顾客一样。

 

 

 

 

主要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四期

2、小学语文教学通讯    2008年第三期、第五期

3、网络资源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课堂教学的两翼——预设与生成    下一篇:高中语文“见面课”的教学艺术和技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