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历史教学实效性初探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框框和束缚,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依据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在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前提下,有的放矢地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影音情境、角色情境、语言文字情境、数据图表情境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中学历史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历史教学;情境教学法;实效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注重通过语言的讲述和灌输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尤为突出,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却被习惯性地忽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状:一些老师不乏满腹经纶,但讲起课来却语调平淡,整节课变成教师自始至终的“一言堂”,而讲台下的学生却显得目光呆滞、反应迟钝,课堂气氛压抑、沉闷。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无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正常需求,以致出现了学生“人在课堂里,心在课堂外”的现象。从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学生的反映来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情感因素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系着的。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1](P.1)由此可见,缺乏情感、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便如死水一潭、了无生气。新课标所提倡的三维目标包含着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重要目标因素,体现了新形势下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化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笔者认为,尊重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好奇和质疑等正常的心理需求,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创设人性化的教学情境等应该成为新时期教师们努力研究的方向。笔者从事高中新课标历史教学已有两年,认为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有利于激发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可利用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课堂质量和实效性。
    一、充分挖掘并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是实施情境教学的前提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2](P.70)情境教学法突破了以往教学中唯智主义的框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构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情境呢?笔者认为,首先做好如下两点是很重要的:
    1、充分挖掘并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辅资料、教学设备、学科网站、图书馆等等,笔者在备课过程中总要想方设法地挖掘教材中可以创设教学情境的知识点,查找大量的相关资料,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取舍,设计好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并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以便课堂教学活动能按照既定目标顺利进行。
    2、科学指导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学活动是双边互动的,单靠教师的努力不行,还要尽最大可能发动学生来参与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活动,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这些工作包括布置学生查找有关的历史图片、资料,制作有关的道具,编排有关的历史剧,给学生提供一些历史网站,并教给学生一些筛选资料的方法等等。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全员参与、师生的积极互动是实施情境教学的关键
    在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教师是主要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起着控制教学秩序、调动课堂气氛、处理突发事件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引导,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情境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以创设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的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探疑和解疑应该成为教学工作的主轴。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譬如,笔者在讲授《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这一课时,分别根据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和四大发明五个部分内容设计了二十多个选择题和几个问答题。这些题目如:
    最早发明麻醉药剂的中国古代医学家是谁?()
    A张仲景;B扁鹊;C华佗;D孙思邈
    .四大发明中哪一项发明历史最为久远?()
    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
    为什么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到了近代却落后于西方?你认为是哪些原因造成的?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思考题)
    ……
    在课堂上笔者按照学生座位的原始分组,采用小组比赛的方法,由四个小组的学生抢答问题并给予累积奖分,最后根据得分高低评出最佳小组和最佳答题手各一个。由于课前已布置学生预习,所以课堂上学生群情激昂、踊跃发言、气氛活跃,下课时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兴趣盎然,这节课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达到了预期中良好的教学效果。正如列宁所说:“竞争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培植进取心、毅力和大胆精神。”[1](P.2)
    2、穿插影音情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要创造“使学生情绪高涨的环境”,使自己所上的课“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1](P1-2)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借助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利用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来充实和丰富教材内容,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增强学习的实效性。譬如在讲到甲午中日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时,在课件中穿插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海战的这一悲壮惨烈的历史片段,只见同学们屏住气息、神情凝重:有的同学捏紧拳头、满腔悲愤,有的同学扼腕叹息、泪流满面……师生共同被民族英雄邓世昌那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所深深地震撼。总之,这此影音资料的恰当运用能够对学生的内心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对师生而言也是一次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

    

    3、营造角色情境
    角色情境的营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在课堂上扮演有关历史人物、演绎有关历史事件,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得到能力的锻炼。譬如在讲授《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这一课时,笔者在班级中挑选一些同学分为四个小组先进行排练,学生自己写台词、演角色。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当课堂上讲到相关内容时,便由四个小组分别演绎如下四个场景:(首先,由一位普通话比较标准的女同学在讲台上作了一段解说来引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全国上下一片震惊、愤怒、哭泣、无奈……然而,更多的却是“思变”。)
    场景一:学生扮演慈禧太后、荣禄等封建顽固派势力,通过有关台词的对白和逼真的表演揭露慈禧、荣禄之流丧权辱国、苟且偷生的丑恶嘴脸。
    场景二:学生演绎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激烈辩论的场景,突出表现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为首的有识之士忧国忧民、救亡图存的情怀,为后边维新变法序幕的拉开做了必要的铺垫。
    场景三:学生演绎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那种令人兴奋和激动的场景,展现了在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在寻求通过革命手段来改变中国命运的道路。
    场景四:学生演绎赵三多、朱红灯等北方义和团人民领导义和团运动,不断打击外国传教士在中国领土上鱼肉乡民、欺压百姓行为的场景,反映出帝国主义列强蚕食中国、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加深的现实,折射出中华民族各阶层“思变”、“崛起”的不屈精神。
    这节课几乎使全班的同学都动了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演能力和协作精神。
    4、渲染语言文字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优美的语言和文字来渲染良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听觉和视觉上一种美的感官享受,这对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譬如在讲授《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这一课时,在上课之前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脍炙人口的诗作《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
    从广播中传出来的那种带有磁性、饱含情感、富有节奏的男中音,以及屏幕上显现出来的中国地图和诗歌内容,一下子把师生们的思绪带进了一个远离祖国母亲、游离在外的游子的情感世界中。从而为接下来新课的导入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教学氛围。
    5、构建数据图表情境
    历史教学过程中引用和补充的一些材料中经常包含着一些数据和图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东西来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和提高概括、归纳和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譬如在《鸦片战争》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在讲到“英法等国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个问题时,并没有急于给学生分析原因,而是用幻灯片打出了如下的一个表格:
    国名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比例
    中国
    3.6亿人
    人均0.75便士
    洪都拉斯 
   14600人
    人均934.5便士
    1246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从表格中比较鸦片战争后中国和洪都拉斯两个国家使用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说明了什么?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很快得出结论:人口众多的中国所消费的棉纺织品量只有人口很少的洪都拉斯的1/1246,这说明英国虽然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英国商品也开始大量涌进中国,但中国人的消费水平很低,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有一点就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洋商品有着较为顽强的抵制力。教师接着顺势引导:是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英国人却错误地认为这是因为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太少了,不利英国打开中国的市场,而为了把更多的商品推销到中国,攫取更多的利润,掠夺更多的工业原料,扩大其海外殖民权益,英法等国在提出“修约”要求而遭到清政府拒绝之后,便悍然发动了进一步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以上的层层设疑引导,便很自然地过渡到该课第三个子目的教学。
    三、重视学生反馈意见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是改进情境教学的手段
    以上多种教学情境的构建及配合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也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而为了更好地发挥情境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还要及时在课堂和课后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查漏补缺并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应该给予恰当的评价和必要的激励,这样才能尽量避免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三分钟热度”、“走过场”等消极现象。笔者认为教师应做好如下两点:
    1、客观评价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和满足感
    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但在现实中,每个班级都有少部分同学由于原来的知识基础比较差,学习自信心不足,或由于性格上比较内向、胆怯等原因,他们往往不敢大胆地来表现自己。如面对老师的提问,有的同学怕回答错了会“招惹同学们笑话”,有的同学认为“老师只喜欢那些学习好的同学,这些活动与我无关”等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只关注那些思想活跃、表现积极的学生,还要顾及那些“被遗忘的角落”,适时适地地鼓励那些学困生勇敢地站出来参与师生的互动,并及时对他们进行肯定和鼓励。而对于表现积极的同学也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使其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这样才有利于培养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感和满足感。
    2、重视学生反馈和教学反思,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服务对象,其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看法也是多元化的,作为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学生为镜子,及时反思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这样才有利于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不断地反思与总结,才能有所促进,这也是当前教师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情境教学的活动中,有的学生写道:老师,您在讲课前布置我们查找资料、编写小剧本、写台词、排练历史人物有关角色等做法很受同学们欢迎,大家觉得好奇、兴奋,忙得不亦乐乎,在课堂上表演之后,大家都有一种成功感和收获感。有的同学说:“在初中读历史时只是为了应付中考,来到这里之后我才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历史殿堂充满神秘色彩和令人向往,我喜欢历史。”也有的同学写道:老师,希望您以后在课堂上多开展这样一些生动活泼的活动,同时多给我们介绍一些查找历史资料的网站,也教给我们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可以说,学生们那纯朴的语言使笔者体会到当老师的成就感,也发现了自己工作中的一些不足,从而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鞭策自己、完善自己。

      

    情境教学法在操作过程中实质上体现了新课改中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在保持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性”地位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了高中生青春期认知心理上的一些需求,开拓了学生的历史知识视野,真正实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当然,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实施除了需要教师本身的主观努力这个因素之外,还有赖于一定物质条件的支撑,如多媒体平台、电脑网络、图书资料等。对于一些地处落后山区、农村的普通中学来讲,恐怕因各种条件不足而备受制约。

[参考文献]:
[1]施德明、刘燕华编著.激发潜能----中小学生学用心理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2]陈瑞.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次尝试[J].历史教学,2005(12):70.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初中历史课的情境创设    下一篇:浅谈在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