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中学历史原生态教学与优质赛课之争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中学历史原生态教学与优质赛课之争

 

内容提要:针对新课程赛课的作秀之嫌,教师们渴望看到洗尽铅华还本真的朴实课堂,提出原生态历史教学概念,但笔者认为两者可以兼得,并不矛盾,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积极反思和改进赛课评比。

关键词:原生态,优质赛课,教研,反思

 

新课程改革,摸着石头过河,如何操作还没有成熟的范本和模式,各种各样的优质赛课、汇报课、展示课作为宣传新课程的重要展板,在全国各实验区如火如荼地开展,东莞市也分别在2004年,2007年,2009年进行了三次全市性的优质课比赛,随着各级赛课的落幕,关于赛课的争论却此起彼伏,丝毫未见停息之势,针对赛课的诟病,有人提出了提出原生态历史教学的概念!笔者曾经是2004年赛课的选手,今年也有幸参与了优质课初赛和决赛的评委工作,结合两次亲历的感悟,下面拟就原生态教学和优质课争论的问题略陈管见。

一、        原生态之美与优质课之弊

我认识原生态是从星光大道走红的草根歌手阿宝和央视青歌赛的侗族大歌开始的,当他们一展歌喉的时候,原始生命的冲动,清新朴实的唱风扑面而来,那种魅力就连“小沈阳”都难以抵挡,一遍遍地模仿阿宝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原生态”一词,是从自然科学上借鉴而来的,最早提出此概念的是德国人海克尔,它指的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引申到文化领域指的是“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形态” ,特别强调“原汁原味”。“原生态”及其现象传达了人们在工业文明下对包装、加工、造假的抗拒和文化浮躁的厌倦。

     把原生态引进中学历史教学是伴随着对众多赛课、公开展示课的批判和质疑而诞生的,较早见诸杂志的有陆安老师在《历史教学》2005年第3期发表的《原生态:历史课堂的一种境界》,后胡国庆老师武汉“初中历史与社会”博客的《原生态的课堂教学》网络文萃《学术月刊》2006第6期有系列探讨历史研究中的“原生态”问题的文章,有包美红老师发表在《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年11期的《原生态中学历史探析》,章开沅教授还将“原生态”概念引入史学研究,形成“原生态史料——原生态历史——原创性理解或解释”的研究模式。教师们认为“教学的原生态,意指教学的本来面目,是没有经过反复多次的准备、试教和修改而实施的日常课堂教学。”①包老师认为“原生态的教学,就是不因袭别人的教学模式,自己经过科学独到的思考对教学进行实践设计的教学模式”②在这里,原生态教学的原创性,真实性受到教师的推崇,主张洗净铅华还本真。

深受原生态主张者诟病的各级赛课,究竟有哪些硬伤呢,结合东莞的实际,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问题:

1、质疑公平性,参赛选手在预知课题的情况下,必然会进行精心的准备,大校、名校是团队作战,普通中学或是镇区中学则是单干户、二人转、充其量也是三人行,选手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输在起点,如本次东莞赛课参加决赛的红梅中学的张老师,听他赛后介绍学校就两个历史老师,能闯进决赛,已经是最好成绩。如香泗中学的罗老师,激情四射,表达能力也强,在《文明的冲撞与交融》讲述中,从欣赏一组中西文明的标志建筑开始,引入北京奥运和《我和你》的主题曲,立意很高,学生情绪也马上被调动,可惜后面的设计对《我和你》没有再回应利用趋于平淡,这是教学设计上的遗憾,后来打听才知道他们学校也就两个专业历史教师,而罗老师也不过毕业两年,如果是集体备课,也许这个问题早就解决,罗老师也能有更好的发挥。相反大校则不同,有团队作后盾,有科头保驾护航。

2、质疑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与学生主体性相关的教学环节设置和教学手段的应用上,有重形式轻实质之嫌,就本次优质课,笔者发现较为开放的教学设计有:(1)虚拟情景,”突出案例为莞中许老师在初赛上用一个阿拉伯商人来华经商的所见所闻串起宋代《经济的发展与重心南移》;红梅张老师在介绍宋代海外贸易时,设计的“苏东坡访友(海外归来的钱某)”等,当然这样的处理也不是新鲜事物,被大家熟知的有深圳唐云波老师上鸦片战争时假定的二毛,夏辉辉老师讲雅典民主时的帕帕迪,东坑张宏杰老师讲述《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中的阿牛,还有去年尾佛山全国北师大版教材交流会上南海实验中学方老师讲《秦汉开拓丝绸之路》时创设的商人李益,关于“虚拟情景”的实效性如何,笔者不作过多评论,因今年的《历史教学》对此有热议。2故事会、辩论赛,小组活动升华主题。突出表现的是袁崇焕中学的聂老师,把学生分为“暴力冲撞组”和“和平交流组”,在周密的规则要求下对两者的典型史实进行梳理,并对两者的作用进行辩论,学生参与热情高,但教师对学生回答缺乏及时点评与深度挖掘,学生往往一笑之后没有太多的收获,另由于时间限制,热闹的气氛下,教学目标与实现情况也不明晰(3)中美新闻发布会,新闻早班车。采用者为厚街湖景的邓老师和道滘中学的周老师(4)时空穿越。创意来自大朗一中的伍老师(5)战地报道马拉松战争、角色扮演马可波罗来华来自湖景中学的邓老师,世界历史博物馆展厅设计来自长安实中屈老师,“汴京一日游”是横沥中学的夏老师的作品等,一次赛课体现的形式尚且五花八门,何况全国历史教学同仁人的点子。不能否认上述设计有很多创意,抓住了一个好的教学切入点,但也不乏达不到预设的例子,试问如果离开课前的精心准备,离开好素质的学生,历史教学的效度有几多?李惠军老师批判新课程以“一种全新的语境,—些令人眩晕的教学场景,不知所云的互动、游移离散的辩论、华丽彩排的包装、眼花缭乱的手段”③让人有梦里水乡、雾里看花的错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繁荣课堂有时使得观看教师们“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质疑完美性,好的赛课在教师和团队“千锤万击”地打磨下,呈现一种精致的完美,让人图生高山仰止,难以企及的感叹,是以觉得优质课都是做秀,对常规课堂教学没有太大的启发意义,陆安老师感叹“公开课”太完美了,完美得几乎无可挑剔”④,南通陈康衡老师感叹,赛课“集体智慧过于明显”“教学素材大同小异”有参赛选手按照准备好的教案,“几乎一字不漏地表演”⑤付嘉豪老师认为赛课是“特殊化,理想化”的探讨,“有只求形式不讲实效之嫌”,“回到现实的课堂,这些成功的探究课往往寸步难行” ⑥就在我们为这次赛课优胜者陆虎老师的精彩惊叹时,笔者在现场就听到不少与会教师私下谈论“这节课太完美,有很强的个人色彩,无法复制,没有太大参考价值”。当赛课“绝对完笑的面貌出现的时候,就会陷入造假散文泥潭,”我们赞美断臂维纳斯令人回味无穷的残缺美,呼唤“原汁原味,自然生成”,“这才是富有生命力的美,一种原生态的美”⑦。当然关于优质课的诟病有不少老师还谈到“电灌”代替“人灌”,“预设”强过“生成”,缺乏史学实证意识,没有板书等问题这里不一一展开论述。

原生态与优质课之争实质反映了教师们对理想教育模式的批判,对教育浮躁的反感,对渴望专家们关注中学历史教育现状的诉求,也是对常态课不优质,优质课不常态的反思。但果真新课改下的优质赛课就没有半点可取之处吗?原生态历史教学有没有可能跟赛课紧密结合,以赛课为导向做到“常态课优质,优质课常态呢”?老师正在研究的东莞市普教系统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中标课题“中学历史优质教学常态化的研究与实践”应该会有较好的回答。在这里,笔者先谈一下自己不成熟的意见。

     二、原生态与优质课之融合

1、教研---是实现“常态课优质,优质课常态”必要手段。

   我们在新课改历史教学中的无所适从或是在赛课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根源于对新课程理念的茫然或误解,原生态与优质课之争是对新课程理论研究不够透彻,积累不够丰富的表现,罗马城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历史本身一种慢慢积累,慢慢领悟的学问,新课程理论需要学习和消化,如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放弃教师的主导地位;主张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性,并不是摒弃传统的讲授法;主张探究并不是要事事盲目探究;主张参与是“心动”而不是“身动”……还有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透彻理解等,教研水平如果能提高,优质课和原生态课自然水涨船高。如何加强教师们的教研水平,笔者觉得夏老师这一年来搭建了较好的教研平台。

 (1)举办全市青年教师论坛,让人陡升警惕之意,一群同龄人带着对历史教学的热爱,挥洒青春,激扬文字,思想之锐利,口才之雄辩,令人惊叹,身边的榜样最能让人警醒,熟悉的同伴已经渐行渐远之际,焉能不兴奋起直追的冲动!我校参加的教师皆称收获良多,青年教师是教改的希望,所以类似的活动还是要持续下去。(2)举行初中历史课外活动评展,虽然通知有些仓促,但有许多让人启发的点子,给初中教师组织课外活动搭建了一个好的平台,有价值体现,有自我认可。(3)加强片区教研,建设好学科网站,推动资源共享(4)举办“名师讲座”,让教师们接受思想的洗礼。聂幼犁教授的讲座让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叹,他对陆虎老师“以论带史--视学生水平情况来执行;”一语中的的评价:对三维目标的解释—就像三种不同层次的导游“背书式的导游、告诉你旅游方法的导游、关心你生理、心理并介绍人文的导游”;对好课艺术——就是要最热烈处降温,当头一棒的论述等很有启发意义。名师来到身边是很难得的机会,实际上与名师为伍更重要的是利用专业教学杂志和网站资源规划自己的阅读,力图向笔耕人生靠近。可否制定的这样的读书计划,旨在遵循“历史学—教学理论—教学实例”的原则,先涉猎陈寅恪、钱穆、顾颉刚、傅斯年、王家范、陈旭麓、唐德刚、刘宗绪、王安年、王斯德,史景迁、樊树志、茅海建、杨奎松、秦晖等历史学名家作品,再对聂幼犁、赵亚夫、叶小兵、黄牧航、任鹏杰、任世江、何成刚等历史教学法专家的重要作品进行通读,最后看看时宗本、包其昌、孔繁刚、赵恒烈、吕准能、夏辉辉、唐云波、沈为慧……等众多新老教头的文章和教学实录看看,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科网站的建设和历史博客的繁荣让我们可以获取更多的教研信息,拓展了教研的途径,能促进青年教师更快成长,聂幼犁教授表示“网络大有可为!”

2、反思——是将优质课成果融进原生态教学的必经之径。

为什么会觉得优质课没有借鉴意义,因为优质课经过了重重打磨,而我们对常态课没有那么细致的打磨,有时无法领略设计者的意图,如果我们抱着磨优质课的心态去磨常态课,吹尽狂沙始到金,能说常态课不优质吗?为什么觉得优质课没有借鉴意义?因为许多教师对优质课的期望值太高,抱着“拿来主义”的态度,希望可以找到“骨痛一贴灵”。尼采说“历史教育绝对不能让人变得‘千篇一律’”帕斯卡尔说“思想—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⑧李惠军说“教历史的人要有点子批判力和判断力-” “反思是教师产生教学灵感与教学智慧的关键所在”⑨-任鹏杰说“有生命力从而有魅力的历史教育,‘思想’和‘现在’是万万不能缺席的。”⑩美国学者弗兰西斯·福山在《历史的终结》里指出:“现代社会今后也许将如路易斯所说的,是‘没有胸膛的人’所组成;这种人只有欲望和理性,却缺乏骄傲的自我主张。要想避免做没有胸膛的人,就必须对所有拿来的东西进行反刍,进行加工再造,“笃学行思”“我思,我行,故我在”

胜处要自悟,本学期,我校一半路出家的美术老师上了一节成功的历史课,修改的正是优质课红梅总学老师关于《经济发展和重心南移》的课件。他尽量避开自己的短处,发扬自己擅长的一面,在导入处设计几个简单的问题:同学们认为当今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有哪些?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经济最发达的是这些地方吗?请不必急着回答--诗歌展示江南地区的富庶--自然进入为何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的问题。在经济繁荣表现处利用自己对瓷器鉴赏的丰富知识,浓墨重彩介绍宋瓷的发展、特点以及鉴赏价值,在结尾处利用家乡就在阳江了解到“南海一号”的详尽信息,以“南海一号”的打捞评估价值、带进为什么打捞、打捞上的文物体现什么,串起宋代的海外贸易。笔者听过老师的初赛课,发现该美术老师的课丝毫不逊色于张老师,很好地诠释了反思。

3、改进赛课评比---是实现原生态与优质课完美结合的可行方法。

赛课不可废,我们不能因赛课的诟病就犯扶了东墙倒西墙的错误。记得有同行在开会论述教师个人成长道路的时候,说成功的教师靠“三力—动力、精力和能力”,笔者深以为然,在初中历史不列入中考,东莞教师待遇尚优,缺乏动力,资源泛滥的情况下,拿来主义盛行,拿一点,加一点,人称“加拿大”,其实也是“大家拿”,赛课是改变初中历史教学不佳现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从东莞三届赛课的一等奖获得者大部分是不满五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可见一斑。笔者毕业第二年即2004年参加市优质课比赛,深刻体会到什么是磨课,什么是简练的语言,也亲身体会到自己的课究竟可以好到什么程度。当时初赛课题为《昌盛的文化》,说实话,本人进行过10多次试教,五异其稿,因为全级有19个班,所以不存在重复教学的问题,教学的难点是宗教定义及教义问题,经过反复的雕琢,我降低难度,在引导讨论的前提下,把宗教解释为“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对建筑、医学、文学、语言习俗等方面有深刻影响,不等同于迷信”,而在处理兵马俑的雕塑艺术时则概括为“大、多、精、美”四大特点,时至今日,在备课和上课时仍不自觉地遵循语言简练的原则。

 赛课不废,但可以改进方法,使其更趋近原生态。下列方法与同行商榷:

(1)重新按照新课程拟定评价标准,注意原生态与新课程的结合,强调优秀赛课是使学生“心动”,有所思考,落脚点是“求真、求实、为学生的人生服务”。还可以确定特别的主题,如本次赛课主体“语言的魅力”就是较好的尝试,下次可以是“互动的魅力”,“演讲的魅力”“板书的魅力”等。不过笔者对分细项打分有困惑,较难操作。

(2)形式多样化,预知课题充分准备还是不预知课题,临时备课均可以进行,毕竟断臂维纳斯和大卫各有各的美,又或组织一个原生态组,专门提供给面上或镇区的中学。

(3)改进评委的设置,除指定评委外,可否也给听课的普通教师选票。另外我们一直批判优质课的秀课之嫌,这与观看的都是同行专家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有关,

既然打分的评委是教师,就不可避免考虑教师的因素,如果学生是评委,也许情况就会有所不同。有没有可能大胆使用学生评委?或者让学生参与评课,也许我们会减少很多课堂实效性的担忧。

(5)活跃名师课堂,这几年出现在历史优质赛课的大部分是些年轻的身影,固然名师们已经不需要赛课的打磨,但名师信手拈来,行云流水的课堂能更好地的诠释原生态与新课程的结合。从大家热捧西安年会上纪连海的课可见一斑,我们东莞的名师们,不知有名有勇气开门让人进来学。

(4)关于听课反思的检验,可以发表格让教师当场填写,或者在教研网上填写,开通交流博客及时以教育叙事追踪和跟进。形成如李惠军工作室那般“专家引领—团队研讨—示范教学—案例反思—叙事互动” ⑾-的模式。

原生态和优质课之争仍在继续,有教师说,新的历史名词解救不了中学历史教育,是的,帕斯卡尔说:一切良好的格言,世界上都有了;只是待我们加以应用。李惠军老师用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自然境界中人、功利境界中人、道德理论境界中人、天地境界中人—四种境界之人的学说敦促自己令人有所启发。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踏着前辈们的足迹,抛弃些许浮躁,看淡些许功利,抱着筚路蓝缕的心态钩沉史海,耕读人生,也许是今天我们这些年轻历史教师们的归宿!以不成熟的文字,以同行们探讨!

参考资料:

①胡国庆.原生态的课堂教学网络文萃 [J] “初中历史与社会”博客

②包美红.原生态中学历史探析 [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11

③李惠军.“我思、我行、故我在”演讲稿

④⑦陆安.原生态—历史教学的一种境界[J]历史教学2005:3

⑤陈康衡.改进优质课评比活动的探索[J]历史教学2009:1

⑥付嘉豪.历史教研活动也应该讲求有效性[J]中学历史教学2009:3

⑧帕斯卡尔.思想录,何兆武译[M]商务印书馆.1985:156-183

⑨⑾李惠军.困学苦旅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J]2008:1-2

⑩任鹏杰.什么才是有效的历史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3

⑿夏辉辉. “中学历史优质教学常态化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点化时代活水,笑谈“过眼烟云”——初中历史“问题教学”点滴谈    下一篇:如何让历史课堂讨论有效
推荐资讯